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时空观 第二篇 空间(须弥纳芥子 微尘容虚空)(2)

5.无形相义:虚空无有形状相貌。 6.清净之义:虚空恒常清净,无有垢染尘累。 7.不动之义:虚空恒常寂止,离一切生灭成坏之相。 8.有空之义: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彻底否定、消灭。 9.空空之义:彻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

5.无形相义:虚空无有形状相貌。

6.清净之义:虚空恒常清净,无有垢染尘累。

7.不动之义:虚空恒常寂止,离一切生灭成坏之相。

8.有空之义: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彻底否定、消灭。

9.空空之义:彻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毁一切空执。

10.无得之义:虚空不可取得,不可把捉。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微尘是极其渺小的质量;相对的,虚空是广大无边,是不可测知的空量,两者是不能互相比拟的。但是,若以佛法的观点来看,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因为佛说一微尘中有无数剎(一剎即为亿万太阳系),无数剎中有无数佛,一一佛身各毛孔中有无数剎,剎中佛身,佛身毛孔,毛孔中剎,重重无尽,这样看来,极小的极微又不知大于太阳系多少倍了。由此可知,一般人所知的空量,都是此世界有情的幻相,因为有情界各有各的不同空量。譬如从中国到日本,相隔数千里,即使坐喷射客机,也需要若干时间;西方极乐世界,离此十万亿佛土,一念之中,即可往生。因此可知,空量的距离,近不在眼前,远亦不在天边。

如果我们能从上述的义理了达事相,从一粒微尘中,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这粒微尘就是一个虚空,所以说「微尘容虚空」。

肆‧结语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外在的虚空世界,一个人穷其一生,所能到达的,只不过如微尘般而已。所以对于心外的空间不必去争执、占取,重要的是,必须去体会心内的空间。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告诉我们,心内的空间比心外的空间更大,俗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心内的空间之大,可容纳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如果能把自己心内的空间扩大,就能够如大海容纳百川,不捐细流;泰山承受土壤,不辞寸土。心内有了宽阔的空间,就能包容宇宙虚空,就可以任性逍遥,随遇而安。

要获得心内的空间,佛教有许多经典都能提供我们正确的方法与指示,譬如《维摩诘经》中的「不二法门」,就能开展我们心内的世界;《华严经》中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就能扩大我们心内的空间。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握自己心内的空间,也就可以同样获得心外的空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