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佛教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3)

现在举世纷纭,政治上的以强欺弱,经济上的贫富不均,宗教、种族的排挤,男女、地域的分歧,这些之所以不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莫不是因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而引起,此即所谓「不平则鸣」。像过去东西德的隔离、现在南

现在举世纷纭,政治上的以强欺弱,经济上的贫富不均,宗教、种族的排挤,男女、地域的分歧,这些之所以不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莫不是因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而引起,此即所谓「不平则鸣」。像过去东西德的隔离、现在南北韩、海峡两岸的分裂,彼此剑拔弩张,常处在紧张的状态中。到了一九九○年,由于西德对东德的尊重包容,让柏林围墙倒塌,人民心中那道无形的围墙也随之冰消瓦解,从此整个国家在人我平等共尊的理念下,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如果南北韩、台海两岸、以阿之间,能彼此尊重,人我无间,则和平又哪会遥遥无期?

总之,佛教认为凡事不一定要藉由武器解决,也不一定要在沙场上才能一决胜负,我们主张以慈悲来促进和平、以去除我执来促进和平、以宽容来促进和平、以同体共生来促进和平。此外,实行仁政可以代替战争,如勤政爱民,使得经济成长、富足安乐、自由民 主、尊重包容、文化交流等,都是胜利的表征。

--------------------------------------------------------------------------------

四、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任何国家必须在维持世界和平以及国际安全的前提下,并且经过安理会批准之后,才能采取军事干预手段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请问大师,您认为战争是维护和平唯一且必要的手段吗?佛教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护国土,使两国不用战争而达到和平?

答: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发了一个电报到中国,他问太虚大师:「佛教对世界和平的获得有什么方案?」太虚大师回答:「无我、慈悲,就能达到和平。」无我、慈悲真能获得和平吗?无我,并不是说我死了就是无我,而是能消除、化解「我的思想」、「我的意见」、「我认为」、「我要什么」的执着。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的,是大家共有的,必须尊重和包容别人有不同的观念、意见与欲求。慈悲,就是待人好,能调换彼此的立场,慈悲心就容易生起。所以,「无我、慈悲」不能等闲视之,将此扩展开来,确实能达到世界和平。

国际佛光会成立以来,为了促进世界的友好、和平,我也不断的提出许多佛教理论,例如「欢喜与融和」,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本着欢喜做事、做人,本着欢喜利世、修行,而且不分种族、国籍,皆能自他融和,和睦相处。如「同体与共生」,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彼此互相依附成就,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大家同住在一个地球上,应该捐弃我见偏执,彼此守望相助,以同体来推动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如「尊重与包容」,尊重他人的自由,包容异己的存在。《国语》里有一段话:「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意思是只有一种声音不会好听,只有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有一种味道不会可口,单一的物品无好坏可言。所以明知别人跟我不同,不过不同没关系,好比衣服有红色、白色、黄色,桌子、椅子有方的、长的、圆的;容许很多不同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美好。

还有,如「平等与和平」,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真正的平等不是表面上、齐头式的平等,真正的和平也不是只用吓阻、限武、禁核等外在措施所能达成,我们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慈悲宽容,消除我执,以达世界平等共尊,和平共荣。《世界日报》最近也刊载北京胡锦涛先生提出的观点:「在平等中谋取和平。」──这是言论中最好听的一句话。因为站在大地上的每个人,虽然有高、矮、胖、瘦的差别,但是立足点都是平等的。

过去台湾说:「我们富有,大陆贫穷」,这样的说法是不能和平的。后来大陆又说:「我们大陆很大,台湾很小」,这也不能平等。因为不平等,当然彼此就不能达到和平了。以佛教的观点来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大」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小」个体,才能成其大,而「小」里面也可以包容「大」。再说一块大石头虽然很大,但是不及一颗小小钻石的价值,所以价值不是以大小来论定。佛教讲平等,每一个人都具有清净的佛性,不但男女平等、国家平等、民族平等、事理平等、有无平等,法界之中一切都是平等的。站在平等的立场来看待一切生命、种族和国家,我想和平就容易达到了。

西元前三世纪左右,印度的阿育王,南征北讨,统一国家。虽然所战皆捷,四方顺服,称臣朝贡,但是所到之处,百姓的目光皆充满了仇恨。后来他笃信佛法,政风丕变,改以仁道化民,又倡导教育,增加民众福祉,果然德风远播,广为人民所爱戴尊崇。阿育王于是语重心长的说:「力的征服不是真的胜利,法的胜利才是真的胜利。」所以想求得世界和平,必须在法上取得胜利。

《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记载,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想攻打跋祇国,但不知胜负如何,便命大臣禹舍前往请教佛陀。此时,阿难站在佛陀后面,佛陀没回答禹舍的问题,而是转头问阿难有关跋祇国的政治与社会状况。了解跋祇国具有「常开会议、上下和合、尊重法治、以礼教化、孝亲敬师、护持正法、接应四方」等国家富强的「七不退法」之后,禹舍知难而退。佛陀以其智慧善巧,化解了一场血腥的战争。再如中国南北朝时代,石勒、石虎因佛图澄慈悲的感化,而放弃杀戮;十六世纪,西班牙人拉斯卡沙斯(B. deLas Casas)为捍卫印第安人的权益而仗义直言,终于阻止查理五世(Charles V.)大帝出兵攻打美洲大陆。

现在大陆一些高级干部、老资格革命家,他们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斗争。在探讨人类的斗争史时,他们也发现人类无论在获取资源和空间,或是深化、扩大民 主政治,都可以不用战争、暴力等血腥的手段,而是用和平、共赢的方式来达成。他认为不管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在走过暴动轰炸迭起、惨烈战火弥漫的二十世纪之后,「和平演进」才是最正确、最迫切的发展道路。

战争不是维护和平唯一的手段,已是普遍的共识。我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理就是法,即慈悲、智慧、善巧、平等、尊重、包容、正义……,能从善心、无我而产生的善行皆是法。依正法、佛法而行,才能赢得和平;用战争只有赢得战争,永远不能赢得和平。

--------------------------------------------------------------------------------

五、大师强调「和平演进」是普遍的共识,但是人我的战争仍然到处皆有。战争的发动有其原因,有人为抵抗侵略,保护国家而战;有人为扩张势力,称霸一方而战,也有藉惩凶止暴,以正义之名而发动的战争。请教大师对这些不同动机之战争的看法,另外,所谓「正义之战」须具备什么条件?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是正义之战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