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真理是什么 第二篇 业(2)

业报之所以有现生成熟、来生成熟、后生成熟等不同的差异,其原因有二: 1.因的力量有迟早:譬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下种,瓜种当年即可生长结果,而桃种须待三、四年后方能结果。 2.缘的力量有强弱:譬如相同的

业报之所以有现生成熟、来生成熟、后生成熟等不同的差异,其原因有二:

1.因的力量有迟早:譬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下种,瓜种当年即可生长结果,而桃种须待三、四年后方能结果。

2.缘的力量有强弱:譬如相同的二粒豆种,一粒种在空气流通,阳光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一粒种在潮湿阴暗,土壤贫瘠的角落里,结果二粒豆种发芽成长的速度一定不一样。因为诸缘具足,成长自然早些;助缘不够,自然业果成熟较慢。

因此,好人今生所以受苦报,是因为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报;而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但是因为善因薄弱,善缘未熟,所以须等待来生后世再受善报。恶人做恶,反得好报的道理亦然。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因果业报的两个要点:

1.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不造因,否则善恶种子永留八识田中,等待缘起而现行,产生作用。

2.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能以做好事来抵销应得的恶报。但是多做善事,多聚善缘,可以使恶报由重转轻;或善缘增多,善力加强,令善果速疾成熟,使恶缘力量逐渐减弱。譬如一杯表示恶因的盐水,如果多添加善因的淡水,就可以冲淡恶果的咸味。

此外,决定业报的先后,尚可分为随重的业报、随习惯的业报、随忆念的业报三种:

1.随重的业报:就所造的善恶业中,何者为重,何者先报。

2.随习惯的业报:就各人日常的习惯而受报。譬如修净土宗的人,须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目的就是要养成习惯,一旦临命终时,一声佛号就能与佛感应道交,而得往生极乐净土

3.随忆念的业报:由忆念决定去向。譬如有人出门,茫然地来到十字路口,东西南北,不知去向何方,此时突然忆起西街有一位朋友,就朝西方走了。人在临命终时,亦有随忆念而受业报感应的。

肆‧业报的原理与启示

佛教讲「诸行无常」,世间万法既是无常,必然不是常住不变的,何以唯独业力能三世相续,轮回不已呢?据佛经所载,佛陀曾将「业」比喻为「如种」、「如习」。

1.业力如种:譬如一粒黄豆,经由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最后又有种子保留下来。经过一段时期后,开花结果的黄豆虽然雕谢、枯萎了,但保留下来的种子,一旦遇缘,又会发芽、抽枝、开花而结果。众生业力的感果,也是这种现象。

2.业力如习:譬如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虽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里仍留有香水味在。透过这种「习气」说,可知业力确实有感果的功能。

从以上的种种说明,可得如下三项业力论:

1.业力不失,通于三世。

2.作如是因,感如是果。

3.自作业因,自受果报。

这是说,众生在生死海里流转,生命不断,就是靠「业」。业有如念珠的线,线把念珠一颗一颗贯穿起来,不会散失;业维系着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在六道里轮回不已。所以,虽然我们的色身有生灭,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茶杯,不小心把茶杯打坏了,无法复原,但是茶水流到桌子上,流到地毯里,用抹布抹,用拖把拖,茶水在抹布、拖把、地毯里,它不会减少。由于业如茶水,是会流转再生的,所以说「业力不失,通于三世」。尤其业有善有恶,善恶果报,均由自己承担,并非有神仙、上帝可以赏赐福祸,也没有阎罗、鬼王司掌惩罚。在这个教义下,我们得到几个原则性的道埋:

1.业力是自己创造,不由神力。

世间上的善善恶恶、好好坏坏,都是由我们自己所造作,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甚至连神通也抵不过业力,因为在世间上的各种力量当中,业的力量最大。因此,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

2.业报是机会均等,绝无特殊。

在业报的定义下,大家受报的机会均等,不管达官显贵,或是贩夫走卒,做了善事就有善报,做了恶事就有恶报,绝无特权可言。

3.业是前途光明,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