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对《现代因果实录》作者果卿居士的赞叹

宣化上人,果卿居士

宣化上人对《现代因果实录》作者果卿居士的评价

上人涅槃前与果卿父女在一起 (上人最后就是在图中这间房子、这张床上直到入灭的)
 

这是宣化上人在一个千人法会上的公开讲话
末学根据宣化上人录音整理
各位善知识,各位同学:

大家在万佛城这里,要知道为什么到这儿来。到这儿来,世界这么宽,为什么这么多人聚会到万佛城。这都是每一个人的善根成熟了,应该开花结果了,大家一起聚会,切磋,互相切磋,琢磨,互相琢磨。勇猛精进,有进无退。菩提道上,是只有向前进,不能向后退。暂时受苦一点,但是将来啊,永远把苦就了了。所以我时时都说这么两句很浅显的话,什么呢,「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有苦要是不受了它,苦永远都存在着不了的。你有福报不享受它,永远福报都是存在的。
所以才说:「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再说一遍,恐怕你们记不住这么浅显的话。所以啊,不妨再多说一遍。「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要把这两句话常记得,你什么苦都能吃啦,什么苦都能受啦,什么福都不愿意享啦,你们愿意把它保留一点。保留这个福报,不把它都用尽了。这是我们修道人应该知道的。

那么,今天中午,我和大家说的话还有很多没有说完。

我说这个维摩居士啊,阿罗汉都不敢向他问机,问候他的病症,都被他以前呵斥过。菩萨也有很多不敢去,最后文殊菩萨和他讲修道的秘诀。那么,文殊菩萨和维摩居士互相问答,那么大家要没看过《维摩诘经》的可以把这一段研究研究,看过的,更应该深凿去研究这部经典。

为什么说维摩诘居士?

因为我们这儿,我在天津请了这位杨居士,杨作相(即果卿居士),他能专心一致地研究开示录和所有的浅释。他也不一定完全都看过,可是啊,居然在他教化的这一班人,也就是天津这一批信佛的人,有一百多人都受他的影响来信佛。信佛这是很平常的事,一百多人也不算什么,到处都可以凑几百个信佛的人。可是中国大陆上虽然说是宗教自由,可是哪一个宗教也不敢公开去布教。所以杨居士他们有一百多人,可以说是在私人的家庭里常常聚会,到杨居士家里去学习佛法。

那么,这期间居然就有二十多位得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都得到这种种的「通」。他们并不是做出家人,而是以在家人的身份,诚心诚意地来研究佛法,得到这个功夫。


那么,我到美国三十多年,毫无成就。信的人虽说有几个,真信的人还没有多少,都是在皮毛上转来转去,说是出家了,但是不像出家人的样子,威仪也不好,一切的态度也不好。都是所谓「不及格的」。

我想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徒弟呢?奥,原来我这个做师父的不会教化人。所以教不出来人才。那么,我自己天天都生大惭愧,生大惭愧,觉得自己没什么能力教化人,又不可以罢工,教化人又要继续、继续continue、continue(继续),不断地来教化人。不管会不会教化,我都要尽我一份愚诚的责任。所以我这么多年就等着青年有为的佛教徒到这儿来把佛教发扬光大。

等了这么多年,现在天津的一班人,大概也都是和我有缘吧,现在我都想把他们请来。可是好事多磨,居然去签证,大使馆拒签。虽然这样子,我还不气馁,还是要再接再厉,再想办法。把这些个,还有七个人,都邀请到这儿来,准备开一个宗教研讨会,把世界所有的宗教,无论哪一门,哪一派,哪一宗,都把他请到这儿来。我预备所有的外边来的人的路费,一切食住,用多少钱我也来负责任。以及各学府的,各学府的名教授,各学者,都预备请他们来,当面来研讨佛教的真理和救世的方针。救世、救国、救民的方针。令众生离开苦海到乐邦,到极乐世界去。想这个法,所以这个事情是很重要的,你们各位都要做护持道场的一份子。都不要向后退,也不要懒惰,不要躲懒偷安,要努力精进,有所成就了,才能弘扬佛法。如果无所成就啊,你没真功夫,是不能弘扬佛法的。

我今天因为想要休息休息,因为昨天也是讲三次,前天也是讲三次。一来就开始讲,到现在讲了有七八次。杨居士也觉得很疲倦,我也觉得很very tired。所以今天晚间想要休息。想不到又来一个不叫我们休息的人。所以他说希望晚间和大家说说话,那么好啦,就少休息一会儿,多做一点事情。你们大家要洗耳恭听,不要马马虎虎在那儿睡大觉,睡大觉,我们辛辛苦苦地都浪费了。要讲出来对你有利益,这是没有白讲。你不pay attention,不注意,像耳边的风就吹过去了,这是量不得力。我今天不多说,请翻译的人翻译完啦,再请杨居士多辛苦啦。

(女声翻译……)

刚才说到,人都有五眼,有的人就说:「哎,我怎么没有呢?」你并不是没有,你没有好好地保护它,没有好好地修持。人人都具足五眼。所以啊,我们大家都不知道修持,也没有人认识。所以人人都变成在菩萨、阿罗汉来看,我们都是盲眼人,都等于瞎子一样。为什么呢?没能开天眼哪,肉眼哪,法眼哪,慧眼哪,佛眼,都没有开。没有开就不能怀疑有开的人。方才我说天津的一班人,得到五眼的有二十多个。在四五年期间有这么多个开五眼的。没有旁的,他能开,就是因为他们都很诚恳地,对佛毕恭毕敬,念兹在兹地,时时刻刻也不忘了佛,用功修行。佛呀,慈悲喜舍来帮助他们,他们都有这种功夫。你们不妨试一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