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会明了,事实上,痛苦是由一己的观念所造成的。现实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可怕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加以逃避,也就不会消极悲观、逃避现实。从经典以及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即使已得到究竟的解脱,远离世间的痛苦,他仍没有拋弃这个人间,反而更深入世间,为救苦救难而努力。所以,如果认为现实世界很可怕,而有消极悲观、逃避现实的观念,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然而,佛法所说的「入世」,并不一定等于一般人所认为的「入世」。佛法中有「入世」、「出世」和「恋世」三种名称,一般人所谓的「入世」通常比较接近「恋世」,无非是贪恋世间的虚名、浮利、男女情爱,以及种种虚幻不实的享受。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萨,虽身在红尘之中,但并不被世间种种物质诱惑所困扰、淹没,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
因此,「出世」的观念并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远离人间,而是身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种种现象所困扰,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义。我们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恋世,既不眷恋世间,也不逃避现实,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 什么是苦 - 好好善用「臭皮囊」 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种观想的方法,称为「四念处」,分别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与「观法无我」。这些基本的观想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脱离自我的执着、冲破自我的限制,因此是佛教众多修行方法中最基本的。 所谓「观身不净」,如果要深入解释,那是非常专门、深奥的;如果从比较通俗的观点来说明,观身不净就是观想自己的身体不清净。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可爱、干净,是很重要的,但是佛教却称我们的身体为「臭皮囊」,认为身体是由不清净的东西组成的。 身体的不清净,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第一、父母因发生两性关系而有孕,从佛教修行的观点来看,淫欲心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的血肉之躯在受胎时就已经不清净了;第二、母亲怀胎时,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和内脏在一起,由母亲的血液输送营养,而人体器官本身并不是很清净的物质;第三、胎儿一出生以后,身体就不干净,一定要洗一洗,脐带本身也是不清净的,所以也要剪掉;第四、成长过程中,即使所有的饮食都是美好的,到最后形成的排泄物,却都是臭的、不清净的,除了屎尿之外,如果几天不洗澡、不漱口、不洗脸,身体很快就会发臭,眼睛、耳朵、鼻孔里,也会不断产生污垢等分泌物。 经过这样仔细的观察,可以肯定自己的身体并不是那么清净、不是那么可爱,也会知道对身体的各种执着,根本是不必要的。 可是如果一直用「观身不净」的观念和方法,也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因为深刻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这么差劲、不干净;久而久之就会厌恶自己的身体,最后甚至会活不下去,而导致自杀的结果。 释迦牟尼佛时代,曾经有一批修行人,就是因为听说了观身不净的法门,于是努力用方法观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是不清净、很讨厌,到最后,愈观想愈觉得身体是可怕的。无奈的是,人活着又不可能离开自己的身体,所以干脆走上自杀一途,这就是这个方法负面的效果。 正确的佛法观点是:虽然认为身体是虚假的、不清净的,但还是要借着它来好好生活,来行善修福、培养慈悲心、开发智慧;如果没有了这个身体,这些成长与进步根本就没有凭借。 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身体是不清净的,只要不过度保护身体、顾影自怜,或是花太多时间去装扮自己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好好爱护这个身体,维持健康,这样才能好好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它发挥最大功用。 因此,「观身不净」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观念,相反地,如果能发挥它正面积极的作用,不但能让我们不过于执着身体,不把身体看得太重要,还能勇于运用它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苦 - 不断变化的心念 不断变化的心念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观想方法「四念处」中的「观心无常」,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心念在剎那之间生灭不已,是虚幻的。 一般人的心是烦恼心、妄想心,心念经常在浮光掠影、捕风捉影的情形下变动不已,所以并不真实,只是暂时而非永恒的存在。我在美国遇到的一些西方人,常常会改变主意,如果问他:「昨天不是答应了,今天为什么反悔了呢?」他就会回答:「I change my mind.」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我改变主意了。」其实「mind」在英文里就是「心」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成: 「我改变了我的心。」这就是无常的心,因为它是可以改变的:昨天想的跟今天不一样、刚才想的和现在不一样。自己的观念可以互相冲突、违背,向着不同的两个方向走,这就证明我们的心是无常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