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佛简介
三十五佛简介 王玲秀 三十五佛是石窟中较常见的佛教画塑题材之—。最早将这一信仰内容介绍到中国的是敦煌菩萨竺法护,所译《佛说决定毗尼经》中列出三十五佛名号为: 释迦牟尼佛 金刚不坏佛 宝
三十五佛简介 王玲秀
三十五佛是石窟中较常见的佛教画塑题材之—。最早将这一信仰内容介绍到中国的是敦煌菩萨竺法护,所译《佛说决定毗尼经》中列出三十五佛名号为: 释迦牟尼佛 金刚不坏佛 宝光佛 龙尊王佛 精进军佛 精进喜佛 宝火佛 宝月光佛 现无愚佛 宝月佛 无垢佛 离垢佛 勇施佛 清净佛 清净施佛 婆留邪佛 水天佛 坚德佛 旃檀功德佛 无量掬光佛 光德佛 无忧德佛 那罗延佛 功德华佛 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财功德佛 德念佛 善名称功德佛 红炎幢王佛 善游步功德佛 斗战胜佛 善游步佛 周匝庄严功德佛 宝华游步佛 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至唐时,三藏法师菩提流支继译《大宝积经》,卷90《优波离舍》中介绍,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法会上讲:“若诸菩萨成就五无间罪,犯波罗夷,或犯僧残戒,犯塔犯僧及犯余罪,菩萨应当于三十五佛前昼夜独处殷重忏悔,应自称云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在佛名前加敬语“南无”二字,至心称念三十五佛名号,顶礼三十五佛; 并称行此礼忏法,依靠三十五佛愿力加持和自己的菩提心,可消除罪障,增进福资利益,此经中的三十五佛名号同于竺法护译本。 唐朝密教兴起后,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又译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名与前述两经略有不同,为: 释迦牟尼佛 金刚坚固能摧佛 宝焰佛 龙自在王佛 勤勇军佛 勘勇喜佛 宝火佛 宝月光佛 不空见佛 宝月佛 无垢佛 离垢佛 勇施佛 净行佛 梵施佛 水王佛 水天佛 贤吉祥佛 无量威德佛 旃檀吉祥佛 光吉祥佛 无忧吉祥佛 那罗延吉祥佛 花吉祥佛 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财吉祥佛 念吉祥佛 善称名号吉祥佛 帝幢幡王佛 斗战胜佛 勇健吉祥佛 男健进佛 普遍照曜庄严吉祥佛 宝莲花游步佛 宝莲花妙住山王佛 还载:“此三十五佛名并忏悔法:出《乌波离所问经》,能净业障重罪,现生所求禅定解脱及诸地位皆能满足。五天竺国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时礼忏不阙,功德广多,文烦不能尽录。”可见,三十五佛是行者修道过程中礼忏净罪的重要法门对像。我国石窟中较早出现的三十五佛题材,可见于河南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内隋代时期明确题名的三十五佛以及北响堂山第7窟窟口一石柱上相同题名的三十五佛刻文,佛名均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贺世哲先生在《敦煌图像研究》一书中将此题材列为千佛图像研究的范畴。 藏传佛教兴起后,许多教派中的密乘行者,欲藉修持密法,快速地成就圆满菩提,因而更加重视三十五佛忏罪的积资净罪功力。阿底峡、无垢光尊者、宗喀巴等上师均殷勤精进地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中记载,宗喀巴在闭关专修时,在一块石板上以大礼拜礼三十五佛,以致手足俱裂,在石板上留下手脚膜拜的凹痕和头额的印纹。 宗喀巴传记中还介绍说,大师礼拜三十五佛时,常感三十五佛现身加持。然而他每次所见的三十五佛均没有头部。宗喀巴甚觉奇怪,便就此事祈问本尊文殊。本尊开示说:因你称念的佛号不全,意念佛的功德不圆满,所以无法见到诸佛圆满相。以后你必须在佛号前面加诵“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此方能见到圆满全身佛相。大师自此后修忏时,均遵照本尊所教如法念诵,果然每次都可看到三十五佛的圆满佛相,尊尊光明相好,庄严无比,于是依此造《三十五佛现观法》,创修观仪轨。此后格鲁派弟子在作三十五佛礼忏时,均要在佛名前加上佛的十大名号。后来有画师要绘三十五佛像,但不知请佛身色、手印如何,便求教于大师。大师作启请后,境界中顿现三十五佛身像,当即按照所见景象,吩咐画师们如何画作。 由上可知,我国早期石窟中出现的三十五佛并没有明确的身相特征,仅凭题名来判断各自的身份。后通过宗喀巴的亲证弘扬,三十五佛才有了鲜明具体、各自有别的身相特征,此观修之法也得以更加殊胜圆满和发扬光大。 摘自《敦煌研究》2013年第4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