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见五蕴皆空(显明法师)(5)

以上是约略说明如何谓之“五蕴皆空”,而“五蕴皆空”为的又是什么?这在《心经》里,已经明白指出,照见五蕴皆空为的是“度一切苦厄”。在人生来说,一切苦厄都在生老病死中,因为我们受业所牵,对生老病死作不了主

以上是约略说明如何谓之“五蕴皆空”,而“五蕴皆空”为的又是什么?这在《心经》里,已经明白指出,照见五蕴皆空为的是“度一切苦厄”。在人生来说,一切苦厄都在生老病死中,因为我们受业所牵,对生老病死作不了主。

生固然不能自作主张,老是自然定律,也是作不了主,而且老态龙钟,六根迟钝,苦不堪言。病呢?人人知道怕死,谁知道病北死还要难过。常言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也就是说,瞬间即成的死亡容易接受,慢慢折磨而死,那就难于忍受了。在我们一生的过程中,心里的烦恼是贪嗔痴,身体上的烦恼是生老病死。而“生老病死”四个字,却是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因缘。他为此而舍弃王位,抛下娇妻幼子,毅然人山修行。

修行人当然也是离不开生老病死的现象。进入暮年的释迦牟尼佛,有一次生了病,便吩咐使者阿难尊者到外面托钵,想化些牛乳回来喝。阿难尊者奉命化缘时,在路上遇到维摩居士居士问明原因,便说:“你别乱说话!佛怎么会生病?”阿难尊者被抢白了一顿,带着满腔委屈回去。佛陀说:“下回你再遇到这种情形,你应该说‘示同凡夫;众生有病,佛不得不病。’”他是为解脱生老病死而出家,却未曾了却生老病死。我们所见到的生老病死,是事相上,他所说的生老病死,是心里的;我自认为不老、不病、不死,便没有老、病、死。

这是很重要的,心病要用心药治疗,心一死,便什么都不能做了。我们修学佛法是修心,不是强调使身体强壮,练什么功或练什么丹。学佛,完全是观心法门。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色、受、想、行、识)炽盛等等,全是苦恼,若没有佛法的修养与见地,一味迷信,人云亦云,不知道真正了解之后才实行,便苦恼丛生。

但是苦乐本无绝对标准,而且往往是“苦乐在己”。好比各位现在来到这里听我这个老人胡说八道,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是有福不会享——晚饭吃过了,何不在家里搓几圈麻将?可是这一类人在各位眼中,可能又是业障鬼——有时间不去听经闻法,偏来搅这种能让人性沈沦的玩意。

这说明了:苦乐的分别,主要在各人的心念。心清净,事事清净;心不清净,处处苦恼。“心净则国土净”,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所说的,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的大意。这也是一部《心经》的中心思想。接下来的经文,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理也是一样。简单说来,空就是心,色就是色法、境界。修学佛法,首先要空其心,把一切屏除。

限于时间,这个题目就讲到这里为止。

注:“阴”“蕴”义同。新译曰蕴,旧译曰阴,皆有“积集”“荫覆(荫覆善法、真理)”之意。

(摘自《慧炬》第317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