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戒律

净心诫观法

唐·终南山沙门 释道宣撰

净心诫观法序

  宋·余杭郡沙门 释元照述

              

  太近至易,无如自心,入死出生,了不知觉。其体明莹,其量包容,故使一迷遽生诸法。其犹宝鉴,因明而像生;又若长川,缘澄而波动。谓心异物,为物转心,吸揽尘缘,积成劳结。沦历诸有,沉屈己灵,余趣无知,人伦鲜学。纵令听习,多堕邪痴,奔逐名闻,封着知解。至有江南江北走觅菩提,曲见邪心,未尝正直。野猿腾跃,家犬迟回。

  劳我圣师,提耳垂诲,曲留妙药,的指病根。囊括两乘,津通万行。托彼亲度,用表弘慈,嘱使窃窥,特彰秘胜。深诃讲论,苦勉修治。

  然古德传通,双弘教观。诸部则以教开解,斯文乃以观示修。既非无目而游,岂是数他之宝?须信从真起妄,举体现前,达妄即真,不从他得。净心之要,览者宜知!

 

敬礼三宝藏 萨婆若法身

随力诫初学 惟圣哀愍听

  时在随州兴唐伽蓝,夏安居,撰令送泰山灵岩寺,付慈忍受持。凡三十篇,如左:

释名篇第一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校量篇第四

自庆篇第五   善根篇第六

破戒篇第七   邪命篇第八

诳佛篇第九   造过篇第十

解脱篇第十一 食缘篇第十二

流转篇第十三 不动篇第十四

过患篇第十五 心浊篇第十六

二报篇第十七 结使篇第十八

缘生篇第十九 安般篇第二十

相资篇第二十一 因果篇第二十二

止劫篇第二十三 二谛篇第二十四

心行篇第二十五 菩提篇第二十六

教化篇第二十七 佛性篇第二十八

福田篇第二十九 受持篇第三十

 

“净心诫观法”五字——释名篇第一

  “净心”者,于汝现行烦恼诸部过患,教修对治,令汝即时随分解脱,垢染渐灭,心转明净,发生定慧,起于大乘清净信心,趣向菩提种性住处。以今微因,后感当果。是故教汝察病对治,兴隆功业,修入信境,成决定根力。其三贤十圣,无垢妙觉,四十二地,空宗真理,唯可知闻影像粗相。下地凡夫,力所未及,亦未能行。今唯使汝净除业镜客尘曀等,见汝身中少分佛性,汝可饮服般若甘露,洗荡盖缠,渐显净心。心若清净,令众生界净。众生既净,则佛土净。始除烦恼,令戒清净。戒既完具,定复清净。以戒定净,令智慧净。智既净已,显自身源。有此义故,名为净心。

以下诸篇,治过虽别,同名净心。

“诫”者,令汝识知对治初门,先除粗染根本恶业。知病知药,守心慎口,励己修道,离过患,故名“诫”。

“观”者,察义,观察此诫与佛法相应不相应,及障道过患。名字句偈,审谛思量,如实解心,得诫本意。又能随顺止、观二门。此二法者,定始慧初,生长一切禅支道品,故名“观”。

“法”者,即此诫文,首轴次第,殷勤晓示。欲使禁断烦恼,止诸恶业,加行胜进,住不退心,故名为“法”。下诸篇中,皆有此“净心诫观法”五义,当须知之。

 

诫观序宗法第二

  夫欲修道,于三业中,先断财色二种。若不贪财,即无谄诤。若不贪色,即无热恼。经曰:“背舍离欲,顺菩提分。当修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爱,制伏垢恼,令心清净。”以断财色,成无漏善根。熏本识中,成无贪种子。渐尽惑染,入贤圣位。今见解法人等,仍贪财色,长养结使,与诸漏相应,恶业系缚,坠三恶道。经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戏论诤讼,递相谤嫉,三毒转强,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不可口言而得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差。披戒定铠,摧心魔贼。

  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然此因果,悉在众生心微尘中。何故不禁余过,先诫财色?大乘经云:八万四千障道罪业,悉因财色以为根本。何以故?十方众生,无始已来,为财相杀者,过微尘数。为色相杀者,数复过是。道俗二流,为于财色,今现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中,受千万种苦。经无量劫,始入畜生饿鬼。缁素二人,同为财色之所伤害。初持后犯,能免者稀。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

财色二事,相欲似轻,感罪尤重。河沙诳惑,由财色起。此之二过,能坏君臣、师徒、夫妇等,亦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若离财色,更无世间,人天脱苦,圣凡同赞,诸漏灭尽,进至佛果。为此先诫财色二种,因色生骄,因财生吝,骄而且吝,虽有余德,亦不足观。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后听经论,即是入道次第也。言逆行疾,故名净心。

偈曰:

  烦恼如河沙  先断恶二种  一财二是色  死时神不恐

  吉罗须护持  况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净  布萨心喜踊

  鄙夫爱财色  诫汝断贪着  由财三世苦  因色入火镬

  色能障圣道  财能令行薄  审谛自看心  知贪是狂错

  智避如火坑  顽愚不嫌恶  若犯当悔除  除已更勿作

  一切有形类  终归填沟壑  持戒禁情苦  后受大安

 

诫观五停心观法第三

五妄想者,如除刺树,先断其根,故修五停。观息五过,止不令起,故名停心观。因修此观,现恼不行,得小解脱。所由之处,戒定调柔,渐证神通,名大解脱。十障灭尽,名真解脱。莫不因今五停观法。如是修入,名为净心。

偈曰:

  自知欲情多  一向观不净  背舍得解脱  欲竭即得定

  若当逐讲论  念欲转炽盛  是即非对治  下道入险径

  自知嗔恚多  一向修慈悲  毒火得清凉  成就善律仪

  若当逐讲论  非治徒劳疲  贪嗔更增长  重被烦恼羁

  自知愚痴多  谛观十二因  始悟轮回苦  了知无我人

  若当逐讲论  见诤终日喧  放本求枝叶  不能拔断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