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布施心态才有真功德

正确的布施心态才有真功德[摘编] 现在有的居士遇缘不同,对佛法认识理解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好多的不如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态和怪事情,有几种我想举例说一下: 好殊胜哦!人家竟然捐了

正确的布施心态才有真功德[摘编] 

 

现在有的居士遇缘不同,对佛法认识理解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好多的不如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态和怪事情,有几种我想举例说一下:

好殊胜哦!人家竟然捐了那么多来盖庙,我一定要捐得比她多,功德比她大。今天这么殊盛的日子,一定要烧头香哦。这么多大师,一定要挨着大师们坐,才能得到加持啊。这位大师好厉害,懂得好多又能言善道,听得大家如痴如醉的,我一定要做大师,懂得要比他还多,度的人要比他更多,得到更多的尊敬。

你每天学佛也是这样学的吗?你在兴奋什么呢?你在比较什么呢?布施、供养确实是功德无量无边,但真正的修行是这样子的吗?你是为了得到更多功德而布施、供养的吗?在一边作功德当中,是不是另一边在大量的减损功德呢?你布施的钱再多,能够比南北朝时代梁武帝多吗?

他当时大力建寺、斋僧、推展佛教,使佛教在当时盛极一时。他认为自己以一国之君,大量的在作布施,而且自己率先勤修佛法,并将佛教普传到全国各地,功德应该很大。

但彻悟如来心印的禅宗大成就者达摩祖师一口咬定:无功德!这下子真是给一天到晚在追求功德的梁武帝一记重重的当头棒喝了。花那么多钱、作那么多佛事,怎么竟然连一点功德都没有?那怎么样才是“真布施” 呢?有没有“真功德”并不是由花钱多少、作佛事多寡等事相上来评断的。重点就在于一个“发心” !

梁武帝虽然作了很多佛事,但却经常计较、在意着自己所作的功德多少,就是因为着于这样的一个“功德相”,而着相布施与着相修行,因此都不是真功德与真修行了。所以,当你在布施盖寺庙、斋僧或赞助法会等时,如果你是因为如此赞助有大功德而来发心布施的话,那么您不管花再多的钱,都会被你的“着功德相” 布施所抵消,故非“真功德”。甚至于,如果你是因为不想捐得比别人少,在 “输人不输阵,输阵歹看面” 的偏差心态作祟之下,而想布施得比别人多,想要把别人比下去时,那你真正布施的功德不仅很小,而且由于你想把别人比下去,好胜、争功德的错误心理,还可能使自己将来堕入阿修罗界呢!

布施是菩萨六度之一,乃成佛之方法。布施的定义是以无吝啬或舍得的心施舍,其关键在于布施的心,而非布施的物。

布施有不同层次,若以利益众生而发愿成佛的心行施,这是成佛的因;若以为求解脱之心行施,此即成解脱之因;若以普通层面之利益他人的心行施,此虽不为成佛或解脱之因,但仍会带来极多布施之善果。

布施法门的直接果报是令我们今生及未来生不至贫乏,这包括了金钱、食物及药物种种方面的贫乏不足。许多人以为学问、出身及智商是成为富足的人之条件及前提,但我们若加以观察,会发现很多人既有良好出身,又有很高学历,智商又十分高,且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但他们却一事无成。富足其实并不取决于上述因素,而取决于业力及心态。若人富但吝啬,其实根本亦说不上是真正的富足,而且难以得到快乐;若不肯布施,甚至见死不救,或劝阻他人行施,今生及未来生皆不会有福报,甚至极可能在未来生于饿鬼道之中。如果我们以良好的动机,又好好地作正确的布施,便能得到福报,家庭也不会有障碍。

当你学佛之后,一心想变得比别人聪明、有智慧,懂得比别人多,辩论时能辩赢别人,乃至于因为你有在学佛、吃素、持戒或者修持佛法等,对佛法理解一点点,便产生我慢之心,有意、无意的看不起别人,好像别人都比自己低人一等,而自己感觉特别优秀。如此学佛修行,也不是“真修行”,而是在功德中掺毒,为自己将来种下堕入阿修罗界的因种。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