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方老师过去讲的真话,他说现在学校,学生来学校的目的是混文凭,老师在学校里混钟点费过日子,没有教学。这个现象非常严重,如果学校都是像这样下去,学校里不会出人才,这个社会的动乱永远不会终止,而且是愈来愈严重。这个五十年当中我们看到了。往后能不能好?太难了。所以我们现在是全心全力来推动基础教育,紮根的教育,你才能挽救,除这个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拯救。我们从小没有学过紮根教育,现在补习来得及,恶补!知道这个东西重要,认真努力修学,可以帮助自己,自己有成就,当然你就能帮助别人。基础有了,认真去做,我估计顶多两年,根基紮稳了,两年之后怎么办?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常常想我们能够有个十个人、八个人,有个小精舍大家在一起修学,那个效果很大,进步也会很快,依众靠众。但是这十个、八个人在一起学,那是大福报!想想我们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找个小道场都找不到。 我在香港有个很小的道场,三层面积只有九千平方尺,就这么一点点大,在那边也讲了两、三年。最近有几个同修看到我们道场很小,发心要送个大道场给我,我们里面同修听到都很高兴。我想了想,想到最后还是谢谢他,不要了。为什么不能要?道场一大,人心就变了,名利心就生起来,贪瞋痴慢就生起来。我说人还是苦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他有道心,有道心能成就,沾上名闻利养就完了。所以我就谢谢他,我说我这个已经很满足了。如何帮助人、成就人?我每天讲经是在网路上同步播放,这个网路应该全世界都可以收到,大家在网路上、在电视卫星上我们一同修学都能成就,成就不一定要在身边。孟子的成就,不在孔子身边,那时候孔子已经过世了,孟子自称为孔子的私淑弟子。就是他有志、他有毅力、他有决心一生学孔子,他学得真像,真学成功了。孔子在世那些学生,今天我们讲儒家都讲孔孟,没有讲其他的人。由此可知,虽不在老师面前,依照老师的着书,孔子的着书流传在后世,他依教奉行,他成为圣人,今天讲儒家都讲孔孟。在佛法里面有这个例子,蕅益大师私淑莲池。莲池大师一代高僧,他非常仰慕,他学习的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莲池大师的着作留在世间,他依教奉行,一门深入,最后他也成为净土宗的祖师。 所以不一定在老师的身边,离开老师没有关系,尤其现在网路、卫星、光碟非常方便,只要懂方法、懂理论,无论在什么地方,顺境、逆境全是修学最好的环境。顺境里面修什么?修不起贪心,这个很重要;逆境里面学,学不生瞋恚。我们的贪瞋痴慢都必须在人事环境里面,把它磨得乾乾净净,你烦恼就断了,烦恼断了智慧就开了。如果在顺境,别人恭惟你、恭敬你、供养你,你就生欢喜心,你就完了。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你就气得半天,气得好几天气都不能消,这就完了,你不是在修行。修行是要把自己烦恼习气,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磨得乾乾净净。这就是《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千万不要羡慕“善财的命真好,他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们一生当中一个都没遇到”,那你完全想错了。你天天遇到,无时无处没遇到,遇到你不认识,你不知道那是善知识。所以你要懂得,善财的成功,他一生认为自己一个人是学生、是凡夫,除自己之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善知识,都是佛菩萨,所以他成功了。就在这一念之间,五十三参给我们修学上最重要的提示,他给我们做出最好的示现,让我们在这里面体会,明白、觉悟了,我们也会修。 真正要做到,如《坛经》上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是在上个星期五,佛学答问里面,有些道场的义工问了几个问题。道场里面的工作人员不如法,做得不如法、不合理,问他们有没有罪过?有没有因果报应?我的答覆说他的因果他自己负责,我们不要去理会他。我们如果说看到人家的过失,就常常记在心里,变成自己的过失,这个错了,这不是学佛的。学佛的人看到别人做得不对,造作罪业,立刻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有改之,无则嘉勉。不要把别人过失记在自己心上,不可以把别人过失挂在自己口上;把别人过失挂在口上、记在心上,你的过失比他还要严重,你就错了,你就不是佛弟子,你就不是修行人。真正修行人不是这个做法的,这个道理要懂。 别人在我面前示现好的样子,是我的善知识,我要向他学习;示现负面的、不好的样子,也是善知识,也要感恩。为什么?他提醒我,让我想一想我有没有?有,赶快改,没有,要提防不可以犯他那样的过失。对我都有好处,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友。你这样才能学到东西,你天天都有长进,天天都有进步,烦恼轻智慧长。如果说常常看别人过失,那你这一生就完了,为什么?你必定是往下堕落。你很不聪明,把你的心当作别人一切不善的垃圾桶,你说你能算聪明吗?所装的都是别人的不善,都是装着别人的恶业。你自己不堕三途,谁堕三途!聪明人只装别人善的,绝不装别人恶的,造得再恶的,我也不会把它放在我心上。你这样修行就跟《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会成就你纯善的心、纯净的心,你成功了,这个重要。所以我说他问得很好,为什么?都是示现,他不问我们也不会说,这一问我们一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了,多少人都得利益。我说你问得很好,那个做不善的事情也做得很好,都是表演,你们两位菩萨在表演给我们大家来看,让我们在这里面体会到、觉悟到,明白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四摄、四悉檀这是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接引大众,世尊教给我们一个原理、原则。四悉檀这个名词叫梵华合译,檀是檀那,就是布施;悉是中国话,悉是普遍。也就是四种普遍的布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真的是不分界限、不分族群,普遍布施,对一切众生。第一个是世界悉檀,内容讲的是什么?欢喜。我们首先要知道,大乘教里面佛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布施。所在之处,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怎么样让他欢喜?是不是随着众生的爱好?佛经上讲,四摄法的第一句说,“有妙三昧名随乐”,这就是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可是菩萨跟我们凡夫不一样,菩萨随顺一定要与性德相应,让众生生欢喜。不能够引起众生的烦恼习气,贪瞋痴慢你把它引起来,那你就错了,菩萨不能做这个事情。欢喜心从正面的能不能引得起来?能。我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经教,听众有这么多,大家都很欢喜来学习,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的一个好例子,一个好的榜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