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忏悔之浅谈(释华藏)(3)

可见,瑞相是取相忏灭除罪业的标准。古德所作的种种忏法,如《梁皇宝忏》《慈悲三昧水忏》等……皆属取相忏。 三者无生忏。亦名“实相忏”,就是行者观察罪业的由来,了知业性本空,并不存在实在的作恶者及实在的罪

  可见,瑞相是取相忏灭除罪业的标准。古德所作的种种忏法,如《梁皇宝忏》《慈悲三昧水忏》等……皆属取相忏。

  三者无生忏。亦名“实相忏”,就是行者观察罪业的由来,了知业性本空,并不存在实在的作恶者及实在的罪法,一切都只是凡夫虚妄执著,并无实在自性可得,同时并追究罪业由来的不可得性。正如《慈悲三昧水忏》中云:
  罪无自性,无有实相,从因缘生,颠倒而有。既从因缘而生,亦从因缘而灭。从因缘而生者,狎近恶友,造作无端。从因缘而灭者,即是今日洗心忏悔。是故经言:“此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故知此罪,从本是空。”〔15〕
  天台智者大师从三个方面来论证罪性本空:1.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但是众生虚妄执著为有,从而生起无明贪爱等烦恼而广造无边罪业;2.心毕竟空寂,一切诸法都属于心,而心是不在内、外、中间,无有能所对待,故心性本无;3.罪性性本空,因为诸法与心是本来自性空寂,所以执著诸法在心中所生起的罪,也是性空的。所以佛在《普贤观经》中告诫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16〕另有经言:“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无量诸草木。”〔17〕
  由此可见,无生忏的力量不可思议,它超越了能所对待,是离四句绝百非的实相真如境界。五浊恶世众生业障深重、根钝智浅不易行持,但不是不能行持。

  (二)两种忏悔法
  两种忏悔指事忏和理忏。《法苑珠林》卷八十六云:“忏悔有二:一是迷心依事忏悔,谓佛像前行道礼敬发愿,要期断除事恶;二是智心依理忏悔,谓观身心断除结使。”〔18〕
  所谓事忏,即是行者依照佛教规定的有关修学事项来修习忏悔,如通过诵戒、读经、礼忏、作法、念佛、持咒、观想等方式来实现忏悔目的。前文所言之作法忏与取相忏都属于事忏范畴,但它力量薄弱,不能消灭罪业之种。如《法苑珠林》卷八十六中云:“事忏转重令轻,牵报不定,由不断结故。有漏力微,不尽故业,后必受报。”〔19〕可见,事忏是渐教的修法,初学者容易入手起修,适合于普通的凡夫众生。
  所谓理忏,即是行者通达佛法道理,运用智慧觉照罪业性空之理,从而达到心灭罪亡、能所双泯的真实至极境界。它是一种从根本上消除罪业的修法,力量极为强盛,能当下明心见性,转染污阿赖耶识为清净根本智,故《法苑珠林》卷八十六亦云:“观理断结,无惑润生,业不牵生,随所断处,故业永尽。”〔20〕因此,理忏是顿教的法门,行者须通达佛法之深奥义旨为前提,方能如法契入,较适合于上根利智者。
  中国历代祖师所提倡弘扬的忏悔法门,都是在事忏的基础上,再融入理忏的修持,力求达到圆满究竟。因为事理二者,相互依待,相互彰显,互为圆融,不可偏举。若只停留于事忏,则会滞于粗显事相,不能深契佛理,若能圆融二者,就可进一步对治妄心和执著,从根本上忏除罪业,达到穷根尽源复的真实利益。故唐朝圭峰宗密大师在《圆觉经修证了义》卷十六中言:“夫忏悔者,非惟灭恶生善,而乃翻染成净,去妄归真,故不但事忏,须靠理忏,事忏除罪,理忏除疑。”〔21〕据上可知,事理兼修方能水到渠成,达到消除罪障的目的,否则便为无根之木,终不究竟。

  (三)六根忏悔法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忏悔,即通过六根来忏悔我们无始来积聚的罪障,这种忏悔方法是智者大师所著《法华三昧》中的重要修法,故此法门又被称为“法华忏法”。为何要从六根来忏悔呢?佛在经典中对于六根造罪的描述甚为繁多,如《慈悲三昧水忏》中云:
  又复众等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眼为色惑,爱染玄黄,红绿朱紫,珍玩宝饰,或取男女长短黑白之相,姿态妖艳,起非法想;或耳贪好声,宫商弦管,伎乐歌唱,或取男女音声语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或鼻藉名香,沉檀龙麝,郁金苏合,起非法想;或舌贪好味,鲜美甘肥,众生血肉,滋养四大,更增苦本,起非法想;或身乐华绮,锦绣缯谷,一切细滑,七珍丽服,起非法想;或意多乱想,触向乖法,由此六根所造众罪无量无边。〔22〕
  可见,我们的六根无时无刻都在攀缘外境,起惑造业,不断丧失自己的功德法财,如贼劫物一般。因此行者在修习过程中,应都摄六根如防护城墙一般,而且要随时随地忏悔六根所造之罪,才能从身到心、从外到内彻底根除罪业。如《观普贤菩萨所行经》中云:“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根情。”〔23〕
  今依《忏悔六根观普贤菩萨法》而略明六根忏悔法门:
  第一忏悔眼:眼对色,生诸贪染,造诸业障,那么当虔诚诵大乘经典,思维第一义谛,以此忏悔由眼所生业障。
  第二忏悔耳:耳闻声,坏乱内心平和,起诸狂乱,犹如猿猴,时亦当诵大乘经典,谛观法空无相之理。从此永尽耳根之乱,得天耳便闻十方。
  第三忏悔鼻:鼻嗅香,随香起贪欲,更生触染,由此令鼻随香而染诸尘境,时应诵大乘经典,观法如实际观,以此远离诸恶,永解脱后世之果。
  第四忏悔舌:舌能说法亦能造恶,两舌、恶口诸不善业皆因之波动而起,若欲舌根调顺、应勤修慈心观,思维法之空寂义,无微许的分别相,以此忏悔。
  第五忏悔心:心为万灵之本,灵动非常,若无正念,则如猿猴,纵逸千里,无有停歇。若欲折服心,当勤诵大乘经典,念佛大觉力,一心谛观,则力无畏所成。
  第六忏悔身:身为机关主,是眼等六根所依,若欲身心清净,永离诸尘苦,则应诵大乘经典,依经加持力,歇六根,息六尘,以此令身常处涅槃城,安乐恬静。
  据上所知,六根忏悔的方法是行者通过诵习大乘经典,思惟中道第一义谛,来达到忏悔的目的。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佛赞叹此法门说:此忏悔者,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所忏悔法。”然后又转教阿难言:“汝今持是忏悔六根,观普贤菩萨法,并为十方诸天世人,广为宣说,使凡欲想,能于一弹指顷,除去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是真佛子,从诸佛生,具足菩萨戒,应受人天供养。”〔24〕
  可见,忏悔六根的功德不可思议,能除去百万亿阿僧祇劫的生死重罪,他能让我们跳出生死的轮回,趋向于涅槃的彼岸。行者若坚持不懈地行此法门,必能感应道交。

  五、对忏悔之误解
  三业造非,恶业积累,必然障碍修道。要想清除修道之障碍,必须勤求忏悔,但有些行者认识不到忏悔的重要作用,对忏悔没有正确的理解,故会产生以下几种修行误区。
  误区一:有些行者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现在还是凡夫,还没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今日虽也行忏悔,却不敢保证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若这样的话,岂不是打妄语吗?所以还是不要忏悔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