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3)

佛说法只是随说,随时随地随机而说。尤其是般若,更无定法。我们今日参究,虽不必拘定何章何偈何句,然此经先后次第,有条不紊,我们也得遂段来参。此经大体分几大段: 第一段,是佛不开口说法,以身教,以意授,名


佛说法只是随说,随时随地随机而说。尤其是般若,更无定法。我们今日参究,虽不必拘定何章何偈何句,然此经先后次第,有条不紊,我们也得遂段来参。此经大体分几大段:

第一段,是佛不开口说法,以身教,以意授,名不说说。由‘如是我闻’至‘敷座而坐’止。只有大乘菩萨看得懂。此段佛在动作上、态度上,表六波罗密的行相。如乞食,是表布施波罗密。于食时,著衣持钵,躬行走乞,是表持戒波罗密。次第乞已,不择贵贱精粗,是表忍辱波罗密。收衣钵,洗足,经常如是,是表精进波罗密。敷座而坐,是表禅定波罗密。五处全是般若行,正表般若波罗密,即在行住坐卧之中,处处可见,但无可言说,只如是而已。可知般若功行,全由里面发出,不能丝毫做作。所谓蕴于中,形于外,神露于不知不觉间,绝不著意,正表无住的意境,般若妙用,全盘披露,这是佛不开口的说法境。

第二段,由‘时长老须菩提’起至‘愿乐欲闻’止。上面佛的意境动作,正是说无相法,而许多人不懂其机,只有须菩提感觉了。但会上无量诸大菩萨,岂有不懂,何以不问呢?因为须菩提虽是东方青龙陀如来化生,但特意现声闻身,来此土助佛行化,在许多声闻中,是为上首,与诸声闻同是朋类容易接近,又大都不敢启闻。他所以特地设问,在大众之中起来,把右肩袒了,是表示坦白忏侮,右膝著地,坐起半个身子,是请问的仪式。从右的道理,是因为右边手足,动作多,作恶也多,是表降伏的意思。合掌,是表彼此心心相合。如是恭敬,方可请问。说希有世尊,不是说世尊的希有,是说今日世尊的行动不是普通人可测,用意深妙,实为希有。但我知如来是不舍一众生的,对于大菩萨,不必定要开口付嘱,只如是引逗,随机表演,正是护念。然亦不废言说,同时对于小菩萨、亦尽情付嘱,并且善于随机而说。所以我请问世尊,一班善男女,个个想发菩提心,但苦于无可捉模,应该如何样得个安住、得个降心的法子呢?在梵文原文上本有如何修持一句,鸠法师却取消了。因为安住降心,即是修持,可以不必再多此句。般若的妙用,在扫荡心上法垢,第一要干净明简,容易使人显畅,所以他的译笔特别好。韩文公早年辟佛,后来从大颠和尚,深通禅意,并且自认文章不如他。可见文章原是表意,意境越高,文章越古,然而意境不高,也是达不出的。当时佛赞叹须菩提善哉善哉,是叹伊居然懂得机了,所以许可他。诚如你所说,如来确是这样的。你今要专心细听,我替你说,你要知道,善男女,要发无上菩提心,并无别法,也只要这样就安住了,心就降伏了。佛只说这两句,下面不说了。须菩提就悟到这纯是行云流水,心无可住的无上法门,只不能说出,大皆只要如佛的如是办法好了。诸位要晓得,世上的事,本不过如是,马虎不得,认真不得,本来是空,你当真了,未免太苦了,你当假了,又未免太无味了。一切明知是假,今正用时,暂时不必作假,时候一过,变化生灭,哪里是实在永久的呢?譬如夏天用冰,冬天用火,有就用,没有就算了,原不过一时的缘会,不必特意去执取好坏,心就自在广大,不被境夺,不被见迷,苦厄自断了。这是心不住法的妙用。心果不住,那末无心可降,寂灭的景象自见,这就安住了。此是釜底抽薪法,简捷了当。但此意只可神会,所以须菩提说,呀,是了。唯、然两个字,作两句,正表自己领会了。但我一人觉知、大众尚未明白,愿乐欲闻,尚愿世尊慈悲,开口宣示,以解众惑,于是再请佛说法。

第三段,由‘佛告须菩提’至‘则非菩萨’止。凡成佛也必要有资粮,譬如出门要带食粮本钱方才可以就道,度众生是成佛的资粮。众生有外众生,即胎卵湿化等四众;有内众生,即是自己的无明,由无明发挥贪嗔痴三毒,养成六道轮回。所以先自度成佛,再度外众生,明心见性,是根本办法。这一段是成佛的资粮分,是说到降心的极则,无可再加的了。降心即须空心。但心本来空,因众生情见坚固,养成个有心的习惯,久之认为心实是有的,把本来空忘记了。但心如何习惯成有呢?又如何坚固呢?是由于爱,爱是我爱,最深的是法爱,就是我见,爱我见,甚于一切,所以破人我容易,破法我难,总是求个心上一时的安适,不是求个究竟安适。譬如我有个单面的道理,自己也明知道是勉强的,只要有人反对,就马上不高兴。或对方地位不如我的,就可以动怒。假如有人赞成,就立刻欢喜。或对方地位高于我的,也来赞成,又觉得特别光荣体面。你想难不难呢?但这个我见,还容易牺牲的,独有名心,如我的正理,我的善举,我的功德,无人可及,正要有人赞扬,若使有人反对,是断断不肯的。那个我相,又特别的坚强了。所以自己的名心功德见肯牺牲了,才是无我。而我一身的大功德,无过成佛。要成佛,不算稀奇,连度众生成佛,也还不算稀奇,甚至把大千世界众生,从胎卵湿化,下至地狱众生,上至色界天、无色界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我统统度尽,个个到无余涅槃成佛,如是度了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功德还有可比拟的么?但我心中,若没有这件事,也毫不稀奇,因为众生与我,大皆本是佛,本是性空。因为不空,著了我见,所以不成佛。今立了能度的心,便是我相,立了所度的众生心,便是人相,立了许多法见,如是广大功德等心,便是众生相。众生即是烦恼的别名,立了这个见,永永要保留。如寿命的不肯布施,舍去这个心是寿者相,有了四相,我见横生,自己的心,又如何空,如何降伏呢?自己未度,又如何度人呢?既不能自度,又不能度人,又如何称菩萨呢?菩萨是觉有情。觉了自己不算,还要觉一切有情,所以称摩诃萨,就是说大,要能如是广大,才堪称大菩萨。佛告须菩提,是极郑重的辞句。这一段,佛斩金截铁地说,菩萨摩诃萨,必得如是心空无见,才是真无我,真正无心可降,为全经的纲领,一切众生成佛的条件。你想如是大事,尚且不以为胜,那末世上还有什么事不可解决的,不可牺牲的,不可退让的呢?看一切真不值半文钱,任何许多好处,若利若名,都不得动我的心了,那贪污心、狠毒心、痴迷心,三个无明心,无根可生,无处可存,当下便是极乐,又非成佛而何呢?此段需要特别体会,逢到烦恼不可解决的事时,把这段记一记,你的苦自然化去了。全经的总纲说过了,下面再说无住的办法。

第四段,由‘复次须菩提’至‘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复次,就是次说,菩萨对于一切法、一切心,应该一切无所住,先把布施来代表,说一个波罗密,即是六个波罗密,十波罗密,八万四千波罗密,千法万法,统把布施来代表。你应该对于外境六尘,声色香味触法,都不要染著,你一执取于相,就住了,住就染著了,不能解脱了,所以不废布施等等动作,只是不要著,著就立相了,立相就有心了,有心就小了,小就所见不大,取一则漏万,不能广大圆遍。佛所以把十方虚空来比喻,因为无住则无心,无心则遍满虚空,正如十方虚空之广大,正表性空的广大。你须知道如何是功德,性空才是大功德,才是真功德。心无所住的人,此人便无成见,便不会误人,便不会作恶业。只有解除人的痛苦,不会多事生事添人的烦恼,所以说是功德。对一人如是,对无量人也如是,所以是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福德性,不是福德相。如即今我以财布施,是福德相,我不著此相此见此心,是从空性中流露,所以是福德性,不可比拟而思量的。最后佛又说一句,并且叫他名字,是郑重的告示:‘须菩提,菩萨并无别法,但只要照我所说的办法,如是安住好了,放心放心,不要再犹豫,自生法见,误了你的世世生生。’这一句,是千万斤的力量,正以表前面所说的万分郑重,不是儿戏。到此是佛开口说金刚经已完。有志人,如每日参究,从如是我闻至此句参止,至千万遍,一样可以见性成佛。下面的只是铺陈这四大段,开示一切办法而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