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抒解仇恨?《八大人觉经》指示我们应「不念旧恶」,以宽大的度量容人,犹如大海之深广,能涵纳任何污秽之物,且不失其清净;又如虚空之宽大,能包容任何美丑之物,而不碍其自在。《出曜经·忿怒品》说:「不可怨以怨,终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来法。」意思是以怨报怨,永远不能息怨,唯有以德报怨,才能结束一切冤怨的纠缠。例如提婆达多虽然一再和佛陀作对,甚至三番两次设计陷害佛陀,但是,在《四分律》卷四十里,我们也看到有一次提婆达多生病,群医束手无策,佛陀还是关心的前往探视,并为他治病。 《优婆塞戒经》卷三说:「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学习虚空、大海涵容万物的宽广,以善心、以因缘观来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事,就能生起悲悯心而浇息瞋恨之火了。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过去的历史固然不容抹杀,一味的寻仇,只有加深恨意,唯有前瞻性的记取教训,防微杜渐,根本上促进彼此了解,互助合作,才是长久相安之道。 -------------------------------------------------------------------------------- 九、宗教的慈悲、宽容,实在令人感佩!之前大师说过佛教从未发动过战争,让我们了解佛教确实是爱好和平的宗教。不过,我们好奇如果有外来的侵犯,也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吗?听说佛教在历史上也受过强权的压制、暴力的迫害,佛教徒是如何面对的?可否请大师为我们说明。 答:佛教的教理告诉我们要慈悲安忍、戒贪止瞋,而治贪瞋最好的方法就是「忍辱」。《佛遗教经》言:「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一般而言,忍贫、忍饥、忍病、忍苦、忍劳、忍打、忍骂还算容易,唯有忍气、忍受委屈、忍恨的挣扎最难消解。 其实,忍耐不是懦弱的行为。真正的菩萨行者,能忍受别人的瞋恚、辱骂、毒打,而不加以报复,他们对于世间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境界,心不为所动,一切烦恼皆不能染。他们以忍耐为力,以慈悲为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以能排除万难,饶益众生。所以,忍耐实在是天地间最尊贵的包容雅量,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和平动力! 当然,忍辱并非一昧的「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如果攸关佛教或大众安危,面对强权压制或暴力迫害,许多高僧大德也会挺身而出,运用智慧或善巧方便来化解灾难、救国济民。《折疑论》一书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初传中国的时候,遭到道教的抗拒,当时一些有法术的道士,要求和佛教公开比斗神通,较量哪一家的道行高深。代表佛教的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位法师,就是以神通之力击败道教,赢得汉明帝的崇敬,也让佛教在中国播下了种子。 《佛祖统纪》里写道:五胡十六国时,佛图澄见后赵王石勒残杀无辜,心生怜悯,于是以神通、咒术等方便度化石勒,石勒自此皈依佛教。石勒死后,暴虐残忍的石虎继任为王,佛图澄又以神通救活其子,让他对佛教产生信心,使百姓免于多次的杀戮之苦。《宋高僧传》亦载,唐朝的隐峰禅师以神通化解正在交战中的军队,使一场悲惨的战争化于无形。 俗话说「非常时用非常法」,在道德浇薄,人心危殆的乱世里,有时讲说佛法的道理,无法应急拯救时弊,要藉由神通来解决问题,好比医治患有陈年夙疾的病患,要施用重药一样,先救急,然后再慢慢疗养。神通虽然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但是有时却是弘法度众的方便法门。 也有运用智慧来折服强权的,在佛教文学史上居重要地位的《弥兰陀王问经》(汉译《那先比丘经》)是一代表。西元前二世纪的弥兰陀王博学多闻,通晓世间一切学问,他的聪明才干,英勇谋略,被当时印度人称为「全印度最伟大的君王」。他尤其善与各家议论,往往所向无敌。他听说已证得阿罗汉果的那先比丘,修证兼具,便派人将其迎请到宫中,共同论法。那先比丘便是以其智慧,用各种善巧譬喻,解说缘起、无我、业报、轮回、涅槃等佛教基本教义,使得弥兰陀王心悦诚服,而信仰佛法。 《梁高僧传》记载,南朝刘宋时的慧琳法师,学通内外,善识治国之方。宋文帝礼请他为宰相来治理国家,常常与其议论机密,慧琳法师也被称为「黑衣宰相」、「紫衣宰相」,意思就是以出家人的身分来辅佐国家之事。 除了智慧,也有不少高僧以胆识气魄来面对权势的压抑。据《续高僧传》所载,唐太宗在位期间,道士凌越僧侣之上,智实法师向皇帝上奏,极力申论尊道排佛的不当。皇帝大为震怒,当廷用刑杖责打智实法师,并令他换上百姓衣服,将他流放岭南。有人讥笑智实法师自不量力,不懂进退之道,智实法师慨然叹说:「吾固知势不可为,所以争者,欲后世知大唐有僧耳!」智实法师要后世的人知道,即使在佛教蒙难的时代,唐朝还是有僧格在。 再如《出三藏纪集》卷十五记载,东晋庐山慧远大师在时局混乱时,以其德望辩才破斥邪说。更着《沙门不敬王者论》言:「……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尘外之人,不应致敬王者。」他不畏王权,力争沙门的超然地位,也使佛法得以流布江南而不坠。 另外,在日人森下大圆所着,我翻译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一书中,提到空也上人因见盗贼造恶业,流下悲悯的泪水,而感动盗贼放下屠刀,改邪归正。如此以慈悲教化的例子,更是多不胜举。从以上所举的事例,可知佛教虽然爱好和平,反对武力战斗,但是为真理、为佛教、为大众,也是当仁不让,会随机运用神通、智慧、胆识、慈悲等来面对强权暴力,来化险为夷。 -------------------------------------------------------------------------------- 十、除了国际战争、国内战争,还有种族之间、宗教之间、男女之间……各式各样的战争无日不有,是不是人际之间就潜伏着危险的引爆线?另外,我们个人也有所谓的「天人交战」,又该如何处理呢? 答:世界上,国与国分,地与地分,尤其人与人分,最为危险。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不是贫富,不是智愚,是种族、人际的问题。以中国来说,汉满蒙回藏是过去千百年来的情结,始终扰乱着中国的政局,难以安宁。一直到孙中山先生倡导「五族共和」,这些种族情结才慢慢获得和解。 种族的纷歧,有的是地理环境使然,有的是语言和风俗习惯,也有因人种肤色不同,而相互排挤。即使是同文同种的种族里,也会有贫富贵贱之分,更形成种种不能和谐相聚的情结。现在异国通婚的情形虽然日愈普遍,但是白人妇女嫁给黑人的毕竟不多。所以,不能否认,有些种族仍有其天生的优越感,有的种族则被认定为次等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