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西方医学界对死亡脱体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著名的有美国哲学家兼精神病学家雷蒙·A·穆迪(Raymond Moody),他呕心沥血产下两部研究专著《生命之后的生命》和《论生命之后的生命》。 两本书问世后,均成为美国图书市场上的畅销的宠儿。其中《生命之后的生命》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八年左右,重版达五十多次。 这两本让人提前了解死亡真相的书,还被译成三十种文字,流通在全世界许多角落。仅在法国,这两本书就共售出九十多万册,一时“巴黎纸贵”。 穆迪博士对灵魂脱体的研究,应当说是取得了突破性撑杆跳的。 当初,他的老师里奇(Ritchie)博士无意间向他聊出自己出车祸后的一段脱体经历,便触发了他心底的地震。由此,促成他决心找寻更多有类似经历的见证人。 可谓功夫不负有心的人。经过十一年不懈的科学调研,他收集到一百五十件确切的实例。 这些见证人,都是从死亡那边一翻身,又重见生天的幸运儿。他们都有过灵魂脱离躯体后不同寻常的“跋涉”经历。 穆迪博士认真地说:“对于这些人来讲,他们的死亡脱体体验是极其真实的事件,而由于我和他们交往,这些体验对我来讲,也已成了非常真实的事件。” 其实,早在穆迪博士未曾轰响之前,当代著名的死亡理论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Elisabeth Kubler·Ross, MD, 1926-2004)医学博士的死亡理论就已经在美国享有盛誉。她曾著有《论死后的生命》(On Life after Death)一书。 这位被人誉为“心灵斗士”的瑞士裔美国人,在八十年代美国的一次民意测验里,被列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妇女中同玛丽·居里和玛格丽特·米德两位伟大的学者并驾齐驱的风云人物。 因为她创立的关于死亡的理论,导致西方国家医院对护理垂危病人的工作进行了入木七分的改革。 罗丝医生认为人的垂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违拗。二、愤怒。三、踌躇。四、抑郁。五、承诺。 当初,一些临床死亡后又复苏的病人,向她诉说死后脱体的种种,使她的内心好像打了个麻酥酥的颤儿,深感不安。由此,诱发了她对精神病学研究的“变心”,而转向了灵魂玄学探索的“执迷不悔”:“因为在以往的二十多年中,我总是与即将归天的病人打交道,所以,我渐渐对死亡本身产生了兴趣,并想透过现象窥视其真正的面目。” 她曾经亲身陪伴过上千人面对鬼秘阴沉的死亡,并且,搜集过来自世界各地高达两万宗的“濒死体验”实例,并由此确信:人死了之后,生命仍有延续!识神是不死的!与此同时,她亦肯定,没有人会孤独地死去,通常在临终时,会有至亲、敬爱的意识体来迎接:有时是已死去的亲人朋友,有时是所信仰的耶稣、圣母玛利亚、阿弥陀佛等。 这跟阳间的人出生时的情形相似,小孩一出世,即有众多亲人来迎接;而人死就如同在阴间出生,自然而有阴间的众亲好友及高灵领导来相迎。 根据她的研究,是有很多人在濒死经历中,见到已死去的亲人。 譬如,有一次,她陪伴一位因为全家遭遇车祸而受重伤的小孩。 这位小孩临死时变得平静而安详。 她问小孩有什么感受,小孩说:“一切都好,妈妈与彼得(哥哥)已在旁边等候了。” 那时,这位小孩其实还不知道妈妈已死,连罗丝医生本人也不知道彼得死于十分钟前。 经过总结,她发现人的死亡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识神离开身体,没有脑波,心电图呈现死亡状态。 第二阶段,没有时空限制(处在异度空间),此时,识神依照心念而可以马上到任何地方。在这个阶段,盲人可以看得见,哑巴可以说话,聋子可以听得见。 第三阶段,是超时空地回顾自己的一生,依地球上的时间而言,也许仅是几秒或几分钟的过程,但心识的感受,却是多重的。 在罗丝医生对这方面的研究的随后,又有许多医生加入探索死亡与濒死案例,其情况都与罗丝医生的发现相印证。 期盼有更多的科研专家加入!不要放过任何生命之迷的蛛丝马迹!人类不要错过宇宙自然漏嘴泄露,或从手指缝间无意中漏掉出来的高度机密讯息!逮住它们!逮住不可思议的一切!认真追究它们,就像警察不会放过查案中任何一点指纹和DNA。这胜过耗费千百亿元,耗费一生又一生,去遥不可及的星球上寻找真理。身边就有真理,就有生命真相的间接或直接的流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