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对「杀生问题」的看法(6)

因此佛教徒能否吃鸡蛋?有的人为了避免吃鸡蛋时逢人便要解释:这是饲料鸡产的蛋,未受精,不能孵小鸡。为了避讥嫌,于是干脆不吃;但有的人吃蛋素,也不是严重的问题。 ------------------------------------------

因此佛教徒能否吃鸡蛋?有的人为了避免吃鸡蛋时逢人便要解释:这是饲料鸡产的蛋,未受精,不能孵小鸡。为了避讥嫌,于是干脆不吃;但有的人吃蛋素,也不是严重的问题。

--------------------------------------------------------------------------------

九、物竞天择,这是自然发展的定律;弱肉强食,这是万物维生之道,甚至有人认为猎杀飞禽野兽,才能维持生态平衡,请问大师,佛教对素食与肉食的看法如何?

答:素食是中国佛教特有的饮食习惯之一,其他国家的佛教徒很少吃素。中国佛教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一是儒家所谓「见其声,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二是佛教经典中也提到要不断大悲种,慈悲而不杀害动物生命。

素食有很多好处,例如可培养仁慈的心,养成柔和的性格及耐力。西方国家的医学界早已极力提倡减少肉食,主要是因为肉食容易造成血管内积聚太多的脂肪与胆固醇,导致血管硬化与阻塞的病症,而素食则有益清除体内毒素。

站在佛教的立场,其实不一定要佛教徒全然吃素,吃不吃素是一个形式,心地的清净最为重要。平时我们也常听到不信宗教的人说:只要心地善良,不做坏事,何必要吃素呢?乍听之下,好象很有道理,若仔细去想,便发现此中有矛盾。因为如果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怎忍心把自己的欢喜建筑在众生的痛苦上呢?只管自己的口腹之欲,却无视于被杀者的惨痛,这还能说是心地善良吗?佛教劝人素食,主要是为了长养慈悲心,连儒家对食肉都有「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之言,可见素食对长养慈悲心有其重要意义。

不过素食者也不能矫枉过正,不要为了一人吃素影响大家,反而容易造成他人对佛教反感,所以能够素食当然很好,如果无法全素,有条件的吃三净肉、肉边菜也可以。只不过现代人喜欢「活吃」实在太残忍了,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一不小心割伤或烫伤手指,即感痛楚,然而当我们为了一己口腹之欲,杀鸡拔毛,宰猪杀牛,活鱼生吃时,可曾体会它们垂死之痛?所谓:「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为分明,听者自不识。」

另外,有一些肉食主义者认为,肉食才能生态平衡。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现代社会为了大量供应肉食的需要,以一贯作业大量生产的方式养殖牲畜鱼虾,不仅耗费大量的土地、水源、电能、人力、粮食,而且砍伐大量的天然森林。肉食文化造成森林消失、土地贫瘠、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将会招来地球反扑的恶果。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彼此相互依存,必须均衡发展,但由于人类长久以来的滥杀、滥捕,已经导致生物炼的破坏,乃至许多动物濒临绝种的危机。试想鱼在水中悠游戏水,这是多美好的生态现象,但是在台湾有些贪婪的渔民过去用竿钓,用网捕鱼,现在用炸、用毒、用电,水里的鱼虾不分大小,不是被炸昏、电昏,就是被毒死、电死,真正是赶尽杀绝。甚至每年灰面鹫和伯劳鸟都会从台湾的屏东恒春过境,也总是有一些人会想尽方法去猎捕残杀。人类这样破坏生态,大自然的资源慢慢枯竭,实乃自绝生路,终将自食恶果。因此在加拿大有一条法律,只要钓到的鱼不满一尺,一定要再放回水中,不然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对于维护自然资源,实在很有远见。

谈到生态平衡,自从一八七二年美国成立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一百多年来,经由不断的研究,自然与人间的关系逐渐为世人所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及无生物环境,因为物质、能量的相互交换而造成自然界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系」,而人只是整个能量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而非主宰。如果人们不节制和善用自然资源,一旦资源耗尽,环境就会严重污染,而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对生命要护其生存,凡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要说一个人,就是一只小麻雀、一条鱼、一只蜻蜓、一只蝴蝶,甚至山河大地、一花一木,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我们都要保护他的生存,因为人与自然万物是「同体共生」的关系,唯有彼此尊重,才能共存共荣。

--------------------------------------------------------------------------------

十、常见一些佛教徒喜欢在法会中「放生」,藉此功德祈福消灾,但往往因为「放生」不当反而造成「杀生」。请问大师,佛教对「放生」的看法如何?

答:佛教徒的慈悲,充分表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上,而且不仅尊重人权,同时尊重生权,所以主张不杀生,进而倡导放生。

放生的立意很好,本来应该值得嘉许,但是常见许多不当的放生最后反成「放死」,所以值得商榷。例如,有人为了庆生、祝寿,让人抓鸟、捕鱼再来放生;飞鸟、鱼虾禁不起折腾,「生」未放得,早已「死」去许多,有些豢养的鸟类则因没有野外求生的能力,放出去没多久就饿死了。甚至还有一些不当的放生,如:买毒蛇放生,危害到人的安全;把乌龟放到放生池吃鱼;把食人鱼放生到鲤鱼潭、日月潭吃人;把淡水鱼放到海里,把海水鱼放到淡水中等等,凡此刻意的放生、不当的放生,虽美其名曰放生,实际上是不如法、不道德的,所以佛教提倡随缘放生,不要刻意放生,进而要护生。

佛教的护生思想,如《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施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而积极护生,是对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从一些偈语可以得到印证。诸如:「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痛由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阎王断,自揣应如何?」「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所以佛教戒律对于动物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慈悲思想。根据《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世时阿育王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御厨不得杀生等,凡此都是佛教对于护生的最好示范。

到了中国,常以佛教徒自居的梁武帝,着有《断酒肉文》,并曾颁行禁屠诏令;以佛教精神统治天下的隋文帝,在开皇三年诏示天下:「正、五、九三月为长斋月,以及每月六斋日禁杀一切生命。」唐高祖在武德二年也曾诏示:「庶民须习佛制,今后每年之正、五、九月及月十斋日,一切人等不许执行刑戮,杀害动物,捕杀鱼贝,此禁令即为国制。」由于帝王崇佛,使体现慈悲精神的戒杀运动能普及于全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