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生活中(崇慈法师)(2)

5.问:说到“衲子”就想到“百衲衣”,居士能穿百衲衣吗? 答:百衲衣,就是用捡来的各种布料残片,拼缝成的衣服。这是过去穷苦年代出家人的衣服。出家人是“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在生活中尽量俭朴节约,也

5.问:说到“衲子”就想到“百衲衣”,居士能穿百衲衣吗?

答:百衲衣,就是用捡来的各种布料残片,拼缝成的衣服。这是过去穷苦年代出家人的衣服。出家人是“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在生活中尽量俭朴节约,也尽量不叨扰信众居士们,所以有了百衲衣的来历,也有了“衲子”、“老衲”这样亲切的称谓。居士不宜穿百衲衣,因为与身份不符。现在时代进步了,物质丰富,虽不至于要故意做百衲衣来穿,但佛法的优良传统不能忘。

6.问:居士在生活中,或者要去参加佛法活动时,可以打扮吗?

答:当然可以,而且也应该打扮。但还是那句话——要与身份、场合、行为等客观要求相符合。如果完全不打扮,不要说学佛,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乱七八糟了。佛弟子的衣着打扮不仅是为自己好看,更是给其他人展示一个佛弟子的仪表。如果能够在穿着打扮当中给其他不懂佛法、不懂学佛是为什么的人,展示一个使其油然生恭敬心、赞叹心的样子,则功德无量!

7.问:问得再啰嗦一点,居士可以用香水等化妆品吗?

答:虽然问得有点啰嗦,但也问得很实际。居士,就是“居家学佛之士”。因为信仰佛法,所以就会要求把一些不符合佛法的习气改正或丢掉。但穿衣打扮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属于习气。只是在穿衣打扮当中或许会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就应当丢掉。香水等化妆品只是一种用品,关键在于怎么用。如果用得好就有功德,用的俗不可耐就“很恼火了”。

8.问:修苦行一定要穿破衣服吗?

答:你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不对。不能说“修苦行一定要穿破衣服”,这样理解就变成“一旦开始修苦行,就一定要找来破衣服穿上”,显得生生怪怪的。佛门提倡修苦行,释迦世尊多次赞叹苦行功德不可思议。佛门对于苦行有个专用的规范用语——头陀行。“头陀”一词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抖数”。修头陀行即“修抖数行”,也就是无论外在条件多么艰苦(比如气候、地理、饥饿、贫穷、人际关系、社会氛围等等),都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内心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勤奋追求。修抖数行,就是要随时随地心愿宏大、志向开阔、精神饱满、睿智深邃,让人一望而生敬慕之情。这种“抖数”的风采虽然流露在外在言行,却正是内心佛法坚定成就的真实写照。头陀行有十二种,请你查阅《佛学大辞典》,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9.问:现代人们生活当中多数时候都是购买成品衣服来穿,而这些成品衣服有许多都是由丝绸、化纤、棉、麻等材料混合制成的,学佛的人能穿这些衣服吗?若穿了,是否有伤慈悲心?

答:我们佛弟子遵循佛陀的教诲,尽最大努力做到不违背佛制、不伤慈悲心就可以了。有许多事是众生的共业造成,绝非一个人或少数人在短时间内能立马扭转改变的。我们无法一一辨别这些用含有部分动物毛皮成份的混合材料做成的衣服鞋袜,在使用时,只能为这些冤死的生命祈祷回向;再者,决定不要故意要求穿用纯丝纯毛纯皮的衣物,也算能为减少杀害生命尽一份微薄之心意吧!

10.问: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不同?

答:这个“衣”的完整称谓叫做“袈裟衣”。“袈裟”这个词是梵文音译,它的本来意思是一种颜色的称谓,即所谓“坏色”,其颜色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深褐色”,佛陀制定比丘日常所着三衣的颜色为“袈裟色”。佛法传到中国以后,在历史过程中,逐渐把“袈裟”这个原本是衣服颜色的称谓,俗变成了衣服的名称。佛门内部不太多称“袈裟”,而是亲切地称为“衣”。根据每件衣的内涵份量不一样,又分别称为“主衣”(有的写成“祖衣”,这是不对的,义理不通)、“七衣”和“五衣”,这就是“比丘三衣”。这三衣是出家受过戒的师父们使用的,又称为“福田衣”,是佛陀亲自制定,教导僧众要作“人天福田”。居士使用的“衣”称为“礼忏衣”,即“顶礼三宝、忏除习气”之意。

 

一、 关于“迷信”十问:

1.问:如果我信仰佛教以后,周围的邻居、朋友、同事等人不能理解,甚至说我是信迷信,我该怎么办?

答:是不是信迷信,不在于别人清不清楚、理不理解,而在于自己是否清楚明白。别人对我的信仰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说信仰佛法,即使是生活中许多普通事情,也不见得都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甚至生活中有许多庸俗、卑劣、荒唐、不成体统的言行,根本不可能得到别人、特别是高品位大智慧的人的理解和支持,不也照样都做得那么“有勇气”吗?为什么把堂堂正正的学佛变成非要得到别人、甚至是无知无识的人的理解以后,才能学呢?

把不能理解的人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有智慧、通情理、能够交流沟通的;第二种是无智慧、不通情理、不值得相谈也不可能沟通的。对第一种人就可以相互谈心、交流,即使依然不能理解或不赞同,但起码是因为人各有志,尽管信仰不能一致,相互之间都是欣赏和尊重的;对第二种人大可敬而远之就行了,因为他的理解与不理解对我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问:究竟什么是迷信呢?

答:迷惑、盲从、糊里糊涂地相信,不分善恶、不识好歹、不辨邪正地人云亦云,就是真正的迷信。 从佛法的眼光来看,世间那些“鬼迷心窍”的人,由于贪、嗔、痴等烦恼习气的牵引,大到对财、色、名、利的迷醉痴狂,小到成为花迷、酒迷、戏迷、舞迷等等,轻则如痴如醉、神魂颠倒,重则整个身心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迷到心灵扭曲变态、不惜自害害人直到亡家败国的地步,真是可叹可怜这一“迷”!

佛法经常强调的一句话——“破迷开悟”。从迷茫、迷闷、迷惑的乌云当中透出来,身心将得到一片碧蓝浩瀚的天空!

3.问:世间上说要想在某一领域、某一事业上取得杰出的成就,一定要有几分“痴迷”精神。学佛是否也是如此?

答:世间所说的这种“痴迷”精神,实际就是强调身心的专注、投入、勤奋、执着、孜孜不倦,这样的“痴迷”精神是可钦可佩的,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但如果把“痴迷”二字理解错了,变成不顾一切、不计后果的发痴发狂,做出种种荒诞、恐怖甚至可耻的行为,那就真是连“痴迷”这个词语都对不起了!

4.问:当自己的家人、亲友都不能理解我对佛法的信仰,而说我是迷信,我该咋办?

答:不用着急,也不用苦恼,就这样办:①找一些浅显易懂的佛法书籍给家人看;②把自己学到的佛法正知正见道理讲给家人听;③把佛门当中古往今来一些高僧大德的崇言懿行讲给家人听;④和家人平心静气地探讨、切磋一些珍贵的人生哲理;⑤多拜访、亲近、求教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善知识,或可与家人共同学习;⑥通过对比的方法辨别邪正、衡量取舍。总之,要切记关键的两点:①不要以急躁火爆的方法强行要求家亲眷属在短时间内理解接受,只要互相尊重和体谅就好了;②要以自己的言行来证明自己不是在搞迷信。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别人、尤其是给有相当智慧水平的人留下的完全是“迷信”的印象,那就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