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变蝴蝶二十八:个性变觉性

毛毛虫变蝴蝶,毛毛虫变蝴蝶

二十七、个性变觉性—勿作习惯的奴隶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应,可能就会给自己制造烦恼,制造往生的障碍。习惯可以比喻为一只刀子,它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和坏、善与恶,你如果懂得善用它来切东西使你方便,就是善用;如果不会用,切到自己的手,流血受伤,痛得哀哀叫,就是误用。所以刀子本身没有好坏,是看我们怎么运用,习惯也是如此。对我们念佛人而言,能帮助我们定心,往生无障碍的,便是好习惯,值得培养;会障碍往生,增加挂碍的习惯,应该放下。

勿做习惯的奴隶

有人把自己的种种习惯看得很重,当作宝贝似的,非常珍惜,都不容许稍加改变。比如说:他某些东西,一定要放在某一个地方、朝某一个方向,牙刷要排成什么角度,冰箱里面的菜一定要整理成什么款式;睡觉必得要在某床、向某方位,否则睡不着;读书一定要坐在某张椅子,才读得下;念佛一定要用某种形式,否则会不习惯;大碗要排成什么样子,筷子要摆成什么形状,锅子要刷到什么程度,衣服必要几点洗、几点去晒、几点收起来……。像这样,生活有规律的习惯,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别人和他的习惯不一样,他就起懊恼、唠叨不停强调:‘我是习惯怎样怎样!我不习惯怎样怎样!’别人如果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就觉得别人很不对,觉得别人都不会做事情,都没规矩。他虽然嘴巴没说自己很会做事情,但是其实内心都觉得别人做的,不合他的意,认为别人做的不如自己做的好。像这样就是反而被习惯束缚住了,变成了习惯的奴隶,也变成了傲慢的奴隶。可能他那些习惯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大的利益,反而给他很多生烦恼的机会,使他生活更不快乐、不自在。

生活规律而不受习惯束缚

我们试想深远一点:如果有一天我们死了,什么牙刷、碗盘、冰箱里剩下的菜,自己根本就不能带走,别人更不会要,可能统统会被丢掉。说实话,亡者留下来的东西,别人多少有忌讳,如果我们不是像某些高僧大德,一生为公忘私那么伟大,而且又有许多好学生怀念我们,那么也不会有人盖纪念堂,保留我们生前生活环境给人家参观学习。这么说来,我们坚持自己的个性习气来生懊恼,不肯随顺佛法提高觉性调整心态,这样的坚持、固执于芝麻小事,到底有什么价值呢?到底有什么价值,值得我们每一天都去培养它、去强调它、去为它生烦恼呢?为什么我们不专心培养我们往生的信愿和放下的智慧,反而拚命地培养对娑婆世界的执着习惯?我们要知道祖师大德大部份生活都很有规律,但是他在有规律当中是不受习惯束缚,不会生烦恼的,比如说,当别人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也很自在不会起烦恼,不会觉得不习惯就不自在。所以我们讲‘不作习惯的奴隶’,并不是劝大家东西该乱放或是生活不须有规矩,这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是劝大家在有规律当中,不要被自己设的规矩习惯缚住,别因为我们有种种的‘习惯’反而常常遇到‘不习惯’、‘不如意’的事情;也别因为自己设定了好多规矩和习惯,反而时常都看好多人事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反而多生不必要的烦恼,这样就是错用心,就像错拿刀刃,割伤手一样,把习惯拿来伤害自己,障碍自己的快乐自在。

别让个性,障碍佛性开发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什么叫做个性呢?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种种习惯性(习气),有种种执着的性质。我们要注意: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觉性),不是教我们培养个性、强调个性;佛是教我们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是教我们培养种种执着的习惯;要开发佛性,必须放下我们的烦恼执着,佛性才开发得出来,也就是要随时放下自己的个性,放下和佛不一样的知见。常强调自己习惯如何、不习惯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常会拂逆人意、违菩提门,也不能契入佛智、开发佛性,因为被个性、习惯绑住了,就像一块冰,失去了流水、云彩的柔软自在,不但不能‘随方就圆’流动,也容易碰碎。

强调个性—增长‘我执’—违菩提心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讲起来很抽象,好像所有的佛教徒都时常讲到‘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否已发了呢?自己也不知道。我们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发菩提心,可以按照祖师教给我们的原则来检查,我们的心念和行为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呢?简单讲:如果恭敬众生为大众设想、为别人设想、尊重别人、供养别人,为人服务这就是顺菩提心。反过来讲如果比较顾自己,强调自己个性、习惯、利害,希望别人要尊重我、按照我的意思,希望别人都为我服务,尊重自己的意见、胜过尊重众生的意见,甚至希望众生都为我牺牲、供养我,这就是违菩提—也就是违反菩提门的心态。当我们顺菩提门的时候,自然‘我执’的烦恼就会放下,自然和往生西方的条件会相应;如果违菩提门,就是在增长‘我执’的烦恼,在培养我们自私的执着,这就和往生西方不相应,六道轮回必定‘榜上有名’。

敬重他人—放下私心—顺菩提心

平常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有恭敬心,慈悲的人,时常比较容易和佛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要对人真诚恭敬必须要放下自己‘骄慢的烦恼’才能够做得到,要放下‘我执’才能够做得到。所以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放下自己,对自己执着较轻,也就是‘我执’的病比较轻。看重自己的意见个性、注重自己习惯的人,就是对自己看得重,私心强,也就是‘我执’的烦恼较重,这是病较重、业障重、轮回的危险性大,并不是好现象。一旦注重自己,自然就会比较轻慢众生,轻视怠慢众生,当然没办法好好度众生,这就违反了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

检讨目常生活中的‘菩提心’—往生信愿

我们曾经说过:日常生活都是在考我们往生西方信愿的应用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的想法、行为、习惯到底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自己要时常观照反省,如果是违菩提心的思想和作法是绝对和佛不相应的,也不值得去坚持培养。我们要随时注意修正调整,才不会违背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一辈子,弄得‘枉死娑婆’!

如果,是对我们往生西方有帮助的好习惯,才值得坚持用心去培养。

好习惯帮助临终往生顺利的实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