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生活中(崇慈法师)(5)

答:人们往往认为,对于那些曾经绊倒过我、伤害过我的人,我能够做到不以牙还牙、不跟他计较就算不错了。殊不知,这个说法在学佛看来还是有些欠妥——因为做到了“不以牙还牙、不跟他计较”,却很容易变成“跟自己

答:人们往往认为,对于那些曾经绊倒过我、伤害过我的人,我能够做到不以牙还牙、不跟他计较就算不错了。殊不知,这个说法在学佛看来还是有些欠妥——因为做到了“不以牙还牙、不跟他计较”,却很容易变成“跟自己计较”,而且计较得很厉害!长时间跟自己计较,老是用悔恨、自责、忧怨的方式来苛求自己,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学佛所讲的“感恩曾经绊倒过我、伤害过我的人”,并不是要求我们“化伤痛为笑脸”、不以伤

痛为伤痛,反而买来鲜花水果、带上丰厚的礼品去登门感谢那个伤害过我的人。如果这样理解甚至这

样做,哈哈!那就感恩得“太吓人了”!

所以,这里所说的感恩,是一种宽慰、一种庆幸和一种化解。只有化解了心中那一团令人难过的“乱麻”,身心才能真正的健康自在!

 

一、 关于“如何亲近善知识”十问

1.问:善知识是个什么样子?

答:善知识是个“真实”样子!!

所谓真实,即“真则不假,实则不虚”之意。真正的善知识(唉!如今末法时代,邪妄虚假的东西实在太多,连说到善知识都要强调一下“真正的”),他的一切都必须是真实的;换句话说,都必须是内外如一、自然流露、不加任何编造伪装和做作、经得起时间和事实检验的。再说得详细一点,真正的善知识是在一言一行、一说一笑乃至吃喝拉撒当中都流露出令人敬重、钦佩、羡慕的品行道德和风采;而不是专门正襟危坐、泥塑木雕似的装出一个“善知识”样子。真正的善知识是体察众生疾苦、透彻世态炎凉而深怀大慈大悲之心,运用或温或火或棒喝或慈训的各种方便善巧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不是痛不知痛、痒不知痒、道貌岸然、言行诡异、故意让人感到“神出鬼没”的样子!

正因为善知识的真实,才显现善知识的可贵!!

2.问:善知识一定都是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学富五车、能言善辩的样子吗?

答:非也。这么说吧:有一部分善知识由于其度化众生之宏愿以及观察到有缘得度众生善根已经成熟,就会示现出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学富五车、能言善辩的样子。毕竟绝大多数众生是不具备识人之慧眼的,大都只能通过外相来识别和判断,而这种比较肤浅的识别和判断往往很容易出错。尤其是学佛,如果仅仅从外相来识人辨人,许多胜妙因缘就有可能当面错过了。

如今末法时代,邪谬虚妄的人和事随处可遇、俯拾皆是,遇到善知识的几率也越来越少,更需要冷静观察、用心鉴别。必须建立起善知识在心目中的份量,才会明白冷静观察、用心鉴别的必要。

3.问:善知识会说自己是善知识吗?

答:如果说“会”,那就只有乘愿再来的大善知识在承担如来家业、绍隆如来慧命、大作度化众生事业的时候,在他心里对他自己说,用以坚固和加强无边的愿力和信心。所以,说“会说”,是大善知识对他自己说,而决不会对众生说。

大善知识只会通过真实不虚的点点滴滴修为行持,以实实在在的崇言懿行告诉众生:“这就是善知识的标准!”众生如果心浮气躁,由烦恼习气障蔽了心灵和眼睛而变得“有眼无珠”,不识得大善知识甚至当面错过,则过错在众生,不在大善知识!

因为大善知识深刻洞察众生心性,彻底了解世间万象和社会人情,决不会开一丝毫破坏正法之先例,也就彻底杜绝世间一切邪谬狂妄之徒“借正表邪、狐假虎威”之弊端——说得浅显一点:如果善知识直白地告诉大家:“我就是善知识”,那么所有的恬不知耻之徒都会说这句话,难道感天动地份量的善知识,竟然变成“谁说是,谁就是”这么肤浅吗!?

4.问:佛经当中对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

答:佛经典籍当中,诸佛菩萨、历代高僧大德对“善知识”的定义和诠释很多,处处可见。这里摘录一段《大乘金刚心论》当中的经文:“文殊菩萨问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心行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法论议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为善知识。复有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祖权衡,作法门领袖,开正道门,塞邪魔路,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大机大用,大愿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识’”。

5.问:在生活中,善知识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答:在生活中,善知识留给人的印象是:人格品德的高山,智慧福报的宝库,值得千千万万人和众生敬仰顶礼的楷模。

因为善知识是示现在生活中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所以使人更加近距离感受到其人格的光辉、人性的美。其深邃的智慧、卓绝的品行、庄严的修养时时刻刻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给有缘得以亲近过的人留下高山仰止、永远难忘的珍贵印象。

6.问:善知识会发脾气骂人吗?

答:会。但是善知识发脾气骂人,和世间凡夫发脾气骂人,有着本质上的天差地别。世间凡夫发脾气骂人,是以自私自利为宗旨,凡对自己自私自利有所违逆甚至稍不顺心的境遇,则大发脾气,骂天骂地骂人骂事,统统给予一骂!

善知识发脾气骂人,决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正法、为众生、为死不争气的笨弟子。不但会骂,有时候还会给以“当头一棒”。只是很多时候由于众生的业障深重,甚至遇到那种“打不知痛,骂不知羞”的家伙,反而辜负了这语重心长的一骂!

7.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把“皈依金刚上师”放在“三皈依”之前,而合并称为“四皈依”?难道“皈依金刚上师”比“皈依佛法僧三宝”还重要吗?

答:这里说的“金刚上师”指的就是善知识。“金刚”即不动、不变、不坏之意,比喻我们这一颗菩提心就要作一颗金刚种子,无论任何邪知妄见、风雨坎坷都不但不能丝毫动摇,而且还会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智慧福德之果。

佛法虽然有“依法不依人”的重要开示,但那是从彻底圆满之义的角度讲的。从凡夫的角度认识佛法、修学佛法,必须有一定的章法和步骤。正如古大德所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修学步骤也是如此。金刚上师、大善知识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对于学人自始至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示范、激励和坚定作用。因为有了大善知识的真实垂范,使学人身心有所依止,道业不断增长,许多主观客观的歪风邪气、谬见岐行都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大善知识的威德力量所震慑和溶化。

所以,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好不容易发起一回修学佛法的菩提心,如果不强调“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法僧三宝”就很可能变成一句没有着落的空话;如果没有大善知识的言传身教、威德摄受,就很可能会在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当中变成对佛法、对三宝、对修学的认识和感知,通通停留在空洞的名词术语上面,也就很难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严重的还会因为没有尝到法味、没有证得法喜而法缘退失、业缘增长导致退失菩提道心,足可痛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