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无有拒择、对任何饮食,如尝甘露,没有分别心,法喜无穷。 六、存在念故 息诸妄缘,当观信施难消,为作药食而已,妄念一起,即起即空,是谓存在念。 七、如法如理 唐代以后,寺院人渐多,尤其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设过堂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是人心安道隆,而体现出佛教的教育精神。 八、起止威仪 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都有学问,有规有矩,令见生欢喜及恭敬心。收就是现身说法。 以上八点是过堂吃饭的好处。又五观堂内,有一副对联,希望能够文生义,明白道理,联日:“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吃饭时,当观饭菜来之不易,从农夫竭力躬耕,粒粒辛苦。众施主功劳,我今安坐受食,信施难消。岂敢计较食物多寡,存好恶之心。 二、付已德行,全缺应供 要用智慧去思索自己的德行,如持戒、坐禅、为三宝事业待,做了多少?生极惭愧,要精进用功。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要提防自己对饮食起分别心的过患。要以离贪瞋痴为宗旨。即是为正心勤意修改习气,趣向菩提常作警惕。 四、正是食药,为疗形枯 要把饮食当作“药食”,治病之用,滋养身体用功办道而已。要明白,无论多美味的食物,三寸喉头一过,便是秽物,所以不要为了贪口福而造业。 五、为成道业,因受此食 我们用饮食,原因是需要生命,为了借假修真;而接受饮食供养。 以上五观,说明凡受食时,当生惭愧之心,加勤精进用功办道,如是受人供养“黄金”也能消化,若贪瞋痴三毒心未了,受人供养一滴水也消化不了。 早上是天人食,中午是佛食,下午是畜生食,晚上是饿鬼食。 食又分四种,即段、触、思、识。段食限于欲界,其余三食可通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今略为释之。 一、段食 有分粗及细食二者,前者如饭,面、菜等,有香味的普通食物,后者属于酥油等饮料,欲界众生(包括人类)用饮食滋养身体,以段食为主。 二、触食 即精神透过感觉器官与外境起接触作用,有乐、温等之感触,如人之穿衣服,洗浴等都是属触受畜生道孔雀之类,产卵后,由时时亲附其卵上覆育,以其体温令受乐,此都触食,色界以触食为主。 三、思食 可作为思想食,即思想意思,精神食粮,期望所得食(如人望梅止渴)。鬼道中以思食为主。 四、识食 以精神为主体,如无色界及地狱众生皆以此识为食。 佛弟子,早、午斋前先要供佛,再施食给畜生及饿鬼等。至超升台出食可用粥、馒头、粉、面等。若菜、豆芽等便不用了。念咒时观想七粒米可变四十九,四十九可变无量无数,如须弥山。 中午出食时所念的四句,内含三个典故: 1、大鹏金翅鸟 印度有大鹏鸟,翅很大,它们专门食龙,杀生很多,龙自龙孙差不多都被吃光了,龙王就去求佛,佛为大鹏鸟说法,劝它们不要造那么多杀业,但大鹏鸟也有难处,因为不吃龙就会饿死,于是佛安排弟子在午饭之前,先施饭食,分一份给大鹏鸟受食。 2、旷野鬼神众 先讲神和鬼有甚么区别?其实神既是鬼类,但神比鬼的道行高福报好。鬼有三种,无财鬼、少财鬼、多财鬼。 无财鬼无福得,没得吃的即饿鬼类,少财鬼少有人 ,多财鬼既是神,福报大,受人供养。当时印度旷野荒地有鬼类,在黄昏后便出现,恼乱人民百姓。(据说人的头上有光,有道德者光盛则鬼退,连低者光弱,鬼就来骚扰。)于是人民众等求佛,佛化作鬼王为之说法,亦嘱弟子饭前施食,令一切鬼神同受甘露法味。 3、罗刹鬼子母 有很多子女,据说有一千个之多,很长命,又有神力,五百年在天上,五百年在人间,上上落落,最痛爱的就是最小的儿子,这个儿子很顽皮,专门恼乱儿童,使小孩生病,不得安宁。人们就去求佛,佛用神力把这个顽皮鬼子收入一个钵内。鬼母寻遍天上人间也找不到,佛才告戒他,人人皆痛惜自己的子女,叫鬼母管束鬼子,不要恼乱人间,开示完把鬼子放还给鬼母,又命弟子多施一份饮食给他,希望鬼子母等,悉获法益。 4、甘露充满 是指以佛神咒之力得不生不灭的甘露法水,令一切众生受者法喜无量。再讲一点,施食时,有几处地方不能摆放,就是柳树、桃树和石榴树下,因为三种树都有破邪作用,若放于 此等地,鬼神不能走近,不能得食。佛事若要做得如法,才可“阴超阳泰”,即生者平安,亡者超升,两者均利。 现再讲过堂食饭的仪规。 儒家有所谓“食不言,寝不语”,佛门连吃饭都有规矩,举止手势,身姿都有要求。坐姿如钟,捧碗时,左手持碗,四指托碗底,大拇指压在碗边上,叫做“龙吐珠”,左手是龙头,碗是平白无故,右手拿筷子是龙爪点珠,这是吉祥尊贵相。此外,不得嚼食有声、不得使碗筷有声、不得大搏食、不得大张口待食、不得遗落饭食等,要添多少饭菜都以筷子动作表示。 还要心存正念。 随众过堂(五)发愿回向 吃饭时,先吃三口淡饭不吃菜,同时发三个愿;第一口饭,愿断一切恶;第二口饭,愿 修一切善;第三口饭,愿度一切众生,第四口才吃菜。 注意:若有穿袍搭衣,衣一定要撩起,不能坐在衣上。 1、用食指及中指拿起双筷 2、手指近筷子,右手把筷子竖起 3、用左手及筷子护着取菜碗 4、放菜碗到跟前 5、取饭碗 6、以“龙吐珠”姿势持碗。吃三口淡饭没发愿 7、需要加添饭或送菜时、非用口说,以筷子指示加添量 8、食毕,空碗叠好,放回来外面,筷子直置碗边与桌平齐,然后待结斋回向 居家,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应该懂得治家之法,并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人是家庭的一个分子,家庭是社会的雏型,欲想国泰民安,社会净化,必先从从家庭着手;要使空庭美满,必须自身做起。人在社会上生活有两大要素,就是精神上及物质上的需要,怎样才能够充实精神和物质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