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十大障碍,有谁能看透?(2)

这十不求法,可破除一切障碍。一定要明了有求之法,只有求到十分方有利益,就是求到九分也难免是障碍(佛说求不得苦)。再者求到十分便是无求,如无求,不求一分得利一分,不求三分得利三分,所以佛又说一切有相,

  这十不求法,可破除一切障碍。一定要明了有求之法,只有求到十分方有利益,就是求到九分也难免是障碍(佛说求不得苦)。再者求到十分便是无求,如无求,不求一分得利一分,不求三分得利三分,所以佛又说一切有相,皆为虚妄,所以使用有求之法是大智上根人的事(佛又说有求必应,即求到十分),而中根下愚之士决不敢去试行。如果真能用这十不求法,经常对照自己,检查心身,从而保持下去,在修行中虽也难免会有着魔的境界,但决不会为魔伤害。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也会遇到种种迷惑的干扰,但决不会因此而搞乱身心。甚至连憎爱名利、人我是非也难免使你沾边掺杂,但心里能时时、事事瞬间提起这十不求法,必能安然走出,迷障顿时消失,从而心又能自如,决不会使你迷惑退道。
  净土宗祖师明朝藕益大师,也曾给念佛十大障碍写过跋(在一篇文章写完出版时会请一些名人写一篇歌颂、赞叹的文章,或介绍此文出版因缘的文章,对作者歌颂、赞叹称为序,经过流通,又会有人自称是学生,或受其文章启发而有收获,再写称为跋,也有称重序、再序或三序。但跋往往在文后,序在文前),在跋中说:佛祖圣贤没有一个不是在逆境中锻炼自己的,即不着魔不成佛。佛说四圣谛时,苦谛位占第一,为众谛基础。同时又称八苦为修行上道八位良师益友,若稍有喜欢顺利、平安之想,不愿意接收困难,干扰之意,别说修道了,就连你那颗心也会像夏天的草一样很快就腐烂了。所以要你去学松柏,能在冰天雪地时婷婷玉立,傲雪更显松柏之本色。世界上最美丽的玉石也需要修理打磨后,才能成为传世稀宝。百分之百的纯金,不打煅也不能成精美的饰品,钟不敲不响,刀不磨不快(你虽本性是佛,今已被迷,不改过修善,平等众生,清净自己,本性怎能现前)。哪有一位是不经多劫修行才证等觉的弥勒菩萨,更没有不经究心觉道而成就圆满的释迦牟尼佛。要想做一位圣贤佛祖,离苦证道之人,不但要经得起别人的讥笑、辱骂,还必须愉快的承认这是老师,是老师对我的恩典,把得到的这些当宝贝一样的重视收藏,从而对老师感恩不尽,生大欢喜心。而这些正是世人难以理解的,更是难以接收和效仿的。可是只有这样,才能离开这五浊恶世,生成清净平等之心,才能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一登圣境永不退转(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凡夫永远不能理解。因为圣人认为是对的,凡夫不做,凡夫认为是对的,圣人认为是错的,颠倒于此。夏莲居老居士提出念佛不求境界也为此因)。
    假如不懂得这些道理而单单去念佛,想生西方净土,一旦遇到困难,心稍不顺便会退道,失去信心。这样恐怕三昧与你无缘,往生没有把握(夏莲居老居士所讲全事即理,全妄即真之妙)。
   所以立下这十大障碍,我们用这十不求法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一旦苦果成熟,身遇病时,行遇难时,乃至受到委屈误解错判时,这些障碍正是增加你念佛离苦的信心,真正明白了苦空即常乐之事,烦恼即菩提之理,到时也决不会怨天尤人,即然受到了智慧法语的滋润,三昧宝王你全证到了。
  以上是注解,现附原文:  
 下十段每段第一句标起。第二句反明病根。第三句详列病症。第四句出正义。第五句显力用。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踖等。学踖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