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桥梁——中有(传章)(4)

总之,在显密各经论中,都有关于中有相状及其特征的论述。以上只是通过藏密所说的中有境界及显教经论的中有特征,作了一些浅略的介绍。 四、生有的结束与中有的产生 三界六道众生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是依业的招感

  总之,在显密各经论中,都有关于中有相状及其特征的论述。以上只是通过藏密所说的中有境界及显教经论的中有特征,作了一些浅略的介绍。
  四、生有的结束与中有的产生
  三界六道众生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是依业的招感而产生的,业是延续生命的进展、推动生死轮转的直接动力。《楞严经》卷八说:“人在临终时,身中暖热未尽前,心中会顿然快速显现一生所作的善、恶业。”⑥因所造的善恶业的不同,临终受生中有时所产生的状况功;有种种的差异。
  (一)濒死体验因业而异
  死亡,是每一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关于临死之际的生理变化,近代医学有较多的揭示。至于濒死的心理、精神状况,临死时身心变化的规律和主观体验,诸经论中颇有明确的解答。
  《瑜伽师地论》卷一把人的死亡心态分为善心死、不善心死、无记心死三类山。一、善心死。谓由生平的善业因缘,于临终之际,自回忆先前所作令人心安理得、喜悦轻快的善事,或者通过其他人的劝导,使他陷入善的、安祥幸福的回忆中,先是粗显的回忆,接着转为微细的回忆,然后转为无所忆念,以心安坦然的无记心命终。二、不善心死。谓由作恶因缘,或有关人、境、物的触发,回忆起生平所作恶小及与烦恼相互关连的事,而生起贪、嗔、邪见等不善之法,亦是以粗显的回忆转为细微的回忆,从不善的细想中命终。三、无记心死。谓某种因缘,临终时什么也不回忆,在非善非恶、无所忆念的无记心中死去。三种死的区别是:善心死,即安乐而死,无极苦受逼迫于身,不见扰乱安乐心境的情景;恶心死,即苦恼而死,临命终时有极重苦受逼迫于身,见到扰乱安乐心境的状况出现;无记心死,即非安乐又非苦恼而死。由此而知,临终时所能回忆的,是生前多次重复,业力最强、印象最深的行为。在众多的经典中都强调,临终一念是决定死后去向的增上缘,因此临终最后一念甚为关键。据《大宝积经·菩萨见实品》云: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与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②
  临终——念所决定的死后去向,以业识为主体,在善心中死,则生刁:善道,于恶心中死,则生于恶道。
  亡者的临终主观经验和神识的去向,也可从:其外在的表征中验知。如密教典籍《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列举了将生于五趣的临终迹相:③
  1、将堕地狱者有十五征兆:(1)恶目瞻视诸亲眷属,虽是配偶。亦如是相向。(2)举手摸索虚空。(3)不听善友劝诫。(4)悲哭流泪。(5)遗失大小便。(6)闭目不开。(7)常覆头面。(8)侧卧饮啖。(9)身口臭秽。
  (10)脚膝颤抖。(11)鼻梁欹侧。(12)左眼跳动。(13)双目变赤。(14)仆面而卧。(15)踌身左肋著地而卧。
  2、将生饿鬼的八种征兆:(1)好舐其唇。(2)身热如火。(3)常患饥渴、好说饮食。(4)张目不合。(5)两目干枯。(6)无有小便、大便遗漏。(7)右膝先冷。(8)右手常常握拳,此为悭吝之表现。
  3、将生畜道的五种征兆:(1)爱染妻子.贪视不舍。(2)踡曲手指和足指。(3)遍体流汗。(4)出粗涩声。(5)口中咀沫。
  4、将生人道的十种征兆:(1)临终能起善念。(2)身无痛苦。(3)少说话,一心忆念父母。(4)于善恶心不错乱。(6)其心正直无有谄诳。(?)知亲属家眷善护念之。(8)见所营理心生赞叹。(9)嘱咐家事,示藏财宝。(10)起净信心、请佛法僧对面归敬。
  5、将生天者的十种征兆。(1)起怜悯心。(2)生善良意。(3)起欢喜心。(4)正念现前。(5)身无臭秽。(6)鼻无欹侧。(7)心无恚怒。(8)不恋家财亲眷。(9)眼色清净。(10)仰面含笑,想念天宫当来迎接。
  《俱舍论》卷十将死亡分为顿死、渐死两类。顿死者,意识与生命活动在刹那间中断;渐死者,身内水、火、风三大元素增盛,触及遍布全身、形相甚小的“未摩’’(相当于感觉神经作用),令身体失去感觉,这是—个渐变的过程④。至于意识,则与暖热同时存在、同时离身,根据暖热在身上最后消失的部位,便可验知亡者神识离身的出口,据此可知其死后的去向。据《瑜伽师地论》卷一说,识与暖最后灭处,即识与暖热从心脏往上走,识从下分舍,则生善道;识与暖热自心脏往下走,识从上分舍,则堕恶道。①
  由此可知,人死之后,随着各人业力的差别而有不同的归宿,有的可以升天成圣,有的转世做人,不一定都会下地狱或变饿鬼。因此,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和终止,而是转换另一生命的开始。
  (二)中有的业力徵象
  临床医学上断定的死亡时刻以后所产生的意识活动现象,佛教则称之为神识或阿赖耶识活动』匕识离开躯体后,便转依为中有身。关于临死时的身心变化,依死亡之进程而显现中有在投生时的业力徵象,在《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四及密教《中阴闻教得度》等典籍都有详细而系统的阐述。
  1、《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四,将有情命终时所见的幻相与中有投生的状况,归纳为十七种“中有”。②,    ‘
  (1)人死将生天者,临终见“乐相中有”,犹如白氎垂垂欲堕,细软白净,见已欢喜;又见园林池沼,莲花池水,河林可爱,有人歌舞戏笑,次闻诸香,快乐无比,即生天上,以善业故,现得天乐,含笑怡悦,颜色清净,亲属尽管啼哭悲号,亦不闻不见,唯见天界乐境欢喜向往,即受天身。
  (2)若南赡部洲人命终将生北俱庐洲者,则见细软赤氎可爱之色,即生贪心,以手捉持,亲属见其两手摸空,复有风吹,冬暖夏凉,令心喜乐:又见青莲花池鹅鸭鸳鸯充满池中,神识随境而游,见有雌雄鹅交合,遂生贪染,自见其身为鹅,若与雄鹅交欢,则生为女子,与雌鹅交欢,则生为男子,于北俱庐洲。
  (3)南赡部洲将生西牛货洲者,临终见金色屋宅如云遍覆,空中有黄氎垂挂,举手揽之,亲属见其双手揽空,又见自身为牛,入牛群中求偶交欢,若于雄牛生贪,则生女子,于雌牛生贪则生男子。
  (4)南赡部洲将生东胜神洲者,临终则有相现,见青氎遍覆虚空,见其屋宅悉如虚空,恐青氎堕,以手遮之,亲属见其以手遮空,即便命终,自见中有如马形,入群马中觅偶,于公马生贪为女子,于母马生贪为男子。
  (5)北俱庐洲人行下品十善,临终自觉上升,见种种好花上妙之香,命终见莲花树,生起贪爱,即上大树,于是生于须弥宝山下品受生。
  (6)北俱庐洲人行中品十善,临终见莲花可爱,入莲池中乘空而飞,即生天为中品受生。
  (7)北俱庐洲人行上品十善,临终见胜妙堂庄严殊妙,升入其中,即生三十三天为忉利天王,上品受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