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谓度尽众生

度尽众生,放下

学佛者在发宏愿的时候一般都有这么一句话:度尽众生。耳熟能详的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而最著名的则莫过于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了。我在初学佛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心深处始终是把此当做一个努力的方向或者说是激励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实际修行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这次去普陀山和九华山的途中,尤其是在瞻仰九华山地藏菩萨肉身殿后,若有所思。一己之得不敢藏私,也不敢言开悟,只期望能抛砖引玉,供养诸佛子菩萨。

要细说度尽众生这个话题,有几个理论是绕不过去的。首先是天人合一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里,几乎所有的流派都有这么一个认知,并在这个认知的前提下,展开自己对宇宙、人生以及社会运行态势的探索。这个认知的核心就是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对这个古老理论进行现代诠释的理论是全息能理论。在一九八二年时,Aspect(阿斯拜科特)和他的小组的发现,更细致的诠释了这个命题:在这个宇宙之下,每一个物体,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电子,都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就像一位诗人所说的那样:“整个宇宙存在于一杯葡萄酒中”,只是这些信息已经模糊不清,以至于我们根本不能解读了。佛也在《华严经》中讲到:"于微尘中,悉见诸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每一个个体都含带有整体的全部的一切,只是有的显示的相对明晰,有的相对模糊。在传统理论的认知中人能和宇宙相提并论,可见人身这个子系统和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是更紧密、也更相近的。换句话说,人身这个个体,是与整体相对应更方便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在我们体内都能找到一个相对应的“点”(细胞),整个宇宙就是我们自身的一个投影。在这个基础上再理解度尽众生也就水到渠成了,哪里有什么众生需要我们来度,是我们自己需要自己来度。我们度众生度的就是自己,我们看一切事物不顺眼,就是我们看自己不顺眼。万物一体是宏观上的诠释对立是和自己过不去,具体到事上,你自己的所遭所遇,全是自己过去无明时的业因所现。善心善因现善境,恶心恶因现恶境。万物和谐不是大道理,是实实在在的自身不再被谜云业雾所缠绵而不得显现本来面目的真实需求。

地藏菩萨大愿无尽,是真的无尽么?尽和无尽已落在两端,为方便众生故,故说无尽。就地藏菩萨本身而言,众生业已度尽。何也,内众生度尽,外众生即尽。用道家的话讲是法于阴阳,阴阳互根。内众生度尽,外众生就没有对应的点。投影产生的源头没有了,投影自然消亡,由于慈悲故,显示无尽。内众生度尽,外在第一个表现就是肉身不坏,也就是金刚之身。我们的身体有障碍了,实际就是内众生不安乐所反映出来的外在表象。这个时候也正是他们需要大福力救拔的时候。医药、健身、忏悔、诵经、念佛、持咒、禅定乃至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都是方便法门。

    内众生度尽,自身的业缘就断了,不会再随业所牵,迷惑障难。外众生如梦幻泡影,纵色彩斑斓,逐上驰下,却已不碍本体。况且,产生投影的源头消失了,投影存在也不过弹指之间而已。所以在行门中,多都强调反观内照,却又不能执著于身体实有。这句话似乎矛盾,但对大乘经典有基础的人还是能够明白的。物质是人类的错觉,宇宙是我们自身的投影,我们自身也一样是一个投影,这个投影的最本源处,用世尊的话说,一念无明。一念塞滞,即为物缚。既为物缚,则为业所牵。执著于身体哪怕毫发为实,即为塞滞。然而在没有业尽情空之际,一些方便还是必要的,如唐代以后的禅宗大德让人参话头一个道理。明白内众生与外众生之间的关系,怎么去度内众生,方便法门自己就可以编了。念佛者可以让内众生(细胞)和自己一起念佛,或者念佛后的功德回向给内众生,愿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让内众生和自己一起念佛这个念头一起即可,就像计算机编程序一样,程序设置好即可,不可一直观想内众生念佛。平时怎么念还怎么念。你只要有一念,他们很苦,也急需你我的救拔就好。看待外众生慢慢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心态一定要阳光。生活中很多隐性的“敌人”和麻烦实际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常想光明的一面。其次,从因缘上起观,无始劫来,众生互为亲属,本是一家人,何苦交相逼?最后就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了。自己感觉怎么观想得力怎么来,我们的习气很重,很难一下子改过来,阶段性的方便使我们容易着力。到最后业消智朗,情尽识亡之际,恰如十字街头见亲爹,得大安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