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陀时代的寺院风貌(2)

当佛陀从王舍城到舍卫城接受给孤独长者的捐献时,一路上佛陀还接受了许多其他居士捐献的寺院。就在这两个城市间,佛陀旅行了无数次。《瞿默目犍连经》(《中部》第三册第1页)中提到,卫塞卡优婆夷为佛陀建筑了一座七

当佛陀从王舍城到舍卫城接受给孤独长者的捐献时,一路上佛陀还接受了许多其他居士捐献的寺院。就在这两个城市间,佛陀旅行了无数次。《瞿默目犍连经》(《中部》第三册第1页)中提到,卫塞卡优婆夷为佛陀建筑了一座七层高的僧舍,建了好几年才完成。另外一位大银行家,库库陀(Kukkuta)也为佛陀和他的弟子在骄娑罗建了一座大寺院,名叫库库陀寺。这位大银行家还在舍卫城和骄娑罗的路上建了许多小寺院。著名佛教学者拉毛特(Lamotte)曾计算过,佛陀在世时,僧团拥有二十九座大的寺院:八座在王舍城,四座在卫舍离,三座在舍卫城和四座在骄娑罗。我们可以推想到,在其它地区一定也有许多大小寺院,供比丘们在旅途中休息过夜。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寺院所处的特殊环境,无论是频毗娑罗王,还是给孤独长者,当他们给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捐赠僧舍时,他们都想到:“佛陀住在甚麽地方适宜呢?佛陀需要一个离市镇既不远又不近的地方,来去容易,想来看望佛陀的人容易到达,日间不嘈杂,晚上安静,离人群远,不受干扰,适宜於宗教生活的地方。"这里反映,出居士们对僧团的住处有一定的概念,甚麽地方适合,甚麽地方不适合。因此佛教寺院一般离村庄或市镇既不远也不近,人们很容易去看望佛陀和他的弟子,随著佛教的不断扩大,居士们所捐献的寺院和用品越来越多,因此佛陀不得不制戒加以管理。建立有关住宿的戒条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保证比丘能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二是为了防止他们滥用虔诚的善男信女所供养的物品。

有些比丘想要居士为他们建大一点的僧舍,但佛一律禁止这样做。因比丘的僧舍不得超过一定的大小,而且建僧舍的地点也要经过僧团的认可才行。但是如果一位居士,想建一座寺院或想在寺院中,为比丘们多建几间僧舍,他可以做,但建寺的地点要经过僧团的认可。建寺不得妨碍植物的生长,不得毁坏其它宗教的场所,并且在寺院的周围应留有空地。寺院建成後,比丘不得再向居士要求在寺院内多建僧舍。建立这些戒条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比丘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不懂佛教的人们也许会问,“谁拥有这些东西呢?"回答是:属於僧团,任何比丘、比丘尼都可以使用。根据《律部》,频毗娑罗王,给孤独长者以及其他的居士,都是把这些礼品送给“以佛陀为首的僧团"的,而不是送给某个比丘。巴利经典中常用的术语是:“送给以佛陀为首的,来自四方的,由已到和未到比丘组成的僧团。"这样居士们把礼品送给僧团,并不提及个人。

早期,在僧团初成立时,居士们捐赠给僧团的寺院和共用之物品并不需人看管,也没有任何制度,比丘们和合共处,因此事情非简单,比丘们来到寺院时住上几天,然後继续云游弘法,并没有任何矛盾出现。但後来,僧团中出现了一些伪装的“比丘",如六群比丘,他们想把一些寺院或僧舍占为己有,因此佛陀不得不制戒:“在任何条件下,比丘不得把僧舍据为己有,如做则为犯戒。"。为了防止此种情形的再次发生,僧团便委派一位比丘来看管一座寺院。当比丘们行脚来到一座寺院时,看管寺院的这位比丘便给来访的比丘分配住处。

他不得对任何来访比丘有偏向或不公平。他一律平等对待。当一位比丘来到一座寺院,他必须按照寺院的制度行事,不得干扰有病和年老的比丘。任何比丘或比丘尼,无权将另外一位比丘或比丘尼驱逐出寺院,任何比丘或比丘尼不得在两座寺院中占据僧舍。当来访比丘来到寺院时,寺僧必须以礼相待,同时来访比丘,也必须对寺僧给与应有的尊重。只要有空余僧舍,比丘们可以自由地在任何属於僧团的寺院中居住,且可以使用任何属於僧团的物品,在离寺前,应当把一切物品放回原处。有人也许会问,当僧团拥有这许多寺院时,比丘们是否已经放弃了云游弘法的生活,而定居在寺院中呢?不是的。早期,比丘们并不是为了云游而云游,他们是在佛陀的教导下,为了弘法而行脚的。後来虽然有了寺院,比丘们也没有放弃行脚弘法。经律中多处证明,虽然僧团拥有许多寺院,但佛陀和他的弟子们,继续保持游化的生活。实际上,这些寺使他们的游化生活更加容易:旁晚,他们旅行疲劳时,就可以在最近的寺院中休息。

《小品》中记载:一次,一群比丘从很远的地方来到王舍城,到达时已是深夜,管理寺院的比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很快给他们安排了住处。

在一般情况下,雨季安居期,每一所寺院都住满了比丘或比丘尼。安居过後,他们继续旅行。有的去看佛陀,请问佛陀有关教义或禅定上的问题,或听佛陀讲经。沙弥跟随自己的戒师旅行。佛陀的大弟子,有一位叫索那的沙弥弟子,从来没有见过佛陀,他对他的戒师说:“师父,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佛陀,我只听人说,佛陀像这样像那样,如果师父允许的话,我希望去看望佛陀。"他得到了戒师的允许,并且他的戒师还让他,给住在王舍城的佛陀传递了一个消息。雨季过後,佛陀也和他的弟子一起外出游化,有时佛陀从一个寺院,云游到另外一座寺院去看望他的弟子们。因此这些寺院也成了当地居士活动的中心。

有了寺院之後,虽然比丘们,仍然保持云游宏化的生活,但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寺院并不是空的,寺院中也有长期居住的比丘。如有病和年老不能旅行的比丘,是允许长期住在寺院内的。寺院中有特别职务的比丘,如管理寺院的比丘,可以长期居住在寺中。其他的比丘,无病不得长期住在寺中。因此云游宏化,是佛世时比丘最主要的生活式。

编辑:小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