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大和尚是一位十分和蔼可亲的老人,看到了他,也就体会到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仙风道骨”四个字的真正意思了。 大和尚个头颇高,也很清瘦,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时时被掩遮在长长垂下的罗汉眉后,再加上高高凸出的脑门儿,就更增加他老人家不同凡响的“仙气”。 大和尚本身的故事很多,但我最喜欢听的却是“豆芽菜”的故事。 那是大和尚还没作“大和尚”之前,其实是他的童年时期。大和尚小时候体弱多病,几乎和一根绿豆芽一样,在家里时总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并且动不动就咳,一咳就喘不过气来。但有一次妈妈带他去寺院进香时,他却容光焕发,显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情,往日的病态也一扫而光。 妈妈觉得很奇怪,但当她带大和尚回家后他又恢复了病状。以后只要每次带他去寺院他便什么病也没有,一回家又旧病复发。就这样往往返返,最后家里人不得不让他去剃度作了和尚。 那时大和尚才八岁…… 在大和尚身边的日子里,我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平等的慈悲心,我也体会到了怎样才算是宠辱不惊的气度。 每天,从世界各地以及中国各省市前来九华山的人摩肩接踵,拜会大和尚的也络绎不绝。大和尚很多时候是外出的,在山上时除了要处理全山近百座大小院的事务外,还得参加会议、解决纠纷、接待客人…… 记得有一天,一对东北老夫妇前来朝山,他们迫切想见大和尚一面。但数次都被侍者拦在外面。侍者考虑到大和尚近来每晚很晚才休息,每天早晨四点钟又起来参加早课,早餐后便一直在处理寺务,接待客人,一直忙到中午。那天中餐后,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空闲时间,大家想让大和尚稍微休息一下,但那对老夫妇就在这时出现。 老夫妇非常不讲理,他们振振有辞地说下午就要离开九华,一定要在这时候见大和尚,口气坚决似乎没得商量。侍者看看他们没什么文化,又有些无理取闹的样子,就怎么也不让他们进去。 这时,大和尚听到外边的嘈闹声就走出来看个究竟,问明原由后,他忙请老夫妇进屋并让侍者沏茶,然后花了整整两三个小时倾听老夫妇絮絮叨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事后大和尚还特意批评侍者不应该以高下心来对待一切人、事、物。说自己累一点不要紧,只要能满足他人的需求,尤其是正当的需求,自己做出这么一点小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样的小事,在大和尚的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和尚每天所见的客人来自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工作岗位,士农工商几乎无所不包,但不管对待任何人,大和尚的态度总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迎送任何客人时总是他那特有的不紧不慢的步伐。 大和尚在威仪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经常教导我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路、吃饭、穿衣、睡觉都要保持警觉,时时提起观照功夫,不要因为没有人看见就可以放纵自己。 我就是因为晚上在房间走动时没有绑裤腿而被他训过好多次。 大和尚对我特别关爱。尤其是我陪同他外出时,本来是我应照顾他的,但很多时候却恰恰相反,我反而成了受照顾的对象。 记得很多次外出时,等晚上我一觉睡醒,发现大和尚已在床上打坐,而看看表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钟。有时大和尚发现我也醒了便会扭头说:“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应付,年轻人多睡一会也没关系”。那时,我心里总是很感动很感动,甚至觉得回到小时候睡在爷爷身边,缠着爷爷讲故事的情景。 大和尚今年七十五岁了,但他却更忙了。他现在不仅仅要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更将全部身家性命押在了筹建地藏菩萨九十九米铜像上。 这几年他出外的次数也更加频繁了,但十有八九都是为铜像。 这两三年我不在他身边,但每次打电话时他总是忧心忡忡地告诉我现在筹款有多困难。本来按照有关规定,地藏菩萨铜像九十九米的高度是不可能被批准的。但大和尚一次又一次地去北京,国家宗教局和建设部的官员硬是被大和尚为佛教舍身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最后,两个部门竟然都批准了那份被认为是无希望批准的报告! 大和尚说他现在吃饭在想铜像、睡觉在想铜像、走路也在想铜像、口口声声都不离铜像……。听到这些,我的眼泪就差点流了下来——他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到底是为了谁啊?…… 五、李木源居士 我在九华山生活了五年。 第六年,在李木源居士的极力成就下,我来到了新加坡学习。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而干净的岛国。它的美丽不仅是它外在的岛国风情和如诗如画的生活环境,更是它内在的民俗民风和崇德兴仁的社会风气。 在新加坡生活已有三年了,这个国家给了我数不完的惊讶。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勤政廉政的“保姆政府”、三大语系具足的佛教模式、九大宗教和睦相处的多元社会、虔诚得近乎惟师命是从的信众外,还有搞得轰轰烈烈的敬祖祭祖活动——这种缅怀先贤遗风遗德的活动在它的发源地已几乎绝迹了,但在这方土地上,我们举目便能看到张王李赵各种姓氏的祠堂宗庙。 很难相信,这些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完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里。 我所住宿的居士林是新加坡一间经营得最成功的佛教团体。虽然它的占地面积有限,但它却拥有新加坡诸多宗教及慈善团体中阵容最强大的会员(居士林林友)。居士林创立至今也不过区区六十余年,但由于先贤前辈们的真诚付出及李木源居士的全力推动,使它成为当今世界上难得一见的居士学佛团体。 李木源居士在居士林做义工已有三十多年了,近年来,他更是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一心一意将全部精力投注到居士林的发展上。 李居士承认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因为他从来没有过问过女儿的功课,他甚至连大女儿属什么生肖,小女儿上几年级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她们的生日了。 去年大年初一,当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欢欣当中时,他却忙忙碌碌为一个不曾相识的人处理后事。并且,他处理后事从净身、化妆、瞻仰、助念、直至送殡,“一条龙服务”,一个人全包了,但却分文不取。有些丧家感激涕零,再三要求要有所表示时,李居士总是劝他们到居士林作慈善:或印经、或赠药、或施棺、或助学金、或度岁金、或老人院……。也正是这样,无以计数的男女老少在他的引导下进入佛门,走向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全新旅途。 李居士是一个办事效率很高的人。 在处理具体事务时,他大刀阔斧,铁面无私,从来不会偏袒一方。只要有人违犯了规章制度,不管这个人是谁,不管他在团体中多么重要,也不管他有多硬的后台或多密的关系网,他完全依规定果断处理,从来没有手软过。他常常说:“一个团体宁可无人,但决不可无法无天”。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