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初阶(2)

打坐时若想著「还要坐多少分钟?我还要忍受多久?」这其实只是又再回到未来。疼痛可以在一刹那後消失,下一刹那就可能会很顺畅,你实在无法预知将会发生甚么事。 你在密集禅期中一直坐了很多节,有时可能会认为没有

打坐时若想著「还要坐多少分钟?我还要忍受多久?」这其实只是又再回到未来。疼痛可以在一刹那後消失,下一刹那就可能会很顺畅,你实在无法预知将会发生甚么事。

你在密集禅期中一直坐了很多节,有时可能会认为没有一节是坐得好的。接著的一节,你开始坐,发觉竟然坐得很平静、很舒适。你想,「哇!我现在会禅修了」,可是,下一节又再是这般糟糕。到底出了甚么事?

我第一个禅修老师告诉过我一句话,我当时听得莫明其妙,他说,世上没有很糟的禅坐这种事儿!他说得对,所有你认为是很糟、失败、未如理想的禅坐,其实都是「赚取工钱」所要付出的辛劳……。

这就好像一个人星期一上班,工作了一整天,但下班时没得到工钱一样。他想:「我做这些是为了甚么?」星期二,又工作了一整天,下班时仍是没得到工钱,又是糟透的一天。星期三一整天、星期四一整天,所有付出的辛劳,仍是没有回报,一连四天都很糟。然後到星期五,仍是如前一样地工作,然而,下班时,老板发给他一张工资支票。「哇!为何不可以每天都是发薪日?!」

为何不可以每天都是「发薪日」?现在,你明白此譬喻吗?你正是在艰苦的禅坐中积聚

功劳、积聚成功因素。你在辛苦的禅坐中为了得到平静而努力,你是在积聚力量、积聚获取平静的动量。这样,当优良的质素足够了,心便会进入精彩的禅定,感觉就有如「发薪日」一样。你正是在很糟的禅坐中耕耘哩。

最近一次,我在悉尼主持一个禅期,面谈中,一位女士对我说,她一整天都迁怒於我,原因有两个。在早段的禅坐中,她修得很辛苦吃力,她迁怒於我,因为我不早些打钟;在後段的禅坐中,她进入了很美妙的平静状态,但却因为嫌我过早打钟,所以又迁怒於我。其实每一节的时间都相同,正正一小时。唉,做老师连打钟也不讨好!

这便是当你一面打坐,一面期望未来,想著「还有几多分钟才响钟」时所会发生的事,这正是你自己折磨自己、背上与你无关的沉重负担之所在。所以,要很小心,不要背上「还有几多分钟?」或「之後我应怎样做?」等等这些重担。若你心中想著的便是这些,那么你便不是在注意著当下所发生的事,你不是在禅修,你已失却当下,自招烦恼。

在此禅修阶段中,你应把注意力保持在正正的当下,你要做到甚至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或现在是甚么时间——早上?下午?——不知道!你所知道的只是心正在哪个时刻——当下!如是地,你进入了此种美妙的寺院时间尺度,你只是於当下禅修,不知道已过了多久,或还有多久,甚至记不起是哪一天。

有一次在泰国,我仍是一个年青僧人时,我当时的的确确已忘了是哪一年!生活於那种没有时间的领域中,比生活於我们平日受制於时间的世界里要自由得多,实在非凡。在无时间的领域中,你体验到此当下的刹那,就正像所有智者数千年以来一直都体验到此相同的刹那一样。它一直以来都就是这样,没有不同。你已进入了「当下」的实相。

当下的实相是很非凡、很令人惊叹的。能抛弃掉所有过去和未来,就好像获得重生一样。你没有走失,你有念住,这就是第一个禅定阶段——只有这念住,仅是维持在当下。你达到这一步,已是做了很多了,你已摆脱掉妨碍深层禅定的第一重障碍。因此,应花多点劲来达到这第一阶段,直至它很强劲、牢固、坚稳。接著,我们会把当下的觉知精炼至下一阶段——当下的默然觉知。

第二部

静默远比思维活动更能生出智慧和清明。

本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点出这种初阶禅法的目标,便是要使心达至美妙的静默、静止和清明的状态,以孕育出最深睿的智慧,然後指出有如一条不断的线贯通著所有禅定般的根本主题——对物质和心灵上负担的舍弃,而在最後部份则用了很多篇幅来描述能达至我所称为「这种初阶禅法第一阶段」的修习方法,还说明禅修者若能舒服地、长时间不间断地安住於当下,便能证得此第一阶段。正如前文中提到:「当下的实相是很非凡、很令人惊叹的…………… 你达到这一步,已是做了很多了,你已摆脱掉妨碍进入深层禅定的第一重障碍。」但纵使有如此成就,你仍须再进一步,达至更美妙、更真实的心灵静默。

在此有需要分辨清楚对当下的默然觉知和对当下的想像两者之分别。以看电视上的网球比赛作譬喻可说明这点,当观看这样的比赛时,你或会注意到,事实上有两场比赛在同时进行:一场在萤幕上看到的,另一场则是你所听到的评述员所讲述的比赛。真的,如果一个澳洲球员与一个新西兰球员对垒,那么澳洲评述员或新西兰评述员所作的评论便很可能跟真正的比赛有很大的分别。评论往往是有偏差的,在这个譬喻中,纯粹观看著萤幕而没有评论表示在禅修中的默然觉知,同时听著评述员讲解则表示用思维来想像。你要明白,当你不理会评论而只是纯粹观察、当你只是经验著当下的默然觉知,你便更接近真理。

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知道这世界,但其实那只是依仗我们内部的评论来认知这世界。事实上,那种内部讲话对世界一无所知!正是内部的讲话编造出惑乱来,因而产生痛苦;正是内部的讲话令到我们对被我们认为是敌人的人生起愤怒、对被我们认为是至爱的人怀有危险的执著。内部的讲话产生生命中的所有问题,它建造出恐惧和内咎、制造出忧虑和抑郁。它确实建立出这些幻象,这就有如电视中巧妙的评述员肯定可把观众弄至生气或流泪一样。因此,若要寻找真理,便应重视默然的觉知,在禅修时把它看成比任何心念思想都更为重要。

发展默然觉知的主要障碍是因为你高度评价你的心念思想。仔细地消除你认为心念思想是至高无上的想法,明白到默然觉知的价值和真实性,这都是令到这第二阶段——当下的默然觉知——得以成就的智慧。

克服内部评论的一个巧妙方法便是把当下觉知发展至更幼细,你是那么紧密地看著每一个刹那,你根本不会有时间来评论刚刚发生了甚么事。心念思想通常都是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的想法,例如「那很好啊」、「那真恶心呀」、「那是甚么?」这些评论都是有关刚刚出现过的经验。当你在用心观记标名 (noting),为刚刚出现过的经验作出评论,那你便不是在注意著刚刚到来的经验,你是在招呼旧客人,忽略了此时到来的新访客!

你可想像你的心是一个派对的主人,在门边恭候宾客到来。如果有位宾客来到,你款待他,开始跟他攀谈这些那些,那么你便没有尽本分来欢迎新来到门前的客人了。由於每个刹那都有宾客来到门前,你所能做的便是迎接了一位,然後立即迎接下一位。即使是跟客人作最短暂的交谈,你也赔不上,因为这即表示你将会忽略到来的下一位。在禅修方面,所有经验都是一个接一个经我们的感官之门进入我们心内,假如你以念住来迎接一个经验,然後跟这位客人攀谈,那你便会忽略了紧随在後的下一个经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