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讲述)(15)

是故,要修行爱就必须很平淡,随缘是最好的。‘我爱’是第二大烦恼。 第三,我慢:我慢就是骄傲,尤其是男众。女众是嫉妒。慢,就是自尊;也就是一种‘强烈的自尊’、‘强烈的优越感’随时充塞整个心中,内心不容许

是故,要修行爱就必须很平淡,随缘是最好的。‘我爱’是第二大烦恼。

第三,我慢:我慢就是骄傲,尤其是男众。女众是嫉妒。慢,就是自尊;也就是一种‘强烈的自尊’、‘强烈的优越感’随时充塞整个心中,内心不容许别人伤害到他,这就是‘我慢’。

所以去掉‘我慢’要从‘忍辱’下手,方能断除。佛当时在世时,有一位老人到佛陀前面,一直骂佛陀......,佛陀默默的没有回答一句话。(沉默,或许是最有效的抗议。)骂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说:‘佛陀,你怎么不讲话呢?’佛陀说:‘你骂完了吗?’他说:‘骂完了。’佛陀说:‘既然骂完了,我请问你:“假如有一个人送礼给对方,对方没有接受怎么办?”’这位老人说:‘自己带回去啊!’佛陀说:‘对了,今天你骂我,我都没回答,你自己全部拿回去吧!’

要是我们,怎能做得到呢?有人骂我们时,我们可能比他骂得更大声,这就是‘我慢’的存在。我慢是很难去除的。女众并不是没‘我慢’,看她们外表温柔、美丽,若起我慢时,却是不可说、不可说,那也是一种慢。所以,修行必须从根本下手。

佛告诉我们,印光大师也教我们,要如何去掉‘我慢’: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如此,方能破除‘我慢’。遇到任何人都把他看成菩萨,只有我最差,最没有用。所谓最没有用的人,不是消极的抗议,而是一种扎实的内涵。不抬高自己就没有危险;抬高自己就是注视自己的优越感,希望别人的肯定而存在,因此他的内心受不了刹那之间的伤害。

所以,常受别人赞叹的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人,因为他接受不了逆境和建言。你对他一切的忠谏,他甚至对你排斥,恨你一辈子。所以,一个无知的人长时间处在一种养尊处优的自我优越感中;坚执自己的主观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而这种‘我慢’很难去除。

因此,若要修‘忍辱’,我深深体会到,一开始你就要能够对任何人都有礼貌,常常向别人低头,慢慢地培养出‘无我’;像这样持之以恒、天天如此,总有一天你会成就的。

第四,我痴:知见有毛病叫作‘痴’。也就是看法太肤浅了,不能够切合实际,也不能透视;生活在自我意识的迷茫当中,视线被挡住了,缺乏智慧。

有智慧的人像太阳一样可以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把世界照得一目了然,能够放眼看天下。有‘我痴’的人,都是近视者,只能看到近处,看不清楚看不远,这就是一种愚痴,缺乏智慧。有智慧的人,遇到任何事情,不会常去惦记著谁对不起他,而恨他、怨叹他。有智慧的人会回光返照,先自我内省,看自己的错误,责人先责己于人。

‘能举千斤重的人,不能举自己于一毫端。’就是说能够拿一千斤重的人,没有办法将自己举起来。所以,世界上的人都是对自我强烈的占有、过于肯定自己,这都是一种严重病态的愚痴。因此,没有智慧的人,就不能透视人生。

活在强烈的烦恼当中,这就是唯识学所说,第七意识里的四大根本烦恼。没有智慧,佛门内也同样会有这些烦恼:有些人学佛以后,愈学愈我慢,看了几本经典,就指责出家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以在家人的身份管到出家人,变成维摩诘居士;你要真有能力才行啊,否则这是不如法的。

在佛制的戒律当中,比丘尼不能看比丘的戒律,沙弥、沙弥尼不能看比丘、比丘尼的戒律,在家人不能看比丘、比丘尼的戒律。

佛为什么不让人看比丘、比丘尼的戒律呢?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戒律、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因为戒律是圣人为凡夫所定的,正在修行中的比丘、比丘尼,行为一定还会有所偏差的。不可能每一位修行人都如释迦牟尼佛那样完美。

要是在家人用这把尺来量出家人,他每天就会发现师父犯戒,就好像只有他自己没有犯戒似的。更何况,他所看到、所认为的,又不一定正确。所以,常常看别人错误的人,本身就有缺陷,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没有时间自我检讨,眼睛却一天到晚看别人的错误;他看到别人面颊黑黑的,不知道或许自己的脸比别人更黑。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找一位比丘,他说:‘本来我想要出家,但到了寺里,发现出家人真黑。’那位师父听了说:‘我们出家人真黑,你们在家人黑得出汁。’不要以为出家人理了头发,就变成圣人;修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更何况,一个人不看自己,成天看别人,当然怎么看都会有意见、都是别人的错,不是吗?

另一方面来说,‘忍辱’的确是最难修行的;布施还比较容易,忍辱就困难多了。以前在雷音寺有一位比丘在厨房,很发心、很勤快,做事情非常认真;有一天有人说他做的面粉、馒头不好,他一听就说:‘你行,你来做吧!’东西放著就跑到楼上休息去了。你想想,我们能恒久为三宝做事,但就无法接受别人的一句建言或批评。

‘忍辱’或‘忍耐’多么难修啊!‘任劳易,任怨难,劳而不怨难。’有人发心为三宝做事,你就必须随喜赞叹:‘菩萨,你真慈悲......’;如果你建议他,他就不高兴,不能接受。所以,我们的意识深层,先天就有一种顽强的力量。虽然我们很想用理性去控制言语与行为,以符合中庸之道;我们希望对自己的言语与行为负责,也不想伤害到别人——但有时候就是按捺不住。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愿意生活在自我与束缚之中,也没有人愿意活在别人所错觉、所否定的价值观念上。但是,想用理性去疏导自己,先天的顽强力量却使他挣扎不出;在极端的矛盾当中,他还是发脾气,恢复到无知。

所以,一个人理性失控的时候,他无知就出来了。因此我告诉大家,也许我们的修行都还很浅,虽会念佛,但还放不下一切;都快命终了还老惦记著自己的会款或身外的钱财,佛念了几十年,几十万元却仍然放不下。

‘贪爱’这种东西,从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意识当中,只知道要往生极乐世界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这种非‘理性’所能疏导的东西,就叫作根本烦恼,这不是用初浅功夫所能克制的。

我们今天就是随著四种根本烦恼所造成的业力而循环、轮转,我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人就是圣者,不能控制自己就是凡夫。佛能明心见性,不为内在主观所迷惑,不受客观环境所影响;主、客二观行于中道,是名佛道。

所以我们要修持,一定要先破这四种执著。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处理这些烦恼,就算你每天听经闻法如何用功,也只是表面的功夫。一定要在逆境现前之时,越对你不好的人,我们越将他视为菩萨。他是来成就我们的,一定要感激他;他用逆境磨我、考验我,真是太慈悲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