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论心识空间(2)

前五识只有自性分别,无有随念分别和推度分别。如《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云:“欲界五识身唯有一种自性分别,虽亦有念而非随念分别,不能忆念故。虽亦有慧而非推度分别,不能推度故。”所谓自性分别,指对现前之境

前五识只有自性分别,无有随念分别和推度分别。如《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云:“欲界五识身唯有一种自性分别,虽亦有念而非随念分别,不能忆念故。虽亦有慧而非推度分别,不能推度故。”所谓自性分别,指对现前之境,完全不加推测,而无分别地加以觉知。第六意识起心动念可分善、恶、无记三性。第七末那识称为染净依,此识染污,则前六转识染污;此识若还清净,则前六转识清净。因为有我执的缘故,所以有心识的烦恼染污。

第八识又称含藏识,含藏一切心识种子,并被七识执为有情自我。从无始以来相续流转生死的就是此识。

以上八种识构成了有情的心识空间。

四、心识空间为主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心识空间中,物理空间只是心识所变现的假相,因此心识空间是主要的,物理空间是从属。譬如我从香港路回到湛山寺,所见的是宝塔与殿堂,香港路上车水马龙与我何干?只是成为记忆中的影事。当我走进三学堂的时候,雄伟的大殿与高耸的药师塔又成为记忆中事。这说明外境影响我们的心,但生活的主体是心非境。又譬如同在教室中听课,同学甲听得津津有味,而乙却觉得一点没意思,丙则根本没有听懂,丁则进入了梦乡。同处于一室,表现各不相同,是因为各自的心识不同而已。再譬如众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千差万别,这就说明不是外境事物上有什么实在的属性,而是众生的心识不同的原因。毫无疑问,心识空间是主体,外境物理空间处于次要附属地位。

当个人的适应能力差的时候,往往被外境所左右,但这不能说明外境有什么主宰,只能说明自心脆弱。譬如天气寒冷,并不是外境实有寒冷的天气,否则,为什么有人不觉得寒冷?这仍然是自心变现,自心感受而已。

五、自心与他心为不同的相续

如果众生心识分别变现外境,不同心识变现的外境一样吗?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有一个统一外境?唯识学不承认有统一的外境,不同众生仅仅是所变外境相似而已。《成唯识论》云:“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一相违识相智,谓于一处鬼人天等随业差别所见各异。境若实有此云何成?”如果有唯一的外境怎么可能不同众生见到的境界不一样呢?所以并无统一的外境,而是各个众生随自心识不同而见不同的外境。

众人所见外境又为什么会相似呢?因为共业所感和众生心识交互影响。共业差异大的的众生外境的差异也大,如一条河,人见是河,天见是乳,饿鬼见是脓血。因为共业,导致了众生相似的心识。不同世界的众生,其共业差异非常大,乃至所见均不同。

若问:具有他心通的补特伽罗在了知他心的时候,岂不是两者具有同一心识了吗?不是相同心识,如《成唯识论》中说:“谁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彼是亲所缘。谓识生时无实作用,非如手等亲执外物,日等舒光亲照外境,但如镜等似外境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亲所了者谓自所变。故契经言,无有少法能取余法,但识生时似彼相现名取彼物。如缘他心色等亦尔。”就是说我们所直接经验到的是自识所变境界,这是亲所缘。心识又能象镜子一样显现他心所变现的境界,直接经验的仍然是自心所变境界,若受他心影响变现,他心是疏所缘。众生心识之间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自心与他心是不同的相续。心识既非实有,也非恒常不变。此心识的相续譬如一条河流,后一刹那的河流与前一刹那已有不同,此心识的河流也是刹那变化的。尽管变化,但是相续没有变,譬如黄河上游流至下游,同是黄河。心识的相续从远古延续至现在,每个众生互不混杂。依同一心相续安立因果报应,此中并无实有众生。譬如众河流入大海,同是海水无有差别,在开悟成佛时心识相续同入法性大海,得真平等,自心相续汇入十方三世佛共同的法身中。(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