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诫观法(6)

欲断结使,即修五停观法以对治之。安般守意,入三脱门,观空离相,结使断除,身心寂静,故不起烦恼。烦恼灭处,名真解脱。解脱者,则大涅槃。欲起染心,当自挫辱,挫不令散,名为净心。 偈曰: 佛于波罗奈 三转厌离

欲断结使,即修五停观法以对治之。安般守意,入三脱门,观空离相,结使断除,身心寂静,故不起烦恼。烦恼灭处,名真解脱。解脱者,则大涅槃。欲起染心,当自挫辱,挫不令散,名为净心。

偈曰:

  佛于波罗奈  三转厌离行  授与四谛法  为治烦恼病

  永断生死根  成就智慧命  修禅断结使  照理心悬镜

  调心唯柔软  持戒须弥硬  戒净不悔恨  布萨心喜庆

  烦恼生结使  结使长烦恼  唯有禅定力  摧之如腐草

结使妄取舍  翳厚障见道  故修五停观  净心内明了

 

  诫观十八界假缘生法第十九

  何名十八界?身有六根,谓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谓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三六假合,名十八界。云何名根?能生诸业,长养任持,故名根。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云何名识?能了前境,妄起分别,名为识。然此根尘互相涉入,名十二入。假缘生起,无真实性。众生不达,谓内外入,有常乐我净,贪心热恼,坚着执取,迷惑昏谬,不信圣道,顺情生贪,违意起嗔。以此贪嗔,增长结使,此名凡夫以十八界。

学人十八界者,着三十二相,名贪色。愿闻说法,名贪声。愿上香供养,名贪香。愿证大乘理教诸法实相,名贪味。愿得清净法身,名贪触。愿成一切智,名贪法。于此缘修之中,有善贪、嗔、痴、慢。进求上地名贪,背舍劣行名嗔,情有向背名痴,见身证道名慢。故云学人十八界,义名智障,非有烦恼,非无烦恼。能知二种根尘,而炽燃修入平等大道无为法中,故名净心。

偈曰:

  尘境虽如幻  见色起慈悲  发意离谄慢  不失四威仪

  六尘行坌污  亦是行者师  除病不除法  七觉分修持

  虽观文字空  要须遍读经  广寻圣者义  般若渐得成

  虽观根尘空  和敬护人情  戒仪须具足  修德慎恶名

  虽观诸行空  对尘修五停  贪痴结使断  寂灭心安宁

  虽观三界空  择恶善须归  修行择觉分  离垢识是非

  虽知三谛空  知谛义穷微  常依二谛说  与理不相违

  十八界虽妄  出生于珍宝  观解缘和义  不生亦不老

七地大菩萨  不名无烦恼  金刚心灭后  然证无为道

 

  诫观修习安那般那  假相观法第二十

夫坐禅要法当有十种:

一者,先托静处,远于水火、禽兽、音乐、八难土境,令心安隐。

二者,厚敷草蓐,中高边下。

三者,缓带衣裳,节食少饮。

四者,结跏趺坐,左手压右手,闭目合口,齿不相啮,端身平视。

五者,年少腹饱,当数出息。年老腹饥,当数入息。

六者,当观出息去鼻远近,入到何处,即知气色初粗后细,下至气海,上冲于顶。

七者,从第一息,数至第十,若未至十,缘于异想,还摄取心,更从一数。

八者,手掌之内置一明珠,系念观珠,心心相续,光明即现。

九者,如五停观,对治现行五种烦恼,随起随治,随分解脱,烦恼不行,令戒清净。以戒清净故,诸天欢喜,善神卫护。

十者,以修定故,举动审谛,心不卒暴,谦下柔和,忍辱无诤。以是功德,增长智慧。临命终时,他方菩萨,来迎神识,不遭苦患。诸天世人,所共称赞,生于净土,见佛闻法,永离三途,受解脱乐。自余诸法,如经所说,汝当受行,成戒定根,根性明利,名为净心。

偈曰:

  凡夫学道法  唯可心自知  造次向他道  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  人重德能成  远众近静处  端坐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  口勿说他短  结舌少论量  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  内智怀实货  头陀乐闲静  对修离懈惰

 

诫观善恶相资法第二十一

夫善者是诸恶之师,恶者是万善之资。经曰:众生能度佛,佛复度众生。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众生而成佛道。经曰:高原陆地,不生莲华。淤泥之中,出生华耳。又一切众生,皆因于佛而得解脱。言诸恶者,谓五逆十恶,犯四重八重禁,谤诸贤圣,破正法轮,一阐提等。菩萨于此将为福田。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于三途四趣,代诸众生受碎身等苦。软语引导,教令忏悔。慈心拔济,救令得乐。广开甘露,说微妙法,破彼恶业。善言诱示,令信十善,生人天处,复劝回向无上菩提。因是功德,菩萨道成,即名众生亦能度佛。又身中真性,由人弘显。若无信力,闻思修等,诸佛菩萨虽具慈悲,无如之何。是故诫汝,凡是罪恶可贱众生,惟起哀愍,不应嗔骂,生下劣心。又见上行清净好人,不应偏重别请供养。何以故?善恶一如,性俱空故。于好丑色,二见平等。常观空寂,入三解脱门。含生之类,皆如幻化,不着诸相,名为净心。

偈曰:

  欲得解脱乐  疏己常亲他  行慈拔彼苦  自度生死河

  若闻我与彼  便是分别魔  众生寿者见  贤圣共讥诃

  法界同一如  真妄水共波  波者即是水  水者即是波

  善门有多途  慈悲最是急  是故萨陀伦  世号常啼泣

  怜愍众生故  舍乐怀忧悒  护生成佛因  损生佛道涩

无财施贫厄  分食与减粒  若能修一慈  十六分不及

 

  诫观六道众生善恶因果法第二十二

  造因感果,数若恒沙,今略言之,一十八种:一者粗因果,二细因果,三大因果,四小因果,五轻因果,六重因果,七明因果,八暗因果,九香因果,十臭因果,十一延因果,十二促因果,十三愚因果,十四智因果,十五凡因果,十六圣因果,十七真因果,十八妄因果。

  先举现果,后出其因。粗果者,地狱畜生饿鬼等故。细果者,无色界四阴身故。大果者,色界梵天,及大龙、金翅鸟、摩竭鱼等三由旬者,节级乃至八万四千由旬,及阿鼻地狱身等,善恶报差,大果所摄。小果者,下至翾飞蠕动,如小微尘,但动不能行故。轻果者,诸天报身,轻举飞行故,五通诸仙,紧疾夜叉鬼神等故。重果者,如铁围山中,大蟒大兽,大海盲龙,身重如山故。明果者,人天中,有日月光,火珠身光等故。暗果者,如八大地狱,但闻忍苦声,目不见故。香果者,上界诸天毛孔之中,皆出妙香,闻者心悦,及依报处,宫殿等香故。臭果者,畜生饿鬼,不净业鬼,人中臭物,无可比故。延果者,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劫故。促果者,如蝎蠓等生,生竟即死,不得暂停故。愚果者,凡夫鬼畜等故。智果者,众生中为导师故。凡果者,人天中未发道心故。圣果者,阿那含已下,及人天中五净居处故。真果者,三乘学人漏未尽故。妄果者,四大五阴,心缘集故。此等是六道中正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