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主观说话的人,永远是语言的奴隶。 持正念做人的人,决定为佛法的种子。 ◎最有力的手与嘴:财舍得快、法说净意,不悭不误堪摄众。 最有德的行与愿:智不著恃,悲能献身,不恋不畏决效佛。 慈悲与智慧(一) ◎学佛就是打开心中的门。‘窗户打开,阳光进来。’ ◎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场,人生就是不断地付出。 ◎佛教的修持即是生活的实践;如何运用佛的智慧与慈悲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生活。 ◎健康、道德、愉快、慈悲也是可以传染的! ◎法句经:‘愉快是诸佛的起源。’ ◎真正的宗教意义和目的是——内心的觉悟、净化和慈悲的开展--佛法的根本意趣在于解脱与菩提--智慧与慈悲。 ◎宗教应该生活在‘此时此地’,而不应是一个人对他的生命和下一个世界的梦--活在当下。--人间佛教--佛在人间。 ◎佛教是引导人往内看——去寻找隐藏于个人内在的潜力。而不是导向不可知的外力。——是向内完成,而不是向外获得。 ◎佛教是一个完全尽力竭力实际生活和彻底思想的内在自我文化。 ◎内随愿、外随缘,才能自在随愿。 ◎‘一念心觉即是佛,一念心迷即是凡夫。’ ◎欢喜是净土,烦恼是火宅。 ◎我们所有的世界是在我们内心;世界是以心为主导,而心必须要适当的训练与净化。 ◎从认识自我的本质到除去自我。觉悟的完成要透过放下外缘。 ◎唯有人,才是现实生命的创造者和自己命运的设计者,这正是佛教的特性。 ◎原始佛教中最重要的修持:自律、自制、道德的陶冶和心灵的进展。 ◎内心的轻安是由于割舍与不执著。 ◎正确的出世观,是必然的配合著世间的净化。--印顺导师 ◎思想和平工作者的三大信条--‘质直无谄曲’、‘诚实不虚诳’、‘柔和不粗犷’;另‘重真理’、‘重世间’。 ◎‘工作是道德,服务是幸福,懒惰是罪恶。’ ◎涅槃经说:‘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 ◎快乐因调伏自心而有;心不调伏,乐不可得。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六祖坛经 ◎人脑必须用善心予以平衡 --慈悲为本的人间菩萨行。 ◎‘世人皆从智慧成其道德’、‘一心念道、爱欲自灭’。--那先比丘经 慈悲与智慧(二) ◎依见起行。‘见’--缘起见(空性),‘行’--无害行(慈悲心)。 ◎在法性的本质与缘起现象的自在掌握,把握到菩萨行者安住在菩提心,宇宙责任与佛法的体性上,扮演在缘起上做为菩萨、人类、僧侣、中国人的现象,同时也以思惟行动实践了回报佛恩、父母恩、众生恩与国土恩。 ◎佛陀是涅槃人格化的具体内容,为所有发自宗教情感者所倾述向往的目标。 ◎‘欲为苦之因,欲止则苦除’,对于一切皆苦的洞察,随著心灵的成长而增进。 ◎提倡教育,人品重于财富,奉献重于积蓄、智慧重于技术。 ◎‘建百佛塔,不如活一人’,‘提升人品’比筹措经费重要多了! ◎热诚的心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可以不需要寺庙、教堂。 ◎生命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要有坦然面对自己生命不足的态度。 ◎作一个行事思惟合于人道主义的菩萨行者! ◎大智度论:‘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 ◎没有给予的人,生命就会退化。 ◎想要成功的人,要跟成功的人在一起,要做成功的人做的事! ◎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我是谁?我--正在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能怎么样? ◎禅不只是学佛之人的修行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生活习惯。所谓诚于中而行于外,禅不只是表面的功夫,更是内心世界的自省与修正。‘必须自我肯定、自我提升、方能臻于自我消融的境界。’ ◎听经三条件:( 1)专心一意的谛听。(2)善巧思惟的善思。(3)明记不忘的善念--闻、思、修三慧。 ◎‘端坐闻法如渴欲,一心入于语义中。’--龙树菩萨 ◎治疗疾病在于自觉自疗。 ◎学佛的切要行解:理解是‘生灭相续’与‘自他增上’;修行是‘净心第一’与‘利他为先’。--印顺导师 ◎爱语者,佛说法以四悉檀而为宗旨——悉檀:遍布施一切众生。初,顺世间所喜法而说之(世界悉檀);次,就各人之所宜而说之(各各为人悉檀)。次,就对治其烦恼而说之(对治悉檀);后,则可说第一义而使超出(第一义悉檀)。 ◎幸福之道并不是忍耐,而是顺其自然。 ◎牟尼永远控制自己,保护众生。 ◎‘我要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并且得乐及乐因。’ 慈悲与智慧(三)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太虚大师 ◎佛教中说两种爱:一是饿鬼爱,也就是欲爱;一是菩萨爱,也就是法爱。以爱一切众生的心,来救度一切众生,护持一切众生,这份力量叫做‘法爱’。爱是人生最幸福的,是菩萨道的基础。 ◎菩萨是放长情、扩大爱,所以说菩萨叫做‘觉有情’。 ◎我们要实行人间的佛法,就必须身体力行的去净化人间。 ◎法华经云:‘佛口所生子’。--清净法性身--善心爱念。 ◎除私爱成大爱。‘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波。’ ◎菩萨永不寂寞。 ◎布施爱心,把慈悲供养别人。 ◎佛陀说:‘若有智慧,则无贪著。’ ◎爱心能消共业。 ◎八种福田--佛、法、僧、父母、师长、弟子,诸根不具,百种苦困。看病的爱。佛陀说:‘看病的功德为第一。’梵网经菩萨戒本:‘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把人性净化与真理相应,那才是最要紧的修行。 ◎在静思中,深刻的体悟佛陀的智慧,凝聚成慈悲的法爱,活用于生活之中,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证严法师 ◎‘菩萨心如清凉月,常游太虚毕竟空。’ ◎为了救渡众生而发心成佛,以度生大行为成佛的资粮,把自己的悲心愿行和众生的痛苦打成一片,发心学菩萨行,求成佛果。这种大信愿的坚固成就,便是菩提心的成就。--印顺导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