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与死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从知道有生命的事实那一天开始,就要有面对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要知道,死亡的人,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亲友,这样的事,随时可能发生,这并不是让年轻人恐惧死亡,用死亡吓唬他们,而是要他们从小就知道死亡这样的事实,如此,才能帮助我们智慧的成长。 释迦牟尼佛在十多岁时,就发现人的生命过程,从生、老、病,到死亡的事实,因而促使他去修行、去悟道,使他成长、使他得到大智慧,进而拯救了全世界的人类。 (三)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可贵,并且运用生命使自己成长,奉献他人。至于什么时候死亡,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知道;因此,知道它会来临,但是不必忧虑死亡的事实会在何时发生。 在台湾,我有一位在家弟子,他深信命理,曾请了多位相命师为他算命,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九岁,到了那一年,他把工作辞去,财产分掉,等待死亡的来临。可是第二年仍然活着,於是很後悔的来问我说:“师父啊!我应该要死怎麽没死呢?您知道什麽原因吗?”我说:“也许你作好事积了德,改变了死亡的时间。”我又劝他说:“不要怕死、等死,活一天,就尽一天的责任及奉献,不去管什么时候会死,只要运用你宝贵的生命好好活下去。”结果他一直活到八十六岁才去世。 五、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许多人从哲学上和宗教的信仰上,来建立生与死的理论和观念,也有人相信神通,用宿命通、天眼通,看过去及未来;这些,我只能说是人的一种希望、一种看法和一种追求,但并不是可靠的。 中国的儒家学者主张“朝闻道夕死可矣!”又云:“生死由命”或者是“听天由命”,也就是说,生死是由命决定的,但是儒家并未说明命是什么?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老子讲得很有道理:“出生入死”,出生一定会入死;又云:“人之生,动之死地。”当人生的时候,死亡这条路已经开始在动了,因此,老子叫我们不必担心生与死的问题,只要“尊道而贵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是说,只要有道德,至于人的生死,让它自然即可。 西方的宗教,不相信人是有过去世的,他们说人的生命是由上帝所创造、所赐予的,死亡时,也是应上帝的召唤回天国去,这也很好,一切由上帝支配,不必担心着生与死,这也算是快乐又幸运的事。 泛神论的哲学,是说生命来自于整体的神,死亡又回归于整体的神。唯物论的哲学,则是生死都是物质现象,生如灯燃,死如灯灭。 而佛教徒是相信人有过去世的,但是,生从哪里来?是否要借神通去知道呢?不需要,因为过去的生命是无限的长,无法去追究一生一生再上一生,究竟是从哪里来?我们只要好好的作最大的奉献、最好的修行,其他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顺其自然。 六、佛教徒的生死观 (一)我们在这现世一个生死的阶段,只是在无穷的、无限的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段落而已。就像不断地在旅行,今天在纽约出现,明天不见了,接着又到了华盛顿、芝加哥等地,每天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又消失;生命也是一样,它是无始的事实,死亡不等於生命的结束,而是一期生命的过程告一段落,另一期的生命过程正在等待着去接受。 (二)生命的生灭现象分为三类: 刹那生灭刹那,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之中。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以及心念等,都是经常在生起,经常在消失;心理及生理,不断地新陈代谢,不断地变动,有生有死,有起有灭。 一期生灭从人的出生到人的死亡这个过程,一期或一个阶段的生与死。 三世生灭无限的过去三世,无穷的未来三世,加上目前的现在三世。就以这一生的现阶段来说,前生、未来及现在,就是三世生命;无限的过去未来现在;过去的过去未来现在,未来的过去未来现在,现在的过去未来现在。 这样的观念和理论,能为我们带来希望及安慰,也为我们带来在此生中,必须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不应当死的时候,去自杀是对过去不负责任,对不起这一生,甚至可能扰乱对未来的前途。 (三)生与死的升华现象,分为三个类别,三个段落: 凡夫众生的分段生死分段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一个过程,一生又一生;从生到死,从死到生,这就是叁世生灭。但是,凡夫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只有生死,没有提升生命的意义和品质。 圣者的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就是用佛法来修行、来成长,帮助自己来提升生命的品质。因此,慈悲和智慧的功德身在变,不断在净化;由菩萨的阶段或者罗汉的果位,乃至到成佛的层次,一级一级,不断地提升,这叫做变易。 大涅槃的不生不死前面讲的都是有生有死,到了成佛的果位,也就是大涅槃境界时,超越肉身,实证法身,绝对的不生也不死,并且能以种种身分,普遍地出现在所有众生的生死苦海之中,虽然还有生死的现象,但是,已经没有生死的执着、烦恼及不安。 七、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能有尊严? (一)能生则必须求生,非死不可则当欢喜地接受;感恩生存,也当感谢死亡。以禅修者的立场来看,死亡可以分叁个层次或叁个态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