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法中的信仰与智慧(2)

佛陀的自证境界,透过时空因缘中的教化,而以缘起世间的语言符号集结成为经典。这些经典虽然包含了佛陀的教示与生活的记录,但其根本的意义,还是为使众生悟入佛智的修证指导。 而事实上,不只佛陀依自证而开启佛法

佛陀的自证境界,透过时空因缘中的教化,而以缘起世间的语言符号集结成为经典。这些经典虽然包含了佛陀的教示与生活的记录,但其根本的意义,还是为使众生悟入佛智的修证指导。

而事实上,不只佛陀依自证而开启佛法,在佛教的修证传统中,任何宗派的开启,都是根源于禅观的修证。所以「依禅出教」是理解经典的重要依据。

佛法依于佛陀的证悟,因此在修证的历程当中,必然须要归宗于经教。所以,依教修证是佛教徒修证的必然方便。这样的历程,我们可以用「藉教悟宗」来表达。但是佛法在研求教理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修证的意旨,而专重论理与传承,那将失去了佛法的真义。

佛教的思想,不管其表面如何合理,但根本上绝非为了理论而理论,亦非为知识而知识;佛教不能仅属于哲学或思想的范畴,而是依据佛陀及历代大师们的生命体验所建构成的。内修禅观,外究法义,禅教互为印证,是佛法发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禅观不成为实践而只成为理论与教相,失去了禅的本质,佛教也将失去开创的生机。

佛教是实证的,其精髓始终存在于修证中,教理是从修证中开发出来的;因此,不能忽略修证的重要性。

另一类人完全自信于自身的修行经验,不行探究法义,也不依教印证,徒然以一己的经验来诠释一切佛法,即可能迷失于歧途之中。(信息来源:中国佛教文化网)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