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五菩萨

大乘佛教,菩萨

    佛教在古印度的发展有几个阶段:最初释迦牟尼佛自己所说的教义为原始佛教,其后自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佛教僧团因传承和见解不同发生分裂,形成部派佛敦(上座部和大众部等)。公元一、二世纪间,从部派佛教大众部中产生了大乘佛教(后世称原始佛教为小乘佛教);最后大乘佛教的一部份派别同婆罗门教互相调和结合。又产生了大乘密教。
  马鸣菩萨是古印度佛教理论家、佛教诗人,他得到贵霜国国王迦腻色迦的帮助。积极传布大乘佛教。龙树菩萨又译为龙胜、龙猛,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宗的建立者,他继马鸣菩萨之后努力弘传佛教,他的“空”、“中道”、“二谛”(真谛、俗谛)等学说也称“大乘空宗”或“空宗”,在印度哲学发展中影响很大。提婆菩萨意译圣天,也是古印度佛教哲学家。他于中印度师事龙树,阐扬大乘中观教义。无著、世亲两菩萨是亲兄弟,同为大乘佛教瑜伽宗理沦体系的建立者。他们的学说世称“大乘有宗”或“有宗”,在古印度哲学发展中与大乘空宗(空宗)同样影响深远。这五位菩萨的著述经过鸠摩罗什大师等的传译,促使中国魏晋佛学的大发展,标志着我国古代新文化运动一一佛学的开始。学习马鸣等菩萨的历史和学说。有助于对印度和我国哲学、佛学史的了解。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他不懂佛学,不理解印度佛学与中国佛学的渊源关系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写不下去了。
  林凡音居士为了帮助初信的学佛者了解马鸣等五位菩萨为佛教献身和学习他们伟大的精神。理解大乘佛教的内容和历史,发心将鸩摩罗什大师所译的马鸣、龙树、提婆、无著、世亲五菩萨传再译成通俗的语体文。他的译笔生动,引人入胜,又忠实于原著,其受读者的欢迎是不难想象的。传记译成后,承徐恒志老居士细心校阅,作了补充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马鸣菩萨传

公元一至二世纪,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师,人们尊称他为马鸣菩萨,他对大乘佛学起了开端的作用。
  他本学婆罗门教,擅长音乐及诗歌,声誉很高。后归依佛法,拜胁长老为师。
  胁长老是北印度的高僧,他深虑当时沙门中缺乏杰出人才,佛法渐见式微,没有人能负起弘扬佛法、开导众生的责任。他听说中印度有位出家外道,才识过人,能言善辨;这位外道年轻好胜,自恃才高,要与沙门中学子辩论。他扬言说:如果沙门中没有人敢站出与他辩论,那就说明服输了,从此就不准公鸣犍椎 (犍椎是古印度召集僧众的一种木制法器),进行僧伽活动,也不得受人供养。
  胁长老暗想此人定非等闲之辈,很想去会会他;倘有可能,就想度他归依沙门。他不顾年迈体衰,跋山涉水地往中印度去。路上经过一个宝刹,有一群小沙弥见他年慈详,就围着他打趣说笑。胁长老毫不在意,对这些天真的小沙弥面露笑容,听之任之。其中有些年龄略大的,看出长老不是平凡之人,就提出各种问题来向他请教。胁长老总是有问必答,没有一点被难住。沙弥们至此十分钦佩,顿生恭敬之心。第二天长老辞别南下,沙弥们依依不舍,送了他不少路程。
  长老到了中印度,故意在被外逭占据的那个最大的寺院住下。他问比丘们;“你们做功课时为什么不依法公鸣犍椎呢?”一比丘说:“长老有所不知,我们这儿来了一个傲慢无理的外道,他声称你们现在沙门中没有学子,都是一些平庸之人,而且佛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们不服,我们可以比试比试,根据各自的学说,来进行辩论。有本事的,请站出来吧!谁知我们有好几位法师,都不是他的对手。从此他就不许我们公鸣犍椎,还占据了我们寺院。我们住持怕惹是非,就委屈地依从他了。”胁长老听了,安慰道:“你们不要气馁,先去禀明方丈,大胆地鸣犍椎吧,有我来对付好了。”比丘们本来心里有气,今见长老出言不凡,知他必是高僧,一定具有辩才,就请住持与长老相见,并大胆地打起徤椎来。那外道在里面听见,气势汹汹地问道,“我不准你们打犍椎,今天为什么又打起来?”比丘们说:“这不干我等事,北方来了一位长老,是他打的。”外道说:“此人好大胆,我倒要会会此人!”外道见了胁长老,是一个清癯的老叟,就责问道:“你这远来的老和尚,大约不知道这儿的规矩吧!”长老笑道:“怎么不知道,不知就不打犍椎了。”外道说:“如此说来,难道你也想跟我辩论吗?”长老说:“你要辩论也可,这有何难。我们佛门宽大为怀,素来佛不犯道,你们外道太放肆了,竟敢限制沙门活动。我们佛学博大精深,如大海可容百川,今天让你知道一下深广也好。”外道说:“不要夸口了,我倒要看看你的本事。这样吧,我们就订在第七日,让我邀请国王、大臣、沙门、外道、娑罗门诸大法师,都来参加,看看我们谁胜谁负。”
  至第七日,道场上钟鼓齐鸣,冠盖云集,与会者都来了。胁长老先到,从容地升上高座,仪态自若,微带笑容。那外道后到,态度傲慢,见长老已到,只得于另一旁坐下。他抬头看看长老,见他和颜悦色,情志安逸,端坐庄严,不由地微微暗惊:“这老和尚道风不凡,在这样的大场面处之泰然,可能很有学问,今天得要稍加谨慎。”外道定一定神,傲气又上来了,开言道:“今天我们两家辩论,非比平常,得先立个契约,你看可好?”
  长老说:“悉听尊意,请你说吧。”
  外道说:“如果谁输了,就割去谁的舌头好吗?”
  长老说:“割掉舌头有何用处,我们辩的是学术见解,不是一般人打赌,我看谁输了,就自甘称作弟子,怎么样?”
  外道说:“也好,只要你不怕惭愧,当众拜我。那么谁先提问?”
  长老说:“我年纪老,从远方来,又先在此升座,理应我先提问。”
  外道说:“好,那就请吧。”
  长者说:“要使天下太平,人民丰衣足食,举国欢庆,国王欢喜,当用何法?”
  那外道没有学过治国之道,一时竟答不上来。
  长老说:“我们佛教有世法和出世法。这是世法。要使国泰民安,就要从国王做起,爱臣民,轻徭役,薄赋税,多作利国利民之事,使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始能太平。这是很普通的道理,难道也答不上来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