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网新闻 >> 正文
宗教资源被承包被捆绑上市 宗教局将整顿
佛教网 wlg.huijia18.com   来源:网络   打印本页

新民晚报

 本报讯 (记者 徐轶汝) 昨天下午,来沪参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的国家宗教局相关负责人和中国佛教、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针对当前寺庙“被承包”“被捆绑上市”等问题,国家宗教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清理整改;同时尽快建立宗教教职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系统,帮助公众分辨“假道假僧”。

  国家宗教局研究中心主任张训谋表示,我国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3.9万处。由于历史留存、新建等原因,目前还有很多未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根据《宗教事务条例》,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宗教活动,不得设立功德箱,接受宗教性捐献,而寺庙“被承包”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未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中。

  “一旦发现‘被承包’现象发生在宗教活动场所中,要立即清理整顿、限期整改,做不到,就要取消其宗教活动场所的资格。”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刘威表示,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探索引入社会管理方式,比如引进物业公司,但绝对不能整体承包给个人或企业。而针对非宗教活动场所“被承包”敛财,国家宗教局将会同文物、旅游、文化、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坚决予以查处和取缔。他还表示,“捆绑上市”这种企业行为,显然违背了寺庙道观作为民间非盈利组织的特性,国家宗教局一向反对把寺庙道观以任何形式“上市”。

  宗教组织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被占用、争夺,甚至“强圈”,极大地损害了宗教组织的形象,也伤害了广大信众的感情。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认为,寺庙“被承包”主要有5个原因:一是经济利益驱动;二是监管不力,一些非宗教活动场所被多部门“多头”管理;三是社会上对佛教界有偏见和误解,把没有话语权、处于弱势地位的寺院和僧侣当成了牟利工具;四是佛教寺院自身存在薄弱环节;五是民众宗教常识不足,对宗教政策法规不了解,无法区分正规和非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

  而针对“假僧假道”这一现象,刘威表示,国家宗教局将会同地方部门,尽快建立“宗教教职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系统”,帮助公众识别“假僧假道”,遏制“假僧假道”的活动空间。他建议,公众如果在大街上遇到僧人化缘或者出售“护身符”,千万不要相信,因为“绝大部分都是假的”。


更多文章佛教网 > 佛教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