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网新闻 >> 正文
黄心川:佛教推动民族融合
佛教网 wlg.huijia18.com   来源:网络   打印本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辽金元时期的华北佛教”为中心,对中国禅宗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教授发表了《辽金元佛教的启示》,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两次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佛教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团结起了促进作用,辽金元佛教的民族关系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具有现实意义当代问题。摘录论文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两地的民族之间的迁徙与融合,另一个是辽金元时代,契丹蒙汉民族之间的融合运动。这两个时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格局,而且还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不同的宗教与文化的交流,佛教则与这两个民族大融合时代也有着重要关系,并且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佛教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这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已经达成的共识。由于宗教信仰的作用,各民族在普遍崇奉同一佛教的旗帜下,在信仰的层面发生了民族之间的宗教与文化的沟通与互动,由是彰显了佛教的凝聚力,使不同的民族和种族能够在同一个信仰之下,相互交流与相互学习,从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正在向外学习的阶段,在中国发生了学习与研习印度佛教教义和经典翻译的运动。北方游牧少数民族为了争夺地盘、人口与财富发起了战争,但是他们对佛教的热情与接受的感情不亚于南方汉族人民。由于向外学习的时代主题,这一时期不管是南方的汉族政权还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热衷对佛教经典的翻译与教理的研习,而佛教安抚人心的理论与教人解脱的学说,又给南北两地人民带来心灵的安顿。古人云:“不一之情所向殊涂,刚柔并驰华戎必同,是以长川浩漫无当于此矣,平原远陆岂取于彼耶,舟车两乘何用不可。”由此可知,佛教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没有地域之分的。相反,以佛教作为交流工具,南北民族之间的关系被拉近了,两地佛教徒的学习与相互交流活动,推动了佛教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发展。

辽金元时代是中国佛教已经走上了自己创宗立派之后的时期,与前面所说的魏晋南北朝佛教不同的是,辽金元的佛教更多的是受到了唐代以来中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如果说,元代藏传佛教突显,则辽金佛教更多的是受惠于汉传佛教,特别是汉传宗派佛教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佛教与直接学习和消化印度佛教的情形还不一样,是中国汉传佛教在契丹等民族中的延伸。万松老人言:“吾宗有雪窦天童,犹孔门之有游夏。二师之颂古,犹诗坛之李杜。世谓雪窦有翰林之才,盖采我华,而不摭我实。”可见,在金代,佛教徒还是崇尚中华佛教为正脉。元代虽然崇尚藏传佛教,将八思巴封为帝师,其“所经衢陌皆结五彩翼其两傍,万众瞻礼若一佛出世。时则天兵飞渡长江,竟成一统,虽主圣臣贤所致,亦师阴相之力也。”但八思巴对佛教所具辅国安邦之作用,看的很清楚。帝师巴思八亲制序文曰:“太光孝皇帝登极也,天资福惠,谛信内乘,普使万邦,咸归一化。虽敷天垂拱而至治无垠,眷支那弘道而在躬不息,欲以自佛相承师资继踵迄今不替,正戒仪轨为拳拳从善之行人,俾一一恒持于净戒,精练三业,坚守四仪,此寔圣皇匡正佛法之睿旨也。”由于宗教领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所以元朝统治者起用和重用汉族佛教领袖,如海云印简、万松行秀、雪庭福裕等。佛教不仅帮助元朝统一了中国,而且还促进了南北两地人民之间的联系。且由于这些宗教领袖的作用,由使南北两地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起来。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两次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佛教的的确确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团结起到过促进作用,以往我们虽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对它的深入研究和总结还没有形成。这次会议以辽金元佛教为主题,希望学者们能够重视民族佛教关系这个问题,将此问题深入下去,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是历史问题,而且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当代问题。辽金元佛教的民族关系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更多文章佛教网 > 佛教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