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究竟真实的心态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到隋唐时期形成了若干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净土宗等等,但其中以禅宗影响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最大,这是为什么?我想,这主要是因它是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之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影响最大,而在儒家思想中“心性”问题又是主要问题。孔子已开其端,于人性问题有所论述,如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他认为,作为人之本性的仁义礼智四端都包含于人心之中。人们道德修养的提高、成圣成贤的路径就在于能把其内在的本性充分发挥出来。这一儒家思想传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禅宗正是从佛教方面接着这一思想传统而有重要发展。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宣扬教义的经典、一套固定的仪式、需要遵守的戒律和礼拜的对象等等,但自慧能(禅宗六祖)以后的中国禅宗把上述一切都抛弃了,所谓“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这就是说,人们成佛达到超越的涅檠境界完全在其内在本心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禅宗大师身上展现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在对待经典的态度上,不立文字,不重经典,一切自任本心。将文字知解视作“戏论之类”,等如“粗言死语”。在遵守戒律方面,则破除陈规,废去坐禅,惟论见性成佛。以为佛法无用功之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咽来即卧。这是一种顺乎自然,自在无碍,不异平常生活的境界。在对待教祖问题上,更是不拜佛像,呵佛骂祖,一念悟即成佛。总之,中国禅宗既不要念经,又不要坐禅,更不须拜佛,因而完全不须要靠外在力量得到解脱,只须靠自己的本心觉悟就可以成佛,达到内在超越的境界。

那么这一千多年前的禅宗思想和我们今天的生活能不能建立某种联系呢?换言之,禅宗思想能否有益于今天的生活?耕云先生的《安祥集》给予了直接的肯定回答。耕云先生明确地说明自己所提倡的安祥禅就是六祖慧能以来的宗门禅或祖师禅。耕云先生首先给予了“安祥”这一不同于宗门禅、祖师禅的称呼以多种阐述:安祥是正受的体现、是禅的生命,是定慧双修的记量、是法的现量,是生命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一言蔽之,安祥是一种究竟真实的心态。追求和获得这种安祥的心态便是踏实人生的最重要的方面。安祥禅不仅继承了以往宗门禅或祖师禅的风格,(如前所述的在经教戒律等方面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安祥禅在联系传统的同时,又有了创意。安祥禅并不只是名称上的一种变换,尤其考虑到了时代的变化。正如耕云先生所说的, 以往的禅宗产生于农业社会,并偏重于出世,其参话头总令人纠缠不清,而“安祥”则一方面使大家在感觉上会亲切些,一方面突出其入世的倾向。我特别欣赏安祥禅平易朴实的禅风,不讲神异,唯求心灵的统一调和,强调自尊自重。《安祥集》里说:“安祥禅则没有任何限制,你昨天怎么样生活,今天还是怎么样地生活,今天怎么过活,明天还是这样地过活,不需要你改变外在,只要求修正内心,只要你自尊自重,自我发掘,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成。”这既简单而又不消极,既直接而又不神秘。

近代以来,也有一部分哲学家提倡禅宗的思想,但他们多是把禅宗思想作为阐述自己哲学的传统资源,用意是让禅宗来补充自己的学说,很少将禅宗思想和现代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耕云先生在这方面便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因为他所倡导的不是一种神秘、繁琐的人生学说,而是根由自己的丰富的阅历所流发出的真切感受和洞见睿识。我对耕云先生的安祥禅抱有良好的愿望。(信息来源:摘自《名人学者话安详》)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