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初阶(4)

你会发觉在此阶段里禅修的进展毫不费力,你只须让开条路,放下一切,只是观看著整个过程的出现。要是你不阻拦,心便会自动趣向这种非常简单、平静、快意、只有一个对象的收摄统一,在每个刹那中都只跟呼吸一起。这

你会发觉在此阶段里禅修的进展毫不费力,你只须让开条路,放下一切,只是观看著整个过程的出现。要是你不阻拦,心便会自动趣向这种非常简单、平静、快意、只有一个对象的收摄统一,在每个刹那中都只跟呼吸一起。这是心的收摄统一,在刹那中的收摄统一,在静止中的收摄统一。

第四阶段便是我所谓的禅修「跳板」,因为从这里你可以跳进充满妙乐的状态。当你只是维持著这种心识的收摄统一,不去干预,呼吸便会开始消失。由於心会转移去集中於处於呼吸体验中心的对象,即那种非凡的平静、自在和妙乐,因此呼吸显得似是渐渐地消失掉。

在这阶段我用上「美妙呼吸」此词,因为心此时认知到这种平静的呼吸是出奇的美妙。你持续地觉知著这种美妙呼吸,刹那相续地经验著,如一条不断的长链一样,你只是觉知著这种美妙呼吸,不用费力而可持续至很长的时间。

此时你任由呼吸消失,所剩下来的只是一种「美妙」,这种没有主体的美妙便成为心的唯一对象。心此时正在抓著它自己的对象,你完全觉知不到呼吸、身体、思想、声音,或外面的世界,你所觉知到的只是美妙、平静、妙乐、光,或你的想蕴其後认为那应是甚么的东西。你正在经验著纯粹的美妙,但没有东西作为美妙的主体,这样毫不费力地持续著。你在很久之前已放下了唠叨,放下了描述和评估,此时,心是那么的静止,你根本不能说些甚么话。

你正是在经验著妙乐首次在心内成熟开花。这种妙乐会发展、生长,变得很稳固和强大。这样你便进入那些被称为「禅那」的禅定状态,而这将会是这本小著作下一部曲的内容。

第三部

绝不要有任何做作,只是看看呼吸可以是如何平稳、美妙和恒久。

本书的第一和第二部份描述 [我所界定的] 禅修之四个阶段,即是:

‧当下的觉知

‧当下的默然觉知

‧当下呼吸的默然觉知

‧完全持续地注意著呼吸

要先好好地发展出这几个阶段,然後才进入下一个。若急著要通过这些「放下的阶段」,那么便不可能推进至较高的阶层。这就好像在不适当的地基上建高楼一样,第一层楼匆匆建成,第二层、第三层也一样。然而,当建完第四层楼时,大楼结构开始有点摇晃,当再继续建造第五层时,大楼便倒塌了。所以,请花多点时间在这四个起始阶段上,使之扎实稳固,然後才进展至第五阶段。你须能毫不费力地维持第四阶段「完全持续地注意著呼吸」连续二、三百个呼吸,觉知到呼吸过程的每一个刹那,没有间断。我不是说要在这阶段中数息,我只是在说明在向前推进之前,须留在第四阶段多久。在禅修中,忍耐才是最快的方法!

第五阶段名为「完全持续地注意著美妙的呼吸」。这阶段往往都是从前一阶段自然地一直推进过来,当中没有停顿或间隔。当你全部注意力能轻易持续地安住於呼吸的体验上,没东西打断那平稳地一路去的觉知,呼吸便会平息下来,从一种粗重的普通呼吸转变成一种很顺畅平静的「美妙呼吸」。心认知到这种美妙呼吸并生起愉快的感觉,它经验到一种深层的满足,仅是在那儿看著这种美妙呼吸便感到畅快。你不用强迫,它会自然地跟著美妙的呼吸。「你」甚么也不做,若你在此阶段尝试有所做作,便会扰乱整个过程,美妙便会消失,这就有如玩蛇梯棋般,棋子落到蛇头的一格,便要回落多格。从这阶段开始,「作者」要消失掉,只有「知者」在被动地观察著。

有个巧妙方法可令你进入此阶段,你打破内部静默,只需一次,在心内轻轻的对自己说:「定!」这便是了。禅修至此阶段,心通常都十分灵敏,只如此地轻轻一推,心便会贴贴服服地依随指示做。呼吸沉定下来,美妙呼吸呈现眼前。

当你只是被动地观察著当下的美妙呼吸时,「入」和「出」,或开始、中间、结尾等的观感都应消失,所有知道的只是於此时美妙呼吸的体验,心没兴趣知道这是在呼吸过程中的哪个部份,或这是发生在身体的哪个部份。在此我们把当下呼吸的体验此禅修对象简单化,除掉所有不必要的细节,跃出至「入」和「出」等的二元对立以外,只是觉知著其时很平稳连续的美妙呼吸,几近乎完全不变。

绝不要有任何做作,只是看看呼吸可以是如何平稳、美妙和恒久。看看你能让它定至甚么程度。慢慢体味美妙呼吸的甜美,不断变得更沉定,不断变得更甜美。

此时呼吸会消失,但不是由於「你」要它消失,而是由於有足够的定,其时只剩下那「美妙」。这可从英国文学中取个比喻来说明,在路易斯‧卡洛尔的《爱丽斯梦游仙境》中,有一只来自柴郡的猫咪,爱丽斯和红王后都看到它出现在空中的微笑景象,但随即看到它的尾巴首先消失掉,然後到其爪消失,跟著四条腿消失。很快地,柴郡猫的身躯完全消失掉,只剩下个仍在微笑的猫头。接著,猫头由猫耳和猫须开始渐渐隐没,很快微笑的猫样也整个消失了,只剩下微笑仍留在天空中!这是比喻没有口笑的微笑,但却还是一种可见的微笑。这个譬喻表达禅修在此阶段时所发生的放下过程表达得很贴切,带著一张笑脸的猫儿代表美妙的呼吸,猫儿的消失代表呼吸的消失,而脱离了躯体但仍可在空中看到的微笑,则代表在心中清楚看到的纯心识对象「美妙」。

这种纯心识对象名为「禅相」(nimitta)。「禅相」指「一种标志」,在此是指一种心识标志。这是在心识内的景致【心识概貌】中一个真实对象,当它第一次出现时,会给人一种极之奇特的感觉,觉得完全从未有过如此的体验。虽然是这样,那个叫「想蕴」的心识活动为要向心提供一种对此对象的描述,会从其储存生活经历的记忆库中搜寻相同的以至即使只是有点相似的记录。在大部份人的感觉中,这种「脱离躯体的美妙」、这种心识的喜悦,是一种美丽的光。其实那不是一种光,眼睛是闭上的,眼识也早已关闭,这是第六识意识第一次从五感官世界中解放出来,这就有如满月从云层背後走出来一样,在此处满月代表光芒四射的心,云层代表五感官世界。这是心的展现,并非是光,但对大部份人来说它看似是光,大部份人都把它看作是光,因为这种不实的描述是想蕴所能提供的最好描述。

其他禅修者的想蕴则选择以肉体感受来描述心的这种首次显露,例如极深的平静或强烈的狂喜。同样地,[经验乐与痛、冷与热等等的] 身识早已关闭,所以这并不是一种肉体感觉,只是被「想」成似是一种悦乐而已。一些人看到白光,一些看到金色的星,一些看到蓝宝珠……要知道清楚的是,他们全都是在描述相同的现象、全都是在经验著相同的纯心识对象,只是他们有不同的观感,所以才加上这些不同的描述细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