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8)

-------------------------------------------------------------------------------- 十二、最后,请大师从佛教的立场,再详细为我们说明如何才能消弭战争,促进世界和平? 答: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和

--------------------------------------------------------------------------------

十二、最后,请大师从佛教的立场,再详细为我们说明如何才能消弭战争,促进世界和平?

答: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和平,也都要求能过安定、福乐、没有战争、没有恐惧的生活。但是由于「内有不平不和之心为因,外有不和不平之事为缘,彼此互相影响,世界才永无宁日」。因此只重视限武、禁核等外在措施,不重视内心的净化,是无法达到真正究竟的和平。

世界斗争不息的根本,源于我们内在的无明我执,以及人类贪求权力、名誉的欲望。因此,要根治世界的乱源,须从人们的心灵净化做起,从众生心中去实现人心的和平。从实践佛教的无我、慈悲、尊重、和平的教义,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世界的真正和平。

(一)以「无我观」致力和平:「我」是纷争的根源。《法华经·譬喻品》说:「深着我见,增益瞋恚。」欲求世界的和平,必须无我,无我才能大公,大公才能无私,无私才能和平。佛陀曾对比丘开示:「衣服不慎撕破,内心会懊丧;树叶在身旁掉落,内心毫不介意。实因衣服有我执而起爱染,树叶与己无关,不起爱染也。」

佛陀说法时,常以「缘起无我」的正见,纠正众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谬见。无我,则无对待、无颠倒,以无我的精神处事待人、利益众生,才不会有纠纷、偏差。所以想要求得和平,正本清源之道,首先要消除心中的我执。

(二)以「慈悲行」实践和平: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一切法若无慈悲,皆为魔法;一切法若有慈悲,则皆佛法」。佛教所提倡的慈悲,不但要以同体的慈悲来解救众生,更要用无缘的慈悲为广大众生救苦救难;不仅要消极地不做恶事,更要积极地行善;不只是一时口号的慈悲,还须力行务实的慈悲;不唯以图利求偿而行慈悲,更要无相无偿而行慈悲。能如此,则见他人痛苦时,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涅槃经》言:「慈息贪欲,悲止瞋恚。」每个人能以慈悲相待,则一切众生皆能得福乐。

(三)以「尊重心」谋求和平:我们都喜欢被人尊重,却容易忽略去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没有尊重,彼此猜忌,彼此轻视,怎能和平相处?没有尊重的和平,不能持久;欲图持久的和平,必须建立尊重之心。

中国战国时代,因为蔺相如与廉颇的相互尊重,赵国文武大臣得以和平相处,赵国也才能避免强邻的侵扰,这便是化戾气为祥和,中国传颂千古的「将相和」故事

每个人在其生存空间里,都有发挥一己之长的地方,就如眉毛在人的颜面上,与眼睛、鼻子比起来,似乎没什么具体的功用,但微妙的是少了它,人的颜面就不像个人。再如我们的五个手指,也是因互相尊重,才能团结成一个拳头;拳头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谋求和平。

(四)以「平等心」进取和平: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初成道时,即宣告:「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此一生佛平等的宣言,实为万亿众生得救的明灯。

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佛陀常说:「我不摄受众,我亦是僧数。」佛陀常为有病比丘洗涤身体,替失明弟子穿针缝衣,向初学比丘忏摩,佛陀以平等心与僧团大众相处,从未以统治者自居。另外,从「四不可轻」、「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男女皆能为僧」、「四姓皆可出家」、「不轻后学」等主张,也可以看到佛教和乐、平实、平等的风范。

平等必须人我共尊,不是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对方就范。平等更需要彼此立场互易,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设想,才能建立自他平等的相处。欲求世界和平,就要建立平等心,大国小国要平等相处,各种族之间要平等相处,唯有在平等的观念之下,人人平等共尊,才能谋取世界的和平。

自由与和平是人类心灵生活的最高追求,尤其处在这个是非颠倒,战争迭起的时代里,大家对和平更是渴望不已。我认为要世界和平,必须做到下列六点:

1.在人我瞋恨嫉妒之间,散播温和体贴的慈悲;

2.在彼此恩怨仇视之处,付出忍耐宽恕的谅解。

3.在利害得失怀疑之际,培养恢宏笃定的信心。

4.在世间黑暗无光之地,点燃般若智慧的明灯。

5.在生活潦倒困顿之时,提起乐观进取的希望。

6.在内心忧悲苦恼之境,给予清凉喜乐的安慰。

如果每个人都自许为「和平使者」,随时实践这六点,相信世界永久和平之日很快就会来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