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常有一个普度众生的心,常有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决定不伤害众生之心,会有感应的。我们一般人家里面厨房常有蚂蚁、蟑螂,我们看到了,要把它清除,拿到外面去,这已经就不好了。为什么?讨厌它,不喜欢跟它共处,要把它赶走;虽然不杀它,把它赶走也是不近人情。它来找东西吃,让它来,跟它共同生活多好,跟它交朋友多好!所以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看到这些小动物,绝不赶它走,我们做朋友,共同生活,「哪里有需要的,你们尽管去拿」,丝毫不要妨碍它,这样好!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你帮助它,它也帮助你,决定有感应。 问:「我碰到了一个很令人难以启齿的问题。我的儿子在数年前就有念头想转变为女生,最近他决定明年五月动手术。我想方设法劝阻他,但他说得振振有理,我说不过他。我请教一些法师的意见及一些同修的建议,有的教我念《地藏经》,说念这部经最能消业障,有的教我念观世音菩萨,说在急难时观世音菩萨最能帮忙,有的教我念消业障的咒语,有的教我做水忏。我念了几个月的《地藏经》、大悲咒,净宗早晚课也做了几个月,可是我的儿子还没有回心转意。请问我应该怎么办?」 答:这个事情是你们家里的事情,外面人很难了解整个状况,你必须要多了解他。他动手术,同时也可以请教医生,多方面观察,多方面听听,然后你可以跟儿子共同商量,再做决定。现在我们也在报纸上看到有这种手术,这个手术是不是能成功,对於以后生理有没有妨碍,要多方面去考量。 诵经念佛,行!确实有感应,但是你搞得太多、太杂、太乱,这感应就没有了。世法、佛法的感应都讲真诚,「诚则灵」。真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净心。心愈清净,没有妄想杂念,你念佛也行,念经也行,念咒也行,都灵。你念的这些东西都不灵,是什么原因?念经的时候想到要念咒,念咒的时候又想到要念经,你夹杂了,所以就不灵。所以真正功夫得力,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有效果,不论念哪一种经咒效果都一样,不能搞得太多、太杂。 问:「昨天听师父解答公车驾驶员辗死青蛙算是严重杀业及共业,把我吓坏了。因为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我每天帮助大家丢垃圾,而垃圾袋都有一大群、一大群的蚂蚁在里面,都被我和垃圾一起丢掉。请问这些蚂蚁的送命,算不算是我杀的?弟子没有智慧,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才不让蚂蚁过来?盼师父教导,感谢师父。弟子不敢造作五戒的任何一戒,如果是我家里的蚂蚁,我就没有这一层烦恼和害怕,因为我会垃圾分类及尽快处理,或者是和它们共存。」 答:前一次是中国的同修,他是在西北,是一个汽车的驾驶员,是开货运的。他每天晚上看到马路上成群结队的青蛙,在他们车子经过的时候,常常辗死很多青蛙,这是在夜晚,成群结队的青蛙。看你这种情形,蚂蚁跟青蛙不一样,蚂蚁的生命力很强。它在垃圾堆里头,你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它也会爬出来,它也会在底下挖洞做窝,所以这个跟青蛙不一样。我们决定不能够有心去杀害它,当垃圾处理,它并没有死,它是活的,在垃圾堆里面,它也会爬到外面,这跟青蛙不相同。所以只要有一个仁慈的心爱护小动物,并且也要常常帮助小动物。 假如垃圾是用密封的塑胶袋装,蚂蚁在里面它就有生命危险,当你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自己身上可以带个小剪刀,把塑胶袋割一个孔,它能够爬出来。你倒垃圾的时候,把它剪开,剪一个小洞,它能够有生路,可以出去,但通常最好是剪两个洞,它里面空气就可以流通,这都是对小动物爱心的作法,能够帮助它存活。 问:「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什么求不到?过去我们无知所造作的种种罪业,经过真心忏悔,诚心改过,可以消业。请问释迦牟尼佛的三个月马麦之报,这里是否有矛盾?」 答:你所说的句子联贯不起来,大意我晓得。「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前面都曾经详细的说过。你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就不必求什么,因为你所希求的都在其中了。你了解「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两句话是《太上感应篇》说的,你就知道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一定得恶报,所以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去体察,它是真的不是假的。 念佛决定可以灭罪,只是灭罪效果大小,每个人不一定。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念佛的心态和方法;如果能够如理如法,灭罪的效果就非常显著。你懂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世出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成就,这都能够得到,世间一切法当然能求得到。佛家讲:「佛寺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可是你求,你要「只求我所需要的」,这个才有感应。如果不是自己迫切需要,求的种种是奢侈品,这就有罪过,它会增长你的贪心,这是错误的。求生活必需品,这个没有罪过,但是求多余的,就是错误。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就是决定不能帮助自己增长贪瞋痴慢,不能增长自己的过失和罪恶。 因此,菩萨应化在世间无尽的慈悲,不仅是只取他自己需要的而已,往往是取最低的物质生活方式。像释迦牟尼佛在世,经典记载他老人家一生,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保持著三衣一钵,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做给我们看。我们在生活上做不到,要生惭愧心,要努力向佛学习。 我们有多余的,决定要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出家同修。出家同修自己没有从事生产营生的事业,出家人的生活都是大众供养的,尤其要惜福。大众供养的,很难消化,所以古德警惕我们:「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个话是千真万确,我们有多余的,不知道辗转布施,将来要还债,现在供养的人多,你的债主多,将来还债可麻烦了。所以出家人接受供养怎么办?赶紧辗转布施。我们自己生活,也只限於生活之必需,有多余的赶紧要往外送,不送就是罪业,不送将来就要受果报。在家居士自己从事於营生事业,你要能学菩萨,自己生活够用了,多余的多帮助社会贫困的人,你修了大福德,你的福德享受不尽,要懂得这个道理,要认真努力去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