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学禅的四个基础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谈到安祥禅,让我觉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口。禅,既然开口便错,那为什么还要说呢?因为佛说人生是苦,而且是八苦交煎,人如果不修行,不改变自己,那就脱离不了苦海。

佛出世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是从事心灵救济的事业。佛祖曾是太子,他有太多的钱可以去行救济,但是那不能根本解决人生八苦的问题。钱太多时人也可以懒得工作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执就会提升,性灵就会堕落。了解这一点,就知道佛的救济本怀是——心灵的救济。

心灵救济是从“人生是苦”的根本上着手,最直接、最简单的衡量方法是当你接受了心灵救济的法门以后,感受如何?

我们身为凡夫,所有的感受,大多是错误的、是荒谬的、是不正确的。我们的苦是由于我们的错觉、谬执,不该执着而执着;非的认为是,错的说成对,所以我们就有了烦恼。

佛讲因果律,主要着眼点是现在,任何人如果他此刻、现在的意识、想念是错误的话,他一定不会快乐,因为“错误是烦恼的原因”,错误累积多了,就会把自己毁灭掉,因为“毁灭永远是罪恶的结果。”佛的心灵救济法门,就是教人安祥,从日常生活中扫除观念上、思想上、行为上、见解上的种种错误之后,而使心态获得安祥。

我们接受佛法,接受的对不对?是不是佛法?很容易验证,那就是你的感受如何?有没有“正受”?正受虽有深浅,但即使是淡淡的安祥,就会使你品尝到真正法的滋味,产生出未曾有的喜悦,这是非常现实的。佛的心灵救济法门,在于使我们的心灵能够真正获得解脱!真正得到受用,使生活对我们不再成为一种煎熬和无奈。

如果学佛法没有正受,心里不安祥,内分泌就不正常,百病便从此而生,烦恼、痛苦接踵而来,虽然也是在修学佛法,但结果仍是不得解脱。

所以学佛法,“正受”非常重要,正受就是“安祥”。正受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安”,心不安,没办法感召吉祥与调和。要心安就要无愧,能俯仰无愧,就会心安,就会感召祥和;如果一个人做事不对而又能心安的话,那很可怕,那是阿修罗,是断佛种性的一阐提。

内心很安祥的人,如果有人问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你可以不说,但你不可以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无明。只要你肯常常留意自己的心态,心就会安祥。

禅,有正受,有正见。如果只有正见,那叫干慧。如果只有正受,那叫死水龙,又称担板汉,必须正受、正见二者兼有,才是一个真正的禅者。

作为一个学禅的人,必须要具备学禅的条件,过去我曾讲过很多,今天我要特别讲学禅的四个基础。

学禅的第一个基础——存诚

古往今来,有很多硕学大儒,他们都很重视一个“诚”字。诚是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所谓“不诚无物”,没有诚,一切都是假的,儒家思想其所以不愠不火,无过与不及,符合中道,就是因为有这个“诚”字。

佛法非常重视诚,只因古时翻译不同、辞汇不同,有时候虽不用诚字,但他讲的是诚。我们知道现代的学术分为三大领域,即主知主义、主情主义与主意主义。这三大领域都有缺点:主知主义流于空疏冷漠;主情主义流于执着盲目;主意主义易走上冥顽不灵,但是他们也都有优点。然而诚字则兼有这三者的优点,而没有这三者的缺失。中国的学问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说明知、情、意的分野,但中国人却不认为是三个,真正修养完成了,就只有一个。

中国人讲诚,是把真情感投入真理智。当你把全部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投入理智的时候,这当中自然就出现了一种择善固执的坚持力,这个就是意志力的出现。统一知、情、意三者对中国人来讲,就是儒家的一个诚字,儒家有很多地方在解释诚,《中庸》、《大学》尤其多。

诚跟我们学禅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你只有正受没有正见,人家喊你,你也不知道,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到这个程序,是死水的龙,既不能行云化雨,也不能兴风作浪,没有什么本领。不要说辩才无碍,根本是哑羊。如果开口就错,那算什么禅?禅是佛心,你代表佛的心,却怎能对法一窍不通?要想当活水的龙,只有一条船,就要存诚,必须肯定禅是真理智、真情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一切理事的基础和根源,不肯定这些,对禅没有真感情,禅就跟你距离很远。

有些人说学佛不能有情感,这错了,应该说不许有私情,情与欲不分实在很荒谬。假如没有情,那大慈大悲从那里来呢?关于这点我曾经说过,并且我用了一个新的辞汇:热情炽然而迥超无我。天下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是靠情感才有动力。知、情、意如果分开,知就是空疏冷漠的知,意就是冥顽不灵的意,你必须再加上“情”那就活了,才有动力。如果拿汽车比喻成“知”,那么汽油就是“情”,操纵者就是“意”,三者不可以分开。能够把三者结合,全世界的思想潮流中,可能就只有由古代流传到现在的这个“诚”字。

你想一想,我们的老祖师释迦牟尼佛,为了追求自我解脱与解救众生的法门,他不惜放弃一切权势、放弃一切享受,别人争都争不到,许多人想得到都得不到的,他都放弃,这是真理智、真情感、大博爱,迥然无我的至诚和热情。

我们的情感若是对儿女比较多,对太太也不少,对工作有一点,再将学法的兴趣跟下棋、打桥牌、打高尔夫球、打电动玩具等量齐分,那么分到法的时候就所剩不多了,这样学法修行还会成功吗?你必须把工作养家当作责任、义务,将法当作是唯一爱好,而不是爱好之一。

不但是学法,任何一位专家、名家,他都是如此。比如下围棋的林海峰,他一定是把情感集中在下围棋上,把它当成唯一兴趣,而不是兴趣之一。我们学法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没有用的。学法贵乎热情不断,所以古人说:“如炉炼丹,如鸡孵卵”要热气不断,只有把真情感全部投入真理智,然后坚持不舍,产生一种不变的意志力,修行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因此我们学法的第一个基础就是要存诚,你不存诚,哪有太多的兴趣在等着你,一曝十寒是没有用的。所以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学禅必须要集中心力,不是把禅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当作一种享受。

学禅的第二个基础——行正

禅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但你没有到达那个程度,你就是眼高手低。随便说要理事无碍,那是有因果的。有心就有业,无心则无罪。你还有分别心,还有自我执着的心,恶因明明种下了,你却说无碍,到时候你会后悔,所以一定要行正。我们不能行不由径,舍正道而不由,那就错了,必须要行乎中道。最好的修行路线就是中道,中者中也;譬如打靶,偏左、偏右、偏高、偏低,都不是好射手,要打到正中央,正中红心,那才叫中。我们做事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不左不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刚好中规中矩,这就叫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