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青年手册(6)

◎财富无法熄灭欲望的渴求,斗争无法产生真正的胜利,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开展。 ◎佛陀在他的教诲中,提供了我们道德行为的准则,他认为人们虽然生活在无常的痛苦中,然而只要我们学会了认清自我,
  ◎财富无法熄灭欲望的渴求,斗争无法产生真正的胜利,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开展。

  ◎佛陀在他的教诲中,提供了我们道德行为的准则,他认为人们虽然生活在无常的痛苦中,然而只要我们学会了认清自我,并且依循佛法自我持守,便能体会到实质的幸福、喜乐。

  ◎佛教不是要拿来作学问的,而是要人在寻常生活中引导自己发掘生命的意义及目的。

  ◎试著放松身心,尝试不受不相干的事情烦扰,让它们随来随去。

  ◎人一生气,他就在地狱的境界中。无嗔的心是清凉、新鲜和理智的,是真正快乐、同情与爱的基础。

  ◎人往往祈求祥和,然而,只有在内心的冲突解决后,世上才有和平呈现。

  ◎往好处想的人,快乐满怀;往悲观看的人,痛苦不已。

  ◎知识是世界上的成功之钥,沉思是领悟完美幸福的良器,而道德则为二者所需。

  ◎快乐的秘诀与成功的生活均在于现必须做的事。

  ◎钟爱百样事的人,同样也有百种悲苦,无所爱的人也就没有痛苦,这种人才能从悲苦中解脱。

  ◎认知心中爱和理解的种子,我们是园丁,确认、灌溉、耕耘最好的种子。我们需要真挚的坚信;在我们心中有好种子。

  ◎要学著接触你心中的正面种子与苦难种子。

  ◎愿我有能力去认知、去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这是很重要的修行。

  ◎佛陀希望我们耕耘的爱,不是占有或执著的爱。我们所的人,不分老少,都有执著的倾向。在呱呱堕地那刻,无明和我执就已经在那里了。每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侯,就产生占有的倾向。在被爱的时侯,则希望能得到爱人所有的注意力,不希望他去爱其它人。占有的爱与独裁无异。

  ◎想要控制所爱的人,主宰他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在健全的感情关系中,是有一定的占有和执著,但如果太多了,爱人的人和被爱的人都会受苦。

  ◎忍辱是最高的品德,这是忍耐他人所施予的苦和容忍他人的过错。

  ◎‘愿我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只要仍旧拒绝自己,仍旧继续害自己的身心,就谈不上爱他人、接纳他人。

  ◎冷漠,使一切变得难以享受、了无兴趣、不值努力。我们将无法体验爱或慈悲, 生活也会变得无趣、无意义。我们甚至不会注意到秋叶的美丽,或是邻近儿童的笑声,更无法接触他人的苦难或快乐。如果你发现你为人冷漠,就要请求朋友帮忙。

  ◎许多心理压力是源自于我们拒绝面对现实,不愿接受生命的真实面。

  ◎接触生命中每一时刻的喜悦。把微笑、爱的眼神、快乐带给生命中每一位我们碰见的人。发挥你的才华,找出快乐,带给你自己和他人。禅观的喜悦能滋育正念、理解爱。试著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深刻快乐。我立誓,要在早上将喜悦带给一个人,要在下午解除另外一个人的苦难。问你自己:‘今晨,我要将微笑带给谁?’这就是制造快乐的艺术。

  ◎如果你还没有办法爱自己,你就没办法爱你的敌人。但,当你可以爱自己时,你就有办法爱所有的人。

  ◎快乐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有互依互生的本质。如果你能使一个朋友微笑,他的微笑也将滋润你。你若找到了通往和平、喜悦和快乐的道路,你也是替大家找到了通往和平、喜悦和快乐的道路。

  ◎永远控制自己,保护众生。

  ◎由于助人而受感恩,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温和而人们喜接近,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嗔恨之火燃烧著人类世界,唯有慈爱才能给予冷静和安抚;慈爱为第一善德。

  ◎以感激的心情,宽容的精神,谦卑的态度,不断的学习、成长,追求改善自己,才能成就充实的人生。

  ◎战胜自我情感的人确实是慈祥可爱。他们对万事万物无贪无嗔,以平等之心对待一切,这就是与众不同之处。

  ◎世间的事,不是每一件都用道理讲得通的,有时必须用忍辱去解决。

  ◎不幸的事情随时会发生,什么事都作最坏的打算,永远没有失望。

  ◎有智慧的人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到避免受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