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关于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2)

其次,从宗教的特殊表现形式来看,宗教信仰的对象并不是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反之,如果这种

其次,从宗教的特殊表现形式来看,宗教信仰的对象并不是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反之,如果这种力量并未没被超人间化,那它就失去了神圣的光环。佛陀在创立佛教之初,他所面对的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现实问题,这就是他所耳闻目睹的现实苦难。如何使人们从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中解脱出来,彻底摆脱生死轮回之苦,达到永恒寂静的涅境界,便成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最终理想。生老病死是人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是任何生命都不可避免的必然规律,对这种必然规律的绝对超越,彻底摆脱生老病死之苦的涅妙境,只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超然的、神圣的境界。所以说,“人间力量的宗教化,世俗力量的神圣化,宗教理想境界的超自然化,乃是宗教产生的前提”。

峨眉山高出西南,严峻挺拔,钟灵毓秀。因此山“云凝翠,鬓黛遥状,真如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又由于自然条件的奇异配合,造成昼有佛光、夜有圣灯等天然奇观。正是这样再朴素不过的人间美景、自然山色,一旦被冠以菩萨道场的圣名,便立刻神圣化、超自然化了。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乃至石头瓦块,洞穴溪流,一切的一切都披上了神灵的圣装,成为普贤菩萨显示神圣、兴慈运悲的象征,受到万民敬仰,四众崇拜。如菩萨石、普贤茶、普贤竹、善贤钱、洗象池、佛光、圣灯等等。同时,普贤菩萨这一超然的,不可思议的天国神圣,也因此而取得了信徒所喜闻乐见且容易接受的人间形象,具有了化导众生、接引有情的方便之所。“峨眉从汉以来二千年,大小寺宇莫不崇奉普贤菩萨,四方信士礼敬普贤者,亦莫不指归峨眉”。普贤菩萨乘六牙象的庄严化身,随机显现的应化事迹,超越时空,惠及宇内。故有“降中兴以慰宋后”、“来天安以应道温”、“驾象降普明之室”、“化女子而求宿,显昙翼之真修”、“为舍得以驱牛,示亡僧之破戒”……如此等等变现无常的千万化身,随缘赴感,当机说法的菩萨善行。普贤菩萨的慈悲智慧,使峨眉山凭添了幽谧和灵气;峨眉山的山山水水,梵宇琳宫,钟声佛号,缕缕清烟又强化了普贤的神圣与庄严,并且架起了一座连接天国与人间的桥梁。

再次,从宗教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来看,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宗教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它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种种异已的力量而感到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企求某种超越的力量作为命运依托和精神归宿的这样一种信仰系统。费尔巴哈正是基于此点,才把人的依赖感说成是宗教的根源。恩格斯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从主观至客观,把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已力量作为宗教产生的客观基础。就宗教的社会功能而言,宗教是人们通过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而减轻人生的痛苦和不幸,从而获得最高幸福的手段,是维系社会的稳定和一体性的象征体系和价值体系。

人之所以崇拜神,信仰宗教,在于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崇拜和信仰,得到仁慈的神的恩典,满足靠人力所不能满足的愿望。但神的仁慈如何表现?愿望和满足如何实现?这就得靠神的超自然能力所创造的奇迹——神迹。人的愿望和需求是不受限制的、超自然的,但超自然的愿望的实现都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神的奇迹则正是以超自然的方式,迅速地实现人的愿望,是理想与现实的直接统一。多少年来无数善男信女、高僧大德虔诚地朝拜峨眉,礼敬普贤,兴寺建塔,诵经布道,其迹可感,其心至诚。然无一不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希求通过菩萨的保佑和恩赐,而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常常是美好而善良的,甚或是利益众生、大公无私的,但他们所企求借以实现愿望的方式,则无一例外地具有超自然性。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奇迹乃是基督教(引者注:其他宗教亦如此)之本质重要的东西,是本质重要的信仰内容。但是,什么是奇迹呢?是一个被实现了的超自然主义的愿望;除此之外,便什么也不是了”。“宗教奇迹是以人的某种愿望,某种需要为其前提”。对神迹的信仰和崇拜是神灵万能的证明,而人的愿望和需要则是人们信仰神迹的主观根据。

如果说祈求实现人们的超自然的愿望是神迹信仰的世俗基础,那么希望通过神迹崇拜而维系社会稳定和一体化则是神迹信仰的社会根源。峨眉山自唐代以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各朝君王敕赐频频,地方官吏争相效尤。捐赠寺院,置制法器,赐衣赠食,乐此不疲。峨眉山法缘隆盛,声望日重,菩贤菩萨天人共仰,僧俗皆敬,是与统治者的这种全面支持分不开的。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之所以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这就要归因于它所起的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从历代帝王的敕书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明神宗敕赐峨眉山白水寺藏经书曰:“朕发诚心,印造佛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尔住持及众僧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眇躬康泰,宫壶肃静。忏已往衍尤,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归仁慈善教,朕成恭已无为之治道焉”。他在敕赐慈延寺藏经敕书中说得更为明确。“朕惟自古帝王,以儒道治天下。而儒术之外,复有释教,相翼并行。……盖仁慈清净,其功德不味;神道设教,于化诱为易”。

综上所述,神迹作为神的基本品性之一,与宗教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没有对神迹的信仰,宗教就会因此而丧失引人入胜的魅力,丧失广大信徒的信仰。神迹是否存在的问题,是同神是否存在相等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已经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科学的答案。同时也应该看到,围绕着对宗教神迹的信仰而产生的另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丰富了人类的文化思想宝库,为人类文化的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一朵。以普贤菩萨信仰为中心而逐步形成的峨眉山佛教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貌,丰富多彩的内涵和震古灼今的巨大影响力,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灿烂光辉的篇章。

编辑:小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