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在西藏系统的佛教,谈到很多关于这类的问题,我大致上也看过一些,不过,我今天不是以西藏佛教的角度来讨论,而是以中国汉传系统佛教的立场,来谈谈生与死的尊严。

我不是一个研究生死学的学者专家,我只知道从佛法的观点,对佛法的认识,以及对生死的体验及观察,来加以说明;今天的这场演讲,我将它分为八个子题。

一、由生命的无奈,无所依赖及无所适从,转变为生命的可爱、可贵与自我肯定

有很多佛教徒,对生命的感受是负面的,认为生命是无奈的、受罪的,是一种负担,这是不了解佛法的原因。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法身的慧命,就是要如何开悟?如何成佛?开悟成佛,一定要用我们这个色身,才能达成修行的目的;色身就是肉体的生命,也只有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才可以听到佛法、修行佛法。

许多人认为修行,是要到佛国净土去修,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菩萨要成佛,一定是在人间,不是以其他类别的众生形态成佛。必须先要有人的身体之後,才能发心;发菩萨心,修菩萨道,然後成佛。因此,人的身体是最可爱的、可贵的;由凡夫成为菩萨,由菩萨到佛,都是在人间修成的。

二、生命的出生与死亡,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出生之时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生未必可喜,死未必可哀,生命若无尊严,何喜之有?死亡若有尊严,何可悲哀?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 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如果生存、生活得没有尊严,那死亡有什么好可惜的?生命又有什么可喜的?相反的,如果死亡得很有尊严,那死亡又有什么可以悲哀的呢?

三、生命的尊严,是从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之中,来体验和显示

人的生命,就是生与死的一个阶段和一个过程。生命的尊严,可以从伦理的关系、社会的角度、历史的判断、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信仰等,多方面来确立它的意义和目标。然而,今天我不是从以上的角度来谈,而是从一个佛教徒的立场来讨论生与死的尊严。

(一)生命的意义

从佛教的立场看,生命它是为了受报和还愿而存在的。过去许的愿,一定要实践承诺;过去造的业,必须要受报。因此,生命是因为因果的事实而存在。

(二)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并不是由客观的他人来评估判断、来确立认定,而是自己负起责任,来完成你这一生中必须要完成的责任,同时尽量运用其有限之生命,作最高、最大的奉献。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像父母、夫妻、儿女、老师、学生等。因此,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尽自己的责任,充实自己,作不求回馈的奉献。只是想如何的对他人有益,用物质的、精神的种种能力,来奉献一个人、二个人,乃至於许许多多的人,这就是生命的价值;甚至於,对一个自然的环境,也要尽到保护的责任,也作奉献,这就是作自利与利人的工作,也是在行菩萨道。

(三)生命的目标

这是需要有个大的方向,来作为自己永的归宿。必须将自己的所有,分享给他人,回向给一切众生。同时,继续发愿,愿自己能够成长与消融,能够圆融与超越,永无止尽地奉献。如果建立这样的目标,不论人生是长是短,都是极有尊严的。

四、生命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所以生存与死亡,都是无限时空中的必然现象

(一)生是权利,死也是权利;生是责任,死也是责任。活着的时候,接受它、运用它;结束的时候,接受它、欢迎它。我常常对癌症末期的病人说:“不要等死、怕死,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珍惜活着的生命。”因为生存和死亡,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不应该死的时候不应求死,必须要你死的时候,贪生也没有用。

(二)生与死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从知道有生命的事实那一天开始,就要有面对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要知道,死亡的人,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亲友,这样的事,随时可能发生,这并不是让年轻人恐惧死亡,用死亡吓唬他们,而是要他们从小就知道死亡这样的事实,如此,才能帮助我们智慧的成长。

释迦牟尼佛在十多岁时,就发现人的生命过程,从生、老、病,到死亡的事实,因而促使他去修行、去悟道,使他成长、使他得到大智慧,进而拯救了全世界的人类。

(三)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可贵,并且运用生命使自己成长,奉献他人。至于什么时候死亡,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知道;因此,知道它会来临,但是不必忧虑死亡的事实会在何时发生。

在台湾,我有一位在家弟子,他深信命理,曾请了多位相命师为他算命,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九岁,到了那一年,他把工作辞去,财产分掉,等待死亡的来临。可是第二年仍然活着,於是很後悔的来问我说:“师父啊!我应该要死怎 么没死呢?您知道什么原因吗?”我说:“也许你作好事积了德,改变了死亡的时间。”我又劝他说:“不要怕死、等死,活一天,就尽一天的责任及奉献,不去管什么时候会死,只要运用你宝贵的生命好好活下去。”结果他一直活到八十六岁才去世。

五、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许多人从哲学上和宗教的信仰上,来建立生与死的理论和观念,也有人相信神通,用宿命通、天眼通,看过去及未来;这些,我只能说是人的一种希望、一种看法和一种追求,但并不是可靠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