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勾勒专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全貌”,将想追求人生财富排列优先级,并让每样财富之间拥有良性连结与循环,才是真正理解“财富”意义、懂得享受人生的富翁。 “生活方式”与“理财原则”一致,便是幸福的富翁 人生财富总结算,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人格特质”。快乐与财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能适合你自己,适合你的人生,进而让你拥有更多的快乐与财富。 股神巴菲特的致富之道,听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之处,每个平凡老百姓都能做到。他说:“长期投资的成功关键,并不在于了不起的智商、独到的生意眼光或是内线消息。重要的是,在完善的知识架构下做决定,并且有能力管好自我的情绪,不轻易改变知识架构。”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其实单纯又老派,但却与他的生活方式几乎一致——谦逊、理性、纪律、节俭、脚踏实地。在届满76岁那一年,他宣布将85%的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为史上金额最巨的私人捐献;除了能将自己的财产与生活良性连结外,他还进一步奉献、影响了社会。 打破金钱“越多越好”的迷思 做自己内心的主人,认清自我人生的价值观,据之设定人生各阶段目标,接下来便可以专心无旁骛地朝财务规划目标迈进——投资理财的立足点应在于“如何经营人生”。 打破金钱“越多越好”的迷思,“多少钱才够”的答案在其他问题当中——花多少时间和家人相处才够?花多少时间培养个人兴趣才够?如何在生活各领域间维持平衡,实现理想中的丰富人生? 一位朝九晚五的公务员,想要追求的可能是固定的上班时间、健康的作息、稳定的收入,能够让她下班后准时去上热爱的舞蹈课程、陪伴心爱的家人多一些时间。 一位辛勤的创业家,必须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公司,但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与冒险精神,看着公司逐渐成长、每一环节逐渐上轨道时的喜悦与成就感,却是难以言喻,再辛苦都值得的。 一位孜孜矻矻的学者,一辈子皓首穷经,表面上看来收入远不如商场上一日百千万的待遇,但是其在研究领域中寻幽访胜,心智上的满足境界已非常人能够触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