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佛果的基础----五戒十善(4)

《十善业道经》云: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

        《十善业道经》云: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第十,不痴而修因缘观。
       《缘起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看到一切事物都是缘生缘灭,因果相续,在空间上是无量无边,相互依存,错综复杂的联系着,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相续不断,循环往复的流转着,形成“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因果关系。不可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
       《十善业道经》云: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以上十善法,要从身口意三业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着力去修,务使三业清净,六根纯和,远离五欲,不染六尘,做一个清净的佛弟子。


戒律:戒是有所不应为;律是有所应当为。
    我们每天应该诵经修持,时时提起正念,有机会要去受持种种的戒,因为佛、法、僧中的法宝就是戒、定、慧的无漏法,我们应当修学。我们皈依三宝后,不论是要修学什么法门,都应该进一步去受持戒律,因为戒是一切法的基础,所以佛陀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既是此意。
    一、戒的意义:
    佛陀在各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无量无数的戒律。佛陀教导在家的学佛者(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女居士称为优婆夷)一定要学持五戒,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忘语与不饮酒,毁犯这五戒中的任何一戒,都可令我们坠落投生恶道。我们皈依三宝后,不管有没有受戒,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实行五戒。
    二、五戒: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不妄语。⑤不饮酒。
    三、受持五戒的好处与功德:
    严持五戒,戒体清净者,他死后可保住人身或升天,不会坠落。根据因果来讲,有下列六种功德利益:
    ①、持好五戒者,死后升天:持好五戒者,内心会感到清凉,觉得没有对不起人家,内心感到安稳,问心无愧;临死时会生起善心,此善心会使他投生善道,做人或升天。
    ②、持戒者无事不得:持好五戒者,功德力大,他所求所愿都容易得到。
    ③、持戒者远离灾难恐怖:生生世世持好戒律者,将永远投生在善道,不会投生在恶道;在善道中会遇到善人扶持与帮助,所以会远离灾难,远离恐怖。
    ④、持戒者鬼神善护:鬼神会保护、敬佩持戒者,因为唯有过去受持戒律,努力修行者才能做善神,他们看到佛教徒能持好戒律,会生欢喜心。另一方面,根据经典说,受持五戒者每条戒有五位善神发心保护。
    ⑤、持戒者易得禅定:持好戒律,贪、瞋、痴等烦恼少,那修禅定就比较易有成就,。
    ⑥、持戒者能证悟果位:不依戒律修行者,是不可能觉悟证果的,所以唯有持戒清净者才能证悟圣果。
? 犯杀生戒的过失:
    心怀恐惧,眷属不和,短命,为社会人士所憎恶。造杀生业太重的人,今生有怕死的心理;眷属经常和他吵架与决裂;多病短命;为人所憎恶,就好像一些人,人间人爱;反之有些人却人见人厌,即使是不认识他的人,也会对他生起憎恶之心,那是因为他造了恶业。
①、不杀生:
    杀生戒具五缘成不可悔:
    1、所杀是人。2、作人想。3、有杀人心。4、兴方便(自作、教他、遣使)5、被杀者命断。
    在杀生戒里,凡是自己杀,教人杀,遣派人家去杀,此三种杀法,都等于自己杀。我们用种种方法使众生命断,称为杀生。杀生的果保有轻有重,它是根据所完成的因缘来决定的。如果完成下列的因缘,那就成为犯杀生罪。
   1、是众生(有生命):所杀者有生命。
   2、众生(生物)想:蓄意杀害时,内心知道是有生命的。比如你恨某人,杀不到他,因瞋恨心的驱使,你拿木头来乱砍,这是没生命,而作生物想;或是在夜暗中走路,无意间踏死一只蜗牛,这就是没做生命想。
   3、有杀心:我们起心要杀害对方,叫做有杀心。杀心与想的不同是:杀心就是内心有杀害众生的心理行为(心行);想就是内心起要杀众生,然后对那个境作想。比如说:现在我坐在家里,心要杀人,但是那个人没在面前,所以没有作想,却有杀心;当那个人在我面前时,我要把他至于死地,这叫做想,所以这个想是对境(众生)作某某众生想;而杀心是我们造杀业的整个过程中,想要对方死,叫做有杀心。
   4、兴方便:用种种方法去杀害众生。
   5、命断:你所杀的众生的性命断掉。
如果是断人命是上品罪(重罪),不可忏悔;是畜生断命是中品罪(中罪),可以忏悔;所杀的人没死是中品罪;畜生命没断是下品罪(轻罪)。如果不受五戒,杀生照样有罪。
? 犯偷盗戒的过失:
    犯偷盗戒者将来贫穷,因为偷盗的人贪,贪的果报就是将来贫穷,财物耗减;你偷人家的财物,将来你的财物也会很快散失掉;另一点是别人的东西不见了,就会怀疑是你偷的。
②、不偷盗:
    不与而取就是偷。具六缘成不可悔:1、是他物。2、作他物想。3、有盗心。4、兴方便。5、值五钱。6、离本处。
    1、是他物:那财物是他人的。
    2、作财物想:明知是他物而非己物。
    这两个条件的分别是:比如你来庙堂,从大殿中走出去,要回家的时候,穿错鞋子,这样的情形--鞋子是他物,但是你并没有作他物想,以为鞋子是自己的;有时候那个东西是你的,却以为是他人的,就去偷。这种情形很少发生,确是有可能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