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愿浅释(5)

往生保证书 所以,我们念佛往生是有保证的,我们有保证书──六字名号就是我们的往生保证书。 有人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还担心不能往生;拿着阿弥陀佛签名的保证书,还觉得不保险,这不是太冤枉吗?还要去找观音

往生保证书

所以,我们念佛往生是有保证的,我们有保证书──六字名号就是我们的往生保证书。

有人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还担心不能往生;拿着阿弥陀佛签名的保证书,还觉得不保险,这不是太冤枉吗?还要去找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找这个找那 个,这不是太愚痴吗?拿着阿弥陀佛签字的保证书──「称念我名,决定往生!南无阿弥陀佛(签名)」,去问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您看阿弥陀佛签名的这个 保证书能管用吗?我念您的名号,您再给我在上面补签一个吧。这样我才放心,往生更保险。」观音菩萨敢吗?观音菩萨会吗?你叫观音菩萨怎么回答你?没法回 答!因为你太愚痴!

急救的慈悲──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下面「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有深刻含义的。从字面来看,是说五逆谤法的众生不救;实际上是说造罪凡夫要先救、急救。好像医院里的急救室,决定是救那个病重的。造罪凡夫烦恼病重,所以要先救、急救。这在后面,将再做详细解释。

二、念佛必生

第十八愿是佛与众生之间救与被救的约定。怎么救?怎么被救?怎么约定──

念佛必生!

在第十八愿当中,阿弥陀佛与我们约定:「你念我名号,我救你往生!」就这么简单。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的〈后序〉当中,以四十八个字来解释第十八愿的愿文和第十八愿的成就文,结论就是「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八个字。

「十方众生」简说为「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解释为「称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解释为「必得往生」。

更简略地讲,第十八愿就是──念佛必生!

 

【正讲】贰、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一>
善导大师为第十八愿所立之名

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正是站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立场来看《净土三部经》,来看一代教法;可以说,善导大师《五部九卷》每文每句,都是在诠释第十八愿,这是贯穿不变的精神。在《五部九卷》当中,善导大师共立了十几个名词来说明第十八愿。

有时候讲「本愿」──「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有时候叫「弘愿」──「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

有时候叫「重愿」──「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有时候叫「名愿」,就是果地的名号和因地的誓愿结合在一起说,叫「名愿」。《观念法门》说:「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千劫、万劫、恒河沙等劫,终不可转得女身。」

有时候叫做「智愿」──「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又叫「佛愿」、「大愿」、「本誓」、「本弘誓愿」、「深重誓愿」。

这些名词都是善导大师所用的,最普遍用的就是「本愿」、「本誓」、「弘愿」。

两种释义方法

善导大师对于第十八愿的解释非常丰富,但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样,逐条逐句地解释。善导大师是弥陀的示现,他的解释慧由心出,任运自然,信手拈来,妙契佛心,言简而切要,让我们一看就能明了、透彻、安心、喜悦。

这里,我把它归纳为两类,也就是两种解释第十八愿的方法。

第一种,叫做「对文增减」。就是比对第十八愿的愿文,或者是加几个字,或者是略掉几个字,解释的文句和第十八愿的愿文差不多。这有好几处。

第二种,叫做「总显其义」。并非逐句针对愿文,而是总的揉和在一起,从总体上来说明十八愿的精神实质。这也有多处。

我们这样来学习,就发现第十八愿的内涵非常的丰富;而祖师的解释,也让我们非常的安心。

一、对文增减

我们先看第一「对文增减」。这里列了一张表,由表格的形式,会看得比较清楚。

出处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

《观经疏》

三一页

一心信乐

求愿往生

上尽一形

下收十念

乘佛愿力

莫不皆往

《观经疏》

五一页

但能

上尽一形

下收十念

以佛愿力

莫不皆往

故名易也

《观经疏》

五一页

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

愿生我国

下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观念法门》

三五四页

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

称我名字

愿生我国

下至十声

乘我愿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往生礼赞》

五三九页

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第一行黑体字是第十八愿愿文,分成六节。下面是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文句。左边第一列标明「出处」,就是所引的文出在善导大师的哪本着作,以及在我们所编的《善导大师全集》的多少页,便于大家查对原文。共有五条。

这五条文,一一对照上面第十八愿愿文,也分成小节,放在相应的位置。凡是空格的地方,说明善导大师在这里略掉,这就是「减」,最明显的就是「唯除 五逆,诽谤正法」,下面通通是空格。「乃至十念」下面解释的文字比较多,是「增」。其它各相关位置,对照愿文相应的文段,在解释上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所 以叫「对文增减」。


【正讲】贰、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二>
(一)《观经疏》之文一

我们来看,《观经疏》第一条文(《善导大师全集》三十一页),整句是: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

上尽一形,下收十念,

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分为四节:

一、「一心信乐」,解释愿文「至心信乐」。

二、「求愿往生」,解释「欲生我国」。这就好懂了。

三、「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共十二个字,解释「乃至十念」,可见得是重点。「上尽一形」从「下收十念」引申,但特别加上「乘佛愿力」四个字。

四、「莫不皆往」,即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二)《观经疏》之文二

我们再看第二条文,引自《观经疏‧和会门》(《善导大师全集》五十一页),整句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