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说的或许较为沉闷,但如果我们没把初始的部分搞对,后来所作的一切均为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前面的细节。 日后大家听法时,乃至日后大家有机会应求而说法时,都应依循。 附:所谓‘自创的佛法’,算不算佛法? 佛法是指佛陀所传之法。佛法分显密两个部分,显法佛经称‘三藏’,即经、论、律三藏;密法佛经称‘四续’,即事、行、瑜珈、无上瑜伽等四续经。三藏、四续都是佛陀所说,或大菩萨所说,而佛陀亲自认可之法,是佛祖开寂后,由菩萨、阿罗汉大弟子经过数次结集,整理成文字资料流传下来,后来又翻译成各种文字的。凡是显宗佛法都有三藏经典和龙树、弥勒、无著、世亲等佛陀亲自授记解经的大菩萨所作的经论的经典根据;凡是佛弟子所作的论释,都是佛经的解说,没有一样是自己新创的;凡是密法都有密续部佛经的根据。‘佛法’只有立教、宣传的教主佛陀才有资格说,因为佛法是断二障,证四身,获遍知的无漏大法,只有亲断二障,亲证无上果位成就的佛陀才有现量经验和说法的‘四无碍’和‘四无畏’智慧,别说无明覆盖的凡人,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创造佛法的资格。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所谓‘自创’、‘自悟’之法,都是魔入心窍,弄虚作假,乱法害人者的所为,一律不可信奉。若三宝正信弟子,信奉宣扬此类‘人造佛法’,虚假佛法,就会违犯三皈戒律而毁坏善根。 附:讲经说法和听闻完结时应该如何做? 讲经说法和听闻完结时,听、闻双方应恭诵《菩提道次第愿文》等回向文,或《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离开时,听众不可像电影院散场般一哄而散,而应犹如不舍得走似地鱼贯离场。这些是为了依循传统及为了积集吉祥的缘起。应将所有功德回向众生和佛果(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样,才能得到上述所有殊胜的大利益。正如印光法师所说: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正)与徐福贤书》)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正)与陈锡周书》)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 (《(三)复智正居士书》)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正)复高邵麟书三》) ‘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三)复章道生书》)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尔。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 (《(三)复愚僧居士书》) 印光法师慈悲心切,再三嘱咐,深恐我们走错路,受大苦。我们应当反复念诵,牢记在心。一心念佛、学佛,求生西方,成佛度众生,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祖国恩,报众生恩。 备注: 【憨山】(1546~1623)明代僧。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十二岁从金陵报恩寺永宁诵习经教。十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并至栖霞山从法会受禅法。以慕清凉澄观之为人,自字澄印。万历元年(1573)游五台山,爱憨山之奇秀,遂取此为号。历住青州(山东)海印寺、曹溪宝林寺等,宣扬禅宗。宣导念佛与看话头(禅宗之古则公案)双修。熹宗天启三年十月示寂,世寿七十八。世称憨山大师。与袾宏、真可、智旭,并称明代四大高僧。著述宏富,有楞严经通议十卷、观楞伽经记八卷、法华经通义七卷等行世。弟子福善、通炯等汇编其遗文,题为憨山老人梦游集(又作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凡五十五卷(古本四十卷),另有其自著之年谱二卷。[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三、卷五十四所收)、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三、五灯严统卷十六、高僧摘要卷三、净土圣贤录卷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