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先生对此的评语也是鞭辟入里:文人口业、绮语最多,别人刺心的事,他偏偏能在谈笑风生中说出来,在我的口头越是顺口,在别人心里抱恨愈深。常常看见一些聪明的文人,往往贫困潦倒,甚至还不如那小生意的人,能够满足衣食之需,到这样的处境,难道全是前世的缘故吗?如果能够心地仁厚,常以隐恶扬善为怀,那么口中所犯恶业,不去制止而自然制止了。 当别人有了过错、犯了戒,其实正是我们积福累德的好时机。就像看到杀生的人,我们不应该瞋恨,除了怜悯,还应该想到其实正是他们成就了我们放生的功德。那么看见犯戒的人,我们也该知道,他可以成就我们“隐恶扬善”的美德。所以,面对恶行,快快积累你自己的解脱资粮吧。 说僧过恶,和说普通人的过恶,果报还不一样,前者的罪更重些,佛陀曾说:说僧的罪比毁塔毁像的罪还重。这其中的道理又何在? 如果一个人出家人犯了戒,自身当然也逃不出因果律的制裁。而对那些不知道他犯戒的旁人来说,仍然能通过他的僧相启发对三宝的认知乃至信心,仍然可以依他受皈依、受五戒、受八关斋戒等等,并随着内心的虔诚程度,而得到相应清净的戒体。有一个“狗牙出舍利”的典故,说的是一位老太太对三宝特别虔诚。她的儿子常到印度做买卖,因此老人对儿子说:“印度的菩提迦耶是佛陀悟道的圣地,请替我从那儿带个珍贵的舍利子回来,我好将它供在佛堂上,当作我虔诚供养的对象。”每次儿子都忘记此事。直到有一次老太太说你这次再不带佛舍利回来我就要自杀了,可是儿子还是忘记了。快到家门口了,儿子才忽然想起老母亲的嘱咐。无计可施之际,他看到路边有一颗死狗的牙,就用丝绸仔细包裹好后带回去给母亲,说这是从印度请回来的佛牙。老太太对此深信不疑,非常欢喜地把“佛牙”供在佛台上,每日恭敬供养,虔诚礼拜。久而久之,这颗“佛牙”的周围竟然生出了许多舍利,而老太太最终也以此信心得佛加被而往生。 同样是一件衣服,嬉皮士的奇装异服让人的内心生起的是杂染,而一位僧人不管自身修持怎样,走在街上,他的一领袈裟就可让周围人的内心生起出世的脱俗离尘感,所以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无比赞叹穿袈裟、现僧相有五种圣功德,是三世诸佛的清净幢相。当年唐太宗问玄奘法师:“对你这样的高僧大德我能恭敬,然而那些不怎么修行的比丘,好像不值得恭敬,怎么办?”玄奘大师回答:“不能这样。恭敬用土木造成的罗汉可以生福;铜铁铸成的佛像,虽然不是真身,但毁之都有罪;泥龙虽然不能降雨,如大旱时望天降甘霖,求龙王下雨,还是要焚香礼拜泥做的龙王。凡僧虽尚未成真阿罗汉真菩萨,但因为受二百五十条比丘戒,佛制三衣披搭在身,人天供养必获其福。”唐太宗听后心悦诚服,后来就是见到沙弥,也都恭恭敬敬。 一位僧人犯了戒,让很多人失去了信心、清净心,甚至造下诽谤三宝的重罪,这直接的原因是来自于犯戒者本人,还是散播的人呢? 答案是后者。 为什么呢?我们假设犯戒的那个人没有真的犯戒,而只是他人的谣传,那么旁人听到谣传后的感受,和犯戒人真的犯戒时,听到散播出来的传言后的感受是一致的。由此可知道,第三者信心、清净心的破坏,以及对三宝的诽谤,与第一者是否真的破戒是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传播的第二者才有直接关系。所以,传播者在这其中所犯的罪,以及所导致的因果是最严重的。 人们,尤其是中国人,是很喜欢听一些是是非非的东西的。现代媒体比如网络,正是在这方面投其所好,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近似偷窥的这种欲望。看看药家鑫、“我爸是李刚”等事件吧,在这些社会恶行面前,媒体在有意地最大范围地勾出人们内心的怨恨,我们不能不说正义感由此得到一定意义的保证,但整个社会狂欢似地泄愤,一片恶毒、狠戾之气充满的世界,其实也会反过来影响到每个泄愤者的身心健康。有人这么分析:本来一个人的罪只是一个小石头敲一下,结果网络上流量很大,人多了,每个人都丢一块小石头,事实上他就承受了一百个石头。这个因果属于共业,参与丢石头的每个人要会有一百个石头的果报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即使指责恶行,也一定要先观察,是否已经有人批评他了,一个人应当受的批评份量足够的话,自己就不要再去加入批评行列,否则多出的石头就是你的恶业。 那看到有缺点的人该怎么想?尤其是看到佛门里那些不如法的现象怎么办?有一位法师曾说过:“广化律师教我们一个最棒的方法,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我们要去受戒的时候,广化律师一直交代我们这些沙弥,说你们去戒坛的时候,统统把那个三师七尊证,统统当作是圣人。发清净心得上品戒。有的人就问:师父,要是看得很难过怎么办?师父就告诉我们,你要把他当作是菩萨,菩萨来示现,我们凡夫看不懂。我们看有的时候这个比丘、比丘尼看起来真的是会让人摇头的,我们就当作这个是菩萨来示现的,这个不关我的事情,我什么都没看到。” 一个僧人即使有了过错犯了戒,我们去散播,这样做除了损坏很多人的信心,破坏了很多人的清净心,让很多的人造下毁谤三宝的重罪之外,对于正法的弘扬有半点好处吗?有半点积极作用吗?更多的是让别有用心的人得到了充分的攻击口实而已。可见“说僧过恶”,就是典型的“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呀。损人又不利己,又何苦为之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