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4)

答:过去也常有人问我,说我门下徒众一千多人,寺院近两百所,又有各种文教事业单位,如此庞大的团体,不知我是如何管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管理技巧,我只是为佛光山建立各种制度,以制度来管理,以组织来

答:过去也常有人问我,说我门下徒众一千多人,寺院近两百所,又有各种文教事业单位,如此庞大的团体,不知我是如何管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管理技巧,我只是为佛光山建立各种制度,以制度来管理,以组织来领导而已。例如在开山之初,我即根据六和敬、戒律和丛林清规,着手为佛光山订定各项组织章程,建立各种制度,以及「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运作准则。

在人事管理上,有几个基本方针,如:「徒众不私有」,佛光山所有的徒众,没有一个是个人的徒弟,所有的弟子都是佛教的、公家的,只有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为序。因为不私收徒弟,徒众之间就不会为了徒弟而产生纷争。「金钱不私蓄」,佛光山所有徒众除了常住发放的「单银」之外,涓滴归常住所有,个人不私置财产。徒众没有金钱,并不代表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反而他们的衣、食、住、行、疾病、留学、游学、参访,甚至剃度以后,回家探望父母的礼品,常住都会为他准备。在佛光山健全的制度下,大众享有最完善的福利。

还有「人事要调动」,秉持「滚石不生苔,流水才是活水」的原则,佛光山的人事有轮值调动。每一座别院、分院、布教所、事业单位,都不是个人所有。或许今年在这里做住持,明年可能调派到另一个寺院去。调职有许多好处,可以多方学习,多方结缘,增加不同的经验。以及「序级有制度」,佛光山依每一位徒众在道业、事业、学业上的努力而评核序级,由清净士、学士、修士到开士,逐级升等。

因为有这些健全的体制,所以佛光山能够和谐顺利的发展。此外,佛光山依徒众的性向、能力,分别训练,再依个人专长担任各项职务,如:住持、当家、知客、文教、策画、法务、典座等等,总希望每个人都能各尽所长,为佛教奉献心力,也为自己的生命留下光辉。

在寺院管理方面,佛光山的各个殿堂,像大雄宝殿、大悲殿、会议室、客堂、教室……都是全日开放,以便让大众随时都能进去瞻仰、使用。在物品管理方面,我不喜欢建仓库,我觉得物品是给大家用的,最好能物尽其用,东西一旦堆在仓库里,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时已经发霉生锈,岂不可惜!我管理金钱,也不喜欢放在秘密的地方,三、四十年前,在寿山寺的时候,我常将金钱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学生、徒众各取所需;我认为这才是公平之道。我管理人,倡导法治、人治,甚至无为而治,我觉得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内心的管理;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

有鉴于「人和为贵」,所以我一向主张「集体创作」,我觉得最上乘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让大家自动自发,肯定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奋发突破。我也大力提倡「同体共生」的精神,我觉得最高明的管理原则,应该是让整个团体能够产生共识,而上下一条心。不过,在「以和为贵」的前题下,我亦提倡「和而不同」的运作模式。

《资治通鉴》里,任延对东汉帝刘秀说:「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一个团体如果形成只有一个声音的「一言堂」,将会缺乏活力,不再进步成长。因此,虽然我一手创建佛光山,但我都以召开会议来代替下达命令;尽管我是多少人的师父、师公,但我宁愿大家商讨研究,也不愿断然否决别人的意见。当然,其中也曾遇到很多不必要的困扰,例如有些议案必须赶紧实行,因为主事者的保守、延误时机,可能日后得付出多倍的努力及代价,但是为了尊重他人的看法,也只有孤注一掷。四十年来,为了斡旋各个单位的意见,为了调和各个主管不同的看法,总有开不完的会议,但想到能给人多少利益,给人多少方便,给人多少学习,一切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总之,佛光山那么多人相处在一起,之所以能和谐无诤,一个最大的妙诀就是相互尊重,再者就是大家有共识。佛光山不是一个痴聚的团体,大家有相同的理想、方向与愿景,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的僧众,都毕业于佛光山丛林学院,所以在思想、理念上,大体一致,大家以弘扬「人间佛教」为目标,从弘法利生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能安住身心,共创一个六和敬的僧团;这就是佛光山最好的管理之道。

--------------------------------------------------------------------------------

六、从刚才大师谈如何管理佛光山的人事,可以看出大师很有现代管理学的理念与长才,不知大师这些理念是否有受到佛教经典的启发,能否举一些实例说明?

答:四十年多前我到日本访问时,见到许多工商企业团体,为了培养员工良好的思想理念及生活习惯,在正式工作之前,会将他们送到寺院,接受佛教的「管理」课程;以此作为「职前训练」。当时日本寺院负责行政的出家法师,也无不以佛门对人事、对工作的管理方式倾囊相授。那时我就认为佛教在社会管理方面,应该可以提出一些贡献。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有关管理的方法,可以说俯拾皆是。如《阿弥陀经》就是阿弥陀佛的管理学,阿弥陀佛是善于营造管理的建筑师。他所建造的极乐世界是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楼阁,有七宝池和八功德水,街道皆以金银琉璃铺成,花草树木香洁微妙,重重叠叠的景观,非常庄严美丽。更重要的是,极乐净土没有空气、水源、毒气、核能等各种污染,没有吵杂的噪音;气候清爽宜人,没有生态失衡的问题,也没有水火风灾及地震、海啸之害,是一个庄严安乐的清净国土。

而且,在西方极乐世界里,交通管理顺畅,没有交通事故;人事管理健全,没有男女纠纷;经济管理完善,没有经济占有;治安管理良好,没有恶人陷害。也没有政治的迫害,衣食的扰人,老病的罣碍,种族的界限,怨家的敌对。极乐世界的居民注重品德,相互尊重,他们在道业上,已达不退转的阿鞞跋致境界,因此没有暴力伤害,更没有贪赃枉法,人人友爱合群,互敬互重,是个有德贤者共同居住的佛国。

阿弥陀佛将极乐世界的居民,全都「管理」成「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不论在自然环境、建筑规画,或社会、人际的管理上,可以说阿弥陀佛就是最高明的管理专家,因为他能够给人安全、给人安乐、给人安心、给人安适。

一卷《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最好的「管理学」。观世音菩萨具足大慈悲、大智慧、大神通、大无畏、大力量,寻声救苦,以千手千眼救苦救难,如:风灾、水患、火难等,菩萨无不伸以援手,主动帮忙他人解决困难,救脱困境,让众生得以无忧无惧。另外,观世音菩萨能观世间音声而随缘度化,圆满众生所愿。贪欲者,他以布施喜舍来帮助;瞋恨者,他以慈悲来教化;愚痴者,他用智慧来引导;疑嫉者,他赐信心来摄受;求生儿子的人,助其生下福德智慧之男;求生女儿的人,助其获得端正有相之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