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阿罗汉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一切烦恼而得尽智,值得受世人供养的圣者。后世多用来指称声闻弟子之证得第四果位者而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罗呵、阿啰呵、阿黎呵或遏啰曷帝,译作应、应供、应真等。《俱舍论》卷二十四云(大正29·126b):

‘不还者进断色界及无色界修所断惑。从断初定一品为初,至断有顶八品为后,应知转名阿罗汉向。即此所说阿罗汉向中断有顶惑,第九无间道亦说名为金刚喻定,一切随眠皆能破故,先已破故不破一切,实有能破一切功能。诸能断惑无间道中,此定相应最为胜故。(中略)此定既能断有顶地第九品惑,能引此惑尽得俱行尽智令起。金刚喻定是断惑中最后无间道,所生尽智是断惑中最后解脱道。由此解脱道与诸漏尽得最初俱生故名尽智。如是尽智至已生时便成无学阿罗汉果。已得无学应果法故,为得别果所应修学此无有,故得无学名。’

即谓于阿罗汉向断色无色界修所断惑,最后入金刚喻定而断尽有顶地第九品惑时,尽智生即成无学阿罗汉果。又阿罗汉不仅限于声闻,独觉及佛亦可称为阿罗汉。如《成唯识论》卷三云(大正31·13a):‘阿罗汉者,通摄三乘无学果位。’

关于阿罗汉的语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云(大正27·487b):‘答应受世间胜供养,故名阿罗汉,谓世无有清净命缘非阿罗汉所应受者。复次阿罗者谓一切烦恼,汉名能害,用利慧刀害烦恼贼令无余,故名阿罗汉。复次罗汉名生,阿是无义,以无生故名阿罗汉,彼于诸界诸趣诸生生死法中不复生故。复次汉名一切恶不善法,言阿罗者是远离义,远离诸恶不善法,故名阿罗汉。’

又依《大智度论》卷二所述,阿罗呵有杀贼、不生、应受供养三义。按arha n一语是语根arh(义为‘堪受’或‘得作某事’)附上at而成arhat的单数主格,依据此义,故解作应供。然《俱舍论》卷二十四云(大正29·126c):‘此唯应作他事故,诸有染者所应供故,依此义立阿罗汉名。’又,《大乘义章》卷二十(末)以四义解阿罗呵:(1)佛应断一切恶法,故名应。(2)如来应证寂灭涅槃,故名应。(3)如来应化一切众生,故名应。(4)如来断尽诸过,福田清净,应受物供,故名应供。《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末)亦云(大正43·341b):‘阿罗汉者,此正云应。应者,契当之义。应断烦恼、应受供故、应不复受分段生故。若但言应即通三义,故言如来应不言应供,若着供字唯得一义,便失二义。’

此三说皆解阿罗汉为‘应’义,而‘应供’不过是其中之一义而已。至于《大毗婆沙论》等谓阿罗汉有杀贼或不生等义,可能是就俗语解释而来。在印度俗语中,r通常分解为ri,故arhan得转作arihan,而arihan又可分解为二:ari有‘贼’或‘敌’之义,han有‘斩’之义。故arihan可解释为‘杀贼’。又有解arhat为aruhat,盖aruhat乃由语根ruh(义作‘生’)附上a,则有否定之意,亦即有‘不生’之义。

依《杂阿毗昙心论》卷五、《俱舍论》卷五及卷二十五,有部将阿罗汉分为六种。(1)退法阿罗汉:即遇有阻逆即易退失所得的阿罗汉。(2)思法阿罗汉:由于恐惧退失果位而常思自杀者。(3)护法阿罗汉:于所得果位恒加警惕而不致退堕者。(4)住法阿罗汉:不须提防退失,但亦不增进,而安住于果位者。(5)堪达法阿罗汉:更勤修练以求升进者。(6)不动法阿罗汉:已至顶位,不再退堕者。此六种乃依阿罗汉种性之利钝所作的分别。前五者又称‘时解脱’,属钝根。第六又称‘不时解脱’,属利根。

《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甘露味论》卷上、《成实论》卷一〈分别贤圣品〉等,则于上列六种阿罗汉,另加慧解脱(由智慧之力断除烦恼而得解脱)、俱解脱(定慧二障皆除)、无疑解脱(断定慧二障,且通达一切文义而得四无辩),而成九种,称为九无学。《三法度论》卷中将阿罗汉分为利根、钝根、中根三种,又于利根中立住法、升进法、不动法三种,于钝根分出退法、念法、护法三种,于中根分出慧解脱、具解脱、不具解脱三种。

◎附一:印顺《成佛之道》第四章(摘录)

颂文:‘断惑究竟者,名曰阿罗汉,毕故不造新,生死更无缘。’

解说:体见正法而断了见惑的圣者,知见是绝对的正确了。但在一切境界上,爱染的力量还很强。所以可能进修停顿,或者再生人天,忘失本来。不过修惑是自然萎缩(如拔了根,树皮会干枯一样),圣道的潜力一定会现起,一定会再向前进的。在这再进修中,无论是行住坐卧、衣食语默、毁誉得失、衰老病患、待人接物,在这一切境界上,能提起正念,时时照顾,不断熏修,这能使爱染为本的修惑,渐渐销融净尽。这是二果以来都是如此的。

证得初果或二果、三果,现生不断进修;或是阿那含(三果)死后,生到上界,圣道现前,到了‘断惑究竟’净尽的时候,就证第四果,‘名’为‘阿罗汉’。阿罗汉也是梵语,译义是‘应’。意思说:这是真正应受人天供养的圣者。或译为“无生”、“杀贼”,是说:到此阶位,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会再有生死的生起了。总之,这是断尽烦恼,断尽生死的极果。所断的烦恼,论师说是色无色界的修断烦恼。佛在经中,总是说:“五顺上分结断,得阿罗汉。”五顺上分结是: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色贪、无色贪,是色界与无色界的贪染。掉举、慢、无明,也应该是二界不同的。但修惑以染爱为本,所以特约二界而分别为二类。这五结,是使众生生于上界的,现在也断了,就断尽了系缚三界的一切烦恼。烦恼既断尽了,那依烦恼润生而感果的‘故’业──从前以我见为中心而造的业力,已经完‘毕’而不再有效。又‘不’会再‘造新’业,所以未来的‘生死’苦果,‘更无’生起的因‘缘’了。所以阿罗汉现有的生死身,到了寿命尽时,就“前蕴灭,后蕴更不生”,而入于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声闻乘的进修,以此为最究竟的果位。

颂文:‘此或慧解脱,或是俱解脱,六通及三明,世间上福田。’

解说:经中说到阿罗汉,有六种、九种等分别,现在说二大类:‘此’阿罗汉,‘或’是‘慧解脱’的,‘或是俱解脱’的。俱解脱,就是定与慧都解脱的。要知道,定与慧,都有烦恼障蔽他,所以不能现起;如能现起,就从这些障碍而得解脱。经中时常说到:“离无明故,慧得解脱;离贪爱故,心(定)得解脱。”这是说:依慧力的证入法性,无明等障得解脱。以定的寂静力,使贪爱等障解脱。如世间的外道们,也能离欲界烦恼(欲爱等)得初禅,离初禅烦恼得二禅……离四禅烦恼(色界烦恼──色爱等尽),得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离无所有处烦恼,得非想非非想定,但不能离非非想处烦恼,所以不脱生死。在佛弟子的修证上,如约少分说,都可说有这定与慧的解脱。如依未到定或七依定而发无漏慧的,断见道所断惑,都可说有此二义。但如约全分来说,就大大不同。如修到阿罗汉的,以慧力断尽无明为本──我见为本的一切烦恼,那是不消说的,大家都是一样的。如依定力的修得自在来说,就不同。如依未到定或初禅而得阿罗汉的,就于初禅或二禅以上的定障,不得解脱。就使能得四禅八定,也还不能彻底解脱定障。如能得灭尽定的阿罗汉,无论是慧是定,都得到了究竟解脱。约得到定慧的全分离障说,称为俱解脱阿罗汉。如慧证究竟而不得灭尽定,就称为慧解脱阿罗汉。生死苦果,依慧证法性而得解脱,所以定力不得究竟,也没有关系。阿罗汉的定力,是浅深不等的,所以可分好几类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