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认知的异同—美国大学生与藏传佛教僧侣(3)

2 、课程设置 2000 年创建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数学与科学的年度研讨会——“科学讲习班”,这个讲习班将来自许多藏传佛教寺庙的,具有很高威望的藏族僧侣,集聚在一起组成物理学、天文学、认知科学、生物学和数学等
 

2、课程设置

2000年创建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数学与科学的年度研讨会——“科学讲习班”,这个讲习班将来自许多藏传佛教寺庙的,具有很高威望的藏族僧侣,集聚在一起组成物理学、天文学、认知科学、生物学和数学等讲习班。他们的年龄从25岁到45岁不等,并且都获得了佛学研究学位,相当于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个讲习班的目的旨在帮助僧人了解西方科学,并找到藏传佛教与西方科学的链接点。最终目的之一是要将科学教育引至僧侣课程。 

美国PER社团的一些成员:斯坦麦提斯·沃孔斯(Stamatis Vokos), 兰德·哈灵顿(Rand Harrington), 亨特·克鲁斯(Hunter Close),  杜威·迪克斯塔(Dewey Dykstra), 安迪·杰克逊(Andy Johnson),  梅尔·萨贝拉(Mel Sabella), 埃莉诺·克鲁斯(Eleanor Close), 以及艾德·普拉瑟(Ed Prather),应邀为僧侣们教授物理课。本文以该研讨小组于2006年1月和2007年1月所授的课程内容为依据,讨论两种学生在学习物理学时产生认知概念的相似之处与差别。 

我们采用问询式的课程资料,帮助僧人们认识学习西方科学的实验和论证基础,并帮助他们从西方的观点出发,对物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建立完整、健全的认知。僧人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译成藏文文本的定向问询式方法来学习讨论。在西藏,还会不定期举办全体研讨,西藏学校的老师负责翻译。讨论话题涵盖了过去4年中学习的透镜成像、热与温度、色彩叠加、磁场与磁性材料、以及波和声音。在我们看来,课程开展得非常好,似乎表明西方课程资料可适用于东方的佛学专业的学生。 

不过,我们对僧侣们使用这些西方课程教材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对此,我们有两大疑问: 

1)当僧侣使用翻译过的PER教材和课程结构的时候,他们对其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和西方学生差不多的程度? 

2)藏族人是否具有或建立起有别于我们在西方学生中所发现的认知?如果有,我们能否找到其根源?以及,对现今课程教材带来怎样的问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